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记者从云南大学官网获悉,科研人员通过长期水下地形监测等调查研究,发现滇池底部存在两个大漏斗区,最大的漏斗区在4年时间里下沉深度增加了60厘米,他们推测滇池有发生漏水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南大学官网截图

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浅水湖泊,对维系昆明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另一方面,滇池是储水超过15亿立方米的巨型水体。

云南大学张虎才研究团队调查研究发现,滇池中部有些地方存在有悖于正常湖泊沉积“补凹於平”的漏斗状下陷、水深异常变深的现象。通过分析,发现漏斗位于东西断裂构造带上。有研究人员认为,滇池过去很可能曾经发生过、而且正在孕育新的构造漏水过程。这对于滇池、昆明市甚至整个地区和相关流域,都可能形成重大的生态与水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研人员调查滇池构造漏水可能的漏水方向

张虎才研究团队通过对滇池深水处漏斗区长期水下地形监测、湖泊柱状沉积物分析和地球物理勘探,分析漏斗区沉积物沉积特点、漏斗的演化发育过程,推测过去滇池可能存在漏水事件。研究发现,滇池漏斗位置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根据最小沉积速率估算,至少有69.24厘米的沉积物被侵蚀,这是发生漏水事件的记录。结合年代学数据和历史文献记载,他们推测漏水是引起公元1764年滇池干涸的主要原因。

两个漏斗2015年和2019年纵剖面变化

对比2015年10月和2019年9月探测结果发现,漏斗区的周围蠕动变形特征增强,出现了许多类似管涌现象的凹坑,主漏斗在2015年10月和2019年9月期间最大下沉深度增加60厘米。过去认为已经休眠的次级漏斗最大下沉深度增加20厘米,表明滇池构造漏斗存在下沉加速和活化的迹象和过程。同时,漏斗底部蠕变程度加大,指示正在发生小规模的漏水、造成沉积物随缓慢漏水过程外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滇池漏斗区形成和演化概念图

研究结果表明

滇池发生漏水的风险正在增加,一旦由于水位上升水体压力增大,或地震诱发地下断裂通道贯通,滇池可能发生灾害性漏水事件。因此,科研团队认为,应通过地球物理探测确定地下破碎带或通道、开展滇池漏斗水流变化监测预警、采取工程措施等手段,防止灾害发生。

该成果由云南大学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吴汉博士为第一作者、张虎才教授(合作导师)为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省领军人才项目“云南高原湖泊演化与水安全研究”的共同资助。

昆明信息港整理编辑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云南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