7月27日,美国副国务卿舒曼走了!带走了中国开出的“三条底线”、两张“清单”。

l 美国不得挑战、诋毁甚至试图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

l 美国不得试图阻挠甚至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

l 美国不得侵犯中国国家主权,更不能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一个是政治主权、一个是经济主权、另一个是领土主权。

在“三大国权”面前,没有权宜妥协、没有交换条件、没有谈判余地,这并不是什么“战狼外交”。

中国外交政策明显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从韬光养晦,到积极有为,再到目前基于实力的平等对话。

中国针对美国的咄咄逼人,迷之自信,基于中国自身的实力和内部经济转型需求都不得不调整外交策略。

根据“打是为了聚”的原则,中国打破美国围堵,联合俄、欧、东盟、以及亚非拉一切力量,聚集全球资源汇向中国。尽管“聚”是目的,但是一定离不开“打”的手段。

正如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所述,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并且,相比于局部战争、贸易战、金融战来讲,外交上的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似乎已经是最低烈度的“对抗”。

在美国对于自身实力还抱有“昔日”的幻想,对中国正在展开的变革“心存疑虑”之际,用外交上的强硬唤醒“睡王”的美梦,正视中国的核心利益,拉好中美之间的“安全绳”,似乎才是更理智的行为。

毕竟,作为大国之间,谁也不可能意气用事,不会为了外交上的“口舌之争”就真的“战袍披身”。

毕竟,对于大国来讲,其内政才是决定外交策略的根本。这与小国、弱国的外交策略往往决定了其国家命运、内政方向截然不同。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需要,不仅中国的外交已经从“弱国外交”模式开始转变,我们的思维也需要相应地转变。

尤其是中国,内政和外交往往是紧密相互联系的。对外丧权辱国,对内往往剥削镇压。相反,对外力争国权,对内往往就需要团结发展。

这既是一种辩证的哲学思考,也是一种现实需要。国际上的外交政策和国内的经济政策实际上往往是高度联系和统一的。

在外政方面,中国在一方面在外争国权、迎击霸权;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开放市场、联合俄、欧,推进“一带一路”。

在内政方面,中国则正在一方面整合市场、改革金融、发展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则正在斩“手”资本的无序扩张。

从公立医院的属性回归,药品器械的集团采购、到灵魂砍价;

从蚂蚁科技的上市叫停、全面清查,到滴滴下架之后的7部委联合介入;

从三孩政策放开,到网培叫停,教育“双减”政策的全面出台;

从对房地产融资的“三条红线”、购房资金的“穿透监管”,再到二手房限价、保障性公共租赁住房政策;

近期,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核心政策,都在试图“铲除”压在中国经济和民众身上的教育、医疗、住房“三座大山”。政策力度史无前例,精准措施刀刀“入肉”。

中国政府清楚地知道,就如同当面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才能挽救中国、获得民族独立一样,现在也只有逐步移除“新三座大山”,才能释放中国经济的活力。

中国政府需要凝聚民心、激发民众的劳动和科技创新热情、团结激发社会资本的活力,才能最终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中国百年历史,前车后辙,7月1日的中国领导人讲话绝无虚言。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举世罕见的勇气和智慧,发起又一场“百年变革”。这将不亚于一场中国社会的“二次革命”。

然而,美国的一些当权政客,目前恰恰就没有意识到,中国社会和经济正在发生的根本性的、巨大变化。

这才导致了美国副国务卿舒曼的政治误判,继续带着各种谈判和政治条件的访华举动,也必然遭遇中国“三条底线”的回应。

当然,依然存在疑虑和侥幸的还有资本市场,尤其是外国投机资本。随着近期中国针对资本无序扩张、垄断网络资本、金融投机资本的打击、整顿,对境内外市场造成的冲击也在持续发酵。

7月27日,随着中方在中美会谈中释放的强硬立场,舒曼带走的不仅是“三条底线”,还有国际资本对于中国“妥协”的最后一丝幻想。

7月26、27日两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出近170亿元,其中26日单日净流出128.02亿元,创下近1年新高。

7月27日,上证综指跌2.49%,失守3400点关口,港股也连续两日跌逾4%。受此影响,在岸、离岸人民币27日兑美元跌幅一度高达近300点。

国际资本似乎也已经相信,中国的巨大变革就在眼前。究竟是选择逃离中国,还是加入中国这场变革,目前还处于观望状态。

但是,对于中国来讲,这种短期的波动似乎也早在预料之中。“筑牢堤坝再放水”“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原本就是生活常理。

从短期来看,有时在改革中会发生政策不协调、一刀切、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情况,难免引发市场的动荡和担忧。

但从中长期来看,整个中国的资本市场的改革,民生保障、基建投资的建设,对外开放政策与外交策略的转变,其实都是一个高度协同、辩证统一的整体。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项政策效果的显现,以及美国经济改革的迟缓、通胀的持续、经济复苏的见顶,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变,究竟谁更有活力,谁更加安全可靠,资本的选择往往比专家更加敏感。

因此无须多言,一场百年的巨大变革才刚刚开始中国正在火力全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