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时候起,中国就有做七的丧葬习俗。从死者自去世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一般认为死者的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在魂魄回来之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餐饭食,然后回家。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因为如果死者的魂魄看见家人,就会令他牵挂,流连人世间,影响再次转世。这种丧葬习俗来源于佛教,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而人死后头七返家探视一说,确切地说出自于藏传佛教的「中阴救度密法」。人生在世,皆有一死。面对死亡这件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既敬畏,又好奇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人死后七七四十九天,究竟会经历些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传在公元8世纪,印度高僧莲花生大士来到吐蕃藏地弘扬佛法,成为了藏传佛教的始祖。为解救迷惘众生,莲花生大士向其弟子益西措嘉口述了,人从生到死,再到投胎,所经历的各个中阴状态,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解脱。弟子益西措嘉将此内容记录成册,后来由梵文翻译成藏文,此书在藏区被称为Bardo Thodrol (发音巴尔多托多)。Bar指的是「两者之间」的意思。do意为「岛」或者「标志」。因此bardo的字面意思是「立于两个事物之间的一种标志」,也就是“中阴状态”。Bardo Thodrol的藏文直译为“中阴得度法”。

公元838-842年,西藏经历了朗达玛灭佛运动。寺院被拆毁,佛经遭到焚烧 ,僧团解体,佛教僧人或被杀,或遭流放,或者被迫还俗。三年期间西藏佛法元气大伤。莲花生大士为保留这本「中阴得度法」,用伏藏的形式将其隐藏在了瀑流,山岩等隐蔽的地方,待日后有缘人发掘,重新将其发扬光大。也有一种说法是,莲花生大士用识藏,将此经文种在了某一群人的意识深处。待日后时机成熟之时,他们的智门就会被重新开启,被识藏的经文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阴得度法」开始重新盛行于世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热爱东方学说的英国人类学家伊凡斯·温兹博士(Walter Evans-Wentz)来到了英国,殖民印度的马德拉斯。在藏族喇嘛卡契·达瓦·桑杜格西的帮助下,温兹将「中阴得度法」翻译成英文出版,并在西方世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温兹说:“这本书向西方人民揭示了一种唯有东方人才通晓的‘死生之学’。温兹博士对书名的翻译虽然没有确切地将“中阴得度”用英文表达出来,但是却聚集了战后的西方人感兴趣的两大话题:一是遥远神秘的喜马拉雅,让他们可以暂时逃避战后创伤的西藏;二是兼具敬畏,恐怖,与哲学色彩的死亡话题。就这样,此书成功地吸引了众多西方学者注意力,成为了代表藏传佛教生死哲学观的经典著作。

1935年,此书的德文版本被出版,心理学卡尔。荣格(Carl Jung)毫不犹豫地为此书做序,说到自中阴得度出版以来, 一直是他长年不变的伴侣。荣格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比如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都可以在此书中找到与之相对应与联系的概念。荣格不认为人死了之后一切都消失了。他看到度亡经时,非常的兴奋。作为一本超度亡灵的典籍,《度亡经》说到,从死亡过渡到新的生命体,本身所体现的就是,尘世的痛苦与暂时的解脱。荣格认为,这与他对灵魂与精神的重视,不谋而合。人死后,与精神对立的身体或物质已不复存在,此时,心念的控制在过渡的礼仪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荣格,灵魂的本质是神性的,而度亡经中的过渡礼仪,就是为了帮助亡魂找回“灵魂之神性”。

那么度亡经所讲述的人死后49天的旅途究竟是怎样的呢?

人死后49天

度亡经将人的存在分为四种实相,存在(此生),死亡(临终),本性(法性光明)和再生(受生)。这四种实相分别对应着:存在中阴,临终中阴,法性中阴和再生中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存在中阴指的就是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人活着的时候。之所以把它也列入中阴的一种,是因为度王经认为人的灵魂,也就是神识,在此生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心智尚未觉醒,无法认清灵魂的本质,仍然堕落于“我执”和“眷恋”之中,是在修行的道上的。因此,就中阴得度法而言,存在中阴是准备死亡的唯一的最好的时间。只有在活着的时候,认清灵魂的本质之光,才能在迎接死亡时,得到解脱,进入涅槃。

荣格认为度亡经所描述的死亡过程,与基督教中的死亡观念完全相反。 基督教将死亡看作是上升的过程,经历炼狱最后到达天堂。而度亡经中,人死后先是会看到非凡的光芒,这就是神识的本质,也是亡魂获得解脱的机会。但是大多数人因为生前的业力,未能从光芒中获得解脱,从而遁入法性中阴,进入一片黑暗。幻觉也从神性转换成世俗恐怖的画面。但是在法性中阴阶段依然是有机会获得解脱的,如果这次再错失,就将进入最后一种中阴,「再生中阴」状态当中,预示着必将进入六道轮回之中。临终中阴,法性中阴,和再生中阴,组成了人死后七七四十九天的中阴阶段。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经历一下这整个过程。

临终中阴

人死后,当我们的呼吸停止时,意识(神识)将会与肉体独立出来。但此时,我们的灵魂并未离开肉体,四处飘荡。我们的意识仍然存在,所以死者有时无法分别自己究竟是生还是死。与此同时,死者身体中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逐渐消融,眼耳鼻舌身无根失去功能,意识开始瓦解。

在古印度和古埃及文明中,认为人体乃至整个世界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构成。

而佛教则在四大元素之外,又加了一个“大空”。我们人体就是“四大围空,识在当中”的五大构成。具体来说,肌肉、骨骼属“地”,津液、汗液、血液等属“水”,体温热度等属“火”,呼吸和体内运行的气体属“风”。

一个生命的凋亡,便是地、水、火、风,这“四大”元素的逐步分解的开始。当地融入水,四肢无力,全身犹如泰山压顶,动弹不得。当水融入火,血液凝固,体液干涸。火融入风,体温逐渐冷却。最后风融入识,意识会在刹那间消失,随即又很快恢复。

在意识消失的一瞬间,亡魂会看到一道光。这道光无色,无味,纯净,空洞,又充满了喜悦。藏传佛教将其称为“原初光明”或者“地光明”,认为这是生命的本质。是超越生死的精神之流。这道光的出现是为了引导逝者得到解脱的。如果逝者能够接受引导,心向往之,则会摆脱一切烦恼执念,跳出六道轮回。藏传佛教认为生命的真谛是灵魂,灵魂这是一道纯净的光明。事实上,很多有过濒死体验的人都说,他们在感知死亡的一瞬间,看到了耀眼的光芒。但是“原初光明”转瞬即逝,大多数人都无法清楚地认知这道光,也错失了这第一次获得解脱的机会。此后陷入黑暗的无意识状态。 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定,一般是三天半,有的也可能达到一个星期以上。接下来,将进入下一个中阴状态,法性中阴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性中阴

进入法性中阴之后,死者的神识逐渐恢复。他能够看到亲人围坐在他的身边哭泣,但是什么都做不了,无法触碰他们,这可能是最痛苦和无助的时刻。此后,神识将进入一个流动的,充满声,光,色的世界。生前所熟悉的所有景象,都将融入这广袤的光明之中。但事实上这些声,光,色都并非客观存在,而是来自于亡灵的幻想。越留恋过往的世界,这些幻想就会愈演愈烈,亡灵就越难得到解脱。

法性中阴阶段,亡灵会在历时14天中,看到100位藏传佛教的圣尊,包括42位和平之神,和58位愤怒之神。但不管是和平之神,还是愤怒之神,都是来引导亡灵走上解脱之途的。这14天为以7天为界,分为初七和二七两个阶段。

初七的第一日至第七日,42位和平之神相继以庄严慈善之目显现在亡灵面前,并伴随着耀眼夺目的佛光。可是因为生前的业力,大部分死者都会畏惧诸佛所发出的强烈的光芒,反倒被六道轮回所发出的暗蓝的柔光所吸引。

在法性中阴的头7天,死者只要有一次对耀眼的佛光心向往之,就会得到解脱。从第8日起,到第14日,58尊愤怒之神将逐一显现。他们有的面目狰狞,有的獠牙外露,有的三头六臂,有的大声嘶吼。但是这些神佛的显像都是为了要碾碎死者对尘世的眷恋,将死者赶往解脱之路。此时,死者不可以害怕,不可愤怒,最重要的是不可以逃跑躲避诸神。要克服心中的恐惧,迎难而上,与愤怒之神结合。此时,死者就会发现,愤怒之神的这些凶残的显现不过都是来自于死者的幻想,是死者的心魔,克服心魔便可以得到涅槃。

可如果此时死者选择不断地惊慌逃避,他可能会惊讶地发现,此后依次显现的愤怒之神,狰狞的面孔会越来越弱化。似乎也是能从这恐惧的心魔中逃走的,可是逃避的后果就是死者将进入最后一个中阴阶段,再生中阴,也预示着亡灵终将遁入六道轮回。

再生中阴

在临终中阴和法性中阴状态中,亡灵有多次得到解脱的机会,可如果都错过了,他们将在再生中阴阶段,为走入轮回做准备。此时,死者的神识会再次进入花花草草的物质世界当中,开始四处飘荡。“再生中阴”阶段的亡灵将会得到一个灵魂的身体,藏传佛教将其称为“意生身”。

与肉身不同的是,“意生身”会使灵魂获得不可思议的力量,可以穿越任何物质的阻碍,不受拘束地移动飞行。瞬间转移也是有可能的。听觉视觉等知觉力也是活着的时候的7倍,甚至可以轻松读懂他人的心识。“意生身”以气味为食,可以从燃烧的供品中获得养分。

“意生身”维持的时间或长或短,他们将在此中阴状态中,等待与来生的父母产生“业缘”。当再生临近时,“意生身”将会看到与6道有关的各种幻想。这些幻想将发出不同的光芒来吸引“意生身”。度亡经中有一段特别有意思的描述。说如果你即将转世天道,就会看到有一个华丽的宫殿。如果即将转世阿修罗道,则会看到盘旋而上的火焰,或者是厮杀的战场。如果即将转世畜生道,则会看见洞穴,小屋,或者巢穴。如果即将转世饿鬼道,则会看到一片干枯黑暗的树林。如果即将转世地狱道,则会被带往一片漆黑之中,四周可以听到恶灵恐怖的歌声。当再生临近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时刻想着纯净美好的事物,以转生为人道。因为密宗认为,在六道之中,只有人道才是适合修行的,以成就在下次死亡时的解脱。若能够成功地将心导向人道,“意生身”则会在新父母交合之时,不由自主地被拉进去,入胎投生。此时,临终中阴时,所显现的“原初光明”则会重新出现。预示着生命结束于光明,同时也开始于光明。

临终中阴,法性中阴,和再生中阴组成了人死后为期七七四十九天的中阴期。每个阶段的时长因人而异,但是根据度亡经七七四十九天之内,所有亡灵或得到解脱,或遁入六道轮回之中。中阴期就是在清醒和混乱,顿悟和困惑,确定与不确定之间持续地不断地摇摆。从存在中阴,也就是活着的角度来看,我们身处的环境也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的,每一个小小的变化,都有可能打乱我们既定的脚步和行为方式。而死后, 这种不确定性会变得更加强烈。因此,在死后中阴中,即使是心智在坚定的人也可能会惊恐万分。

说到这儿,肯定会有小伙伴们问了。我不信佛,甚至都没有任何宗教信仰。度亡经对我是不是就没有一点用处了呢?

事实上,死亡经是一本以死亡之学为门面,揭示生命的本质和奥秘的书。中阴得度教法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指导临终者和亡灵如何在中阴中修行,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死后世界的描述,使人不再畏惧死亡,找到人生的目标,使生命获得意义。整部经书试图对人类生命做出一个全景式的描述,提供了科学视野外的人类精神的蓝图。

美国精神病学家伊丽莎白·库柏勒·罗斯(Elisabeth Kubler-Ross)在长期研究了病人临终前的状况和心理活动后发现, 平时坚定信念的真正无神论者和虔诚的真正宗教信仰者,在面对死亡时都是豁达自在的。而平时不拜佛,临时抱佛脚的所谓的宗教信徒和半吊子的无神论者,在面对死亡时则都出现了焦虑和惶恐。

荣格也曾强调说,一个对神话坚信不移的人,和一个彻底不信神话的人,从本质上来讲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有强烈信念,顺应着本能生活的人。这样的人更加不容易陷入精神危机。所以信仰并非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中的某个神明,而是你心中坚定不移的信念。

中阴得度教法,教得不是临终解脱,而是人生在世时,必修的功课。如何将“信”落实到“行”。

在中阴得度法所描述的法性中阴的第二个七天中。愤怒之神将会以狰狞的面貌显现出来。此时,你会有两个选择,面对,或者是逃走。当你因恐惧而吓得四处逃窜时,就会发现这些狰狞的鬼影,与你如影相随。一次次的逃避的后果就是错过一次次涅槃解脱的机会,最终遁入六道轮回。

可是如果你在其中一次选择了与这些鬼影正面硬钢,你就会发现,他们不过来自于你脑海中的想象,根本就没有任何实体。更何况你现在已经没有了肉体,就算看到愤怒之神在撕肉饮血,也不会对你产生任何影响,你也不会再次死亡。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的,我们常常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被内心的恐惧所左右。曾经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一个人在森林中遇到了一只老虎,惊慌之下,转身就跑。越跑越害怕,越害怕越跑。直到他实在是跑不动了,于是心一横,停下来,转过身,直面老虎。此时,他才发现,自己事实上并不是那么的惧怕老虎。真正的恐惧是从他转身面对危险开始的,而战胜恐惧也是从重新转过身,面对危险开始的。

所以我相信,要判断你对一件事是否真的感到恐惧,是从你决定面对它之后开始的。“面对”永远是第一步。不仅仅是面对恐惧,还可能是面对生活中的压力,面对责任,面对风险,面对失败,面对痛苦,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逃避可能是最容易的,但永远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这可能才是度亡经真正想要传达的。

人生在世,总有一死,死亡是人类基本的恐惧。学会直面死亡的拷问,可以帮助我们把恐惧转化为一种生命成长的力量。当我们敢于面对死亡,想象自己的生命有限时,就意味着我们抱着必死的心去活着。那么世界的一切,大概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了。

法国文学思想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曾经说过:我们不知道死亡在哪儿等着我们,因此我们处处等待死亡。学会怎么死亡的人,便学会了如何不做奴隶。

因为我们终将一死,所以活着的每一刻才显得如此的珍贵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