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古原

教育是一种商品,是一种服务性的商品,对儿童的教育是家长满足自己对子女期望值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义务教育则是一种强制性的国家教育体系,它服务于政府的多元目标,是通过征收税收的方式提供经费,并要求全民强制性地参与提供的一种标准化的强制教育体系。

千百年来,自己家花钱请老师教育小孩,是中西方共有的现象,对十九世纪以前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是各家自我消费的一种商品,只有在近一百多年来,全世界各国政府才将基础教育当作一种政府承担的事务,并在很大程度上消灭教育的商品属性。

一项商品,原本是市场上丰俭由人,自由选择的,但现在变成了一种政府事务,成为了强制教育,那他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

第一个后果

人们的选择权消失了

对于一种商品来说,不同的人,原本是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消费不同的产品,使得市场上的产品呈现出现的面貌就是各种各样,因为每一个商家都试图匹配特定消费者的需求。

比如吃饭。

你可以去五星级大酒店吃到行政总厨的精美菜点;

你也可以去顶级自助餐厅,饱尝龙虾海鲜大餐。

如果你收入有限,街头也会提供给你十元一份的快餐。

而极端贫困的人也可以自己动手,做一顿总支出五元以内的果腹之餐。

你不管去任何一个城市,总有N个商家给你提供从袋装方便面到顶级大餐的各种产品供你选择。

而义务教育就消灭了人们的选择权。

所有的课程都是一样的,课本是全国统一的,内容是由某些政府专家拟定的,老师的教学也是受到统一管理的,不管你的需求是什么,你能学到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贫困农村家庭只想让孩子学个加减乘除,认个千把字,认识一下二十六个字母,但没有这种教育方式,方程式你得学,音乐画画你要学,英语单词你得背,中心思想你要能总结。

家长说,我只想带他出去跟我买个菜,去工厂流水线上个班,学这些玩意有意义吗?

这些课程,其实有个一年两年,就可以完全掌握了,也不必六岁上学,八岁上到十岁,这些小孩出去就不会跑错厕所,不会算错帐,还能进工厂,上工地,完全够用了。

这是穷人的需求,而义务教育告诉你,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贫困家庭父母说,我们是在生存线上挣扎,我们只需要最基础的能生存的基本知识,别的不需要。不行,不需要也得学。

而富裕家庭呢?

我要快乐教育,我要作业少,我要更多启发性、有兴趣的、能动力、玩开心的课程,我要我的小孩健康成长,我更注重他的创造力,他的性格,他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他对知识的好奇心。

义务教育告诉你,我做不到,我负责消灭好奇心,我负责让所有的孩子规规矩矩,经过我的教育,十个小孩有八个讨厌作业,讨厌学习,但我必须这么做,因为,这是专家制定的大纲,这是政府规定小孩必须掌握的技能。

你无法选择你想要的产品,你只能按规定送小孩去上义务教育学校,按由政府教育专家们制定的孩子教育生产线上去走流程,结果如何,你无法掌控。

第二个后果

没有消费者主权的存在,教师无法自我计算

每一个人的行为背后,都对应着经济计算。

做什么事会产生多少成本,带来多少收益,这是任何一个人在行动时都会思考的问题。

当存在商品的货币价格时,人们行动时的依据很清晰,能赚钱,我就做,如果让我赚的更少,甚至亏损,那我就不做。

而赚不赚钱,取决于消费者用货币对供给者进行的投票。

义务教育往往以公办教育为核心,标准化的教育产品,而客户往往是不需要支付费用的,购买方由客户转为了政府。

那教育的行动计算,则从如何迎合顾客转变成了如何迎合领导。因为客户并不决定他的收入、待遇和前途,而领导则代表政府,代表出资方,当然要讨好,当然要媚上。

这时教师的行动是绝对理性的,因为他发现了真正的客户是谁。

家长参加家长会被当作孩子训,那是正常的,你又不是买单者,我何必在乎你的感受?

我之所以要求成绩好,是因为领导对我有要求,因为学校排名、奖金多少、职称评定、领导意见和这个有关,并不是我得为你家长考虑,你不是客户,你少BB.

美国的公办教师,也是无法开除的,也是可以光明正大的混日子过的,客户无可奈何。

有人说,老师的工资是纳税人支付的,纳税人可以对老师提出要求。

但纳税与市场交易完全是两回事。

在市场中,你不满意哪个学校,你可以放弃与之交易,马上将小孩带到另一所学校去。但在公立教育体系中,你不满意你也不能中止你所缴纳的税收继续供养这个学校。

有人说,美国的房产税主要用于支付公办学校的费用,是合理的。

但你依然无法中断缴纳这笔税收,减少这笔税收对学校的投入,那你就不是消费者。

因为你没有制约供给者的能力,你要么选择在支付教育税后,自己又额外掏钱去上私立学校,要么你就默默忍受公立教育带来的痛苦。

第三个后果

义务教育并不会根据人们的需要增加或减少

如果是由市场来供给教育,你几乎很难碰到供给短缺的状况,对你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选择的问题,而不是担心没有的问题。

但义务教育就不一样,税收已经上交了,政府不是商家,他无法根据市场情况调控供给数量。

他对义务教育的供给是经费思维模式,那就是在一个大税收池里,教育应该花多少钱,这比例往往是确定下来的,是被计划好的。

结果是,需求旺盛的地方,往往义务教育供给不够,很多城市小孩上学是非常困难的,甚至面临无学可上的尴尬局面。而在另一些地方,则可能一个偌大的学校里,就那么几十个学生。

而在固定经费模式下,义务教育是天然排斥外来人口的,我是根据本城市现有人口做的计划,你计划外来的,我为什么要为你提供供给。

无数外来的打工者,可以在这个城市消费餐馆,KTV等诸多服务,这些服务从来不会短缺,你人来的越多,就是我的商业机会啊,我怎么会放弃顾客呢?

但教育变成公有化后,政府就会果断放弃大把的外来人口的子弟,因为你们的存在只会增加经费的消耗。

那么你想要享受义务教育,那我得给你加上条件,几年社保、城市户籍、工作租住证明等一堆东西,而这些东西,在市场化的餐饮服务面前显得极其可笑。你见过哪个卖饭给你吃的要求你出具户籍证明吗?

当然这个历史也是有的,人民公社就不允许外来的人去公社食堂吃饭,否则一天就要吃垮了。

所以,只要是政府公办义务教育,短缺就是永远存在的。

第四个后果

义务教育让财政开支越来越大

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对义务教育的要求也在提升。而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与市场中的教育服务有一个巨大的区别,那就是他必须保持教育方式、内容甚至校舍的统一标准,否则就无法让受众接受。

在A区,学校配置多少个老师,B区也得按这个标准,都得有一样大的操场,有接近一样多的文体设施,教室要相差不大,课桌都不能搞成三六九等,教具也得差不多。

否则,大家都交税了,凭什么我的孩子上的学校比你的学校就差那么多?这不公平。

而对于穷人的小孩来说,那些太过奢侈,没有必要。对于富人的小孩来说,太过寒酸。

但政府的目标只是为了减少抱怨,为了达成公平,则需要不断地加码,不断地提升学校的各种硬件标准。而这又造成了教育经费永远的不足,政府机关永远没有自发的动力不断地增加学校,因为这意味着开支的不可控。

而教师的工资开支由于失去了市场,导致他们的收入无法通过市场进行定价。到底一个教师工资应该是多少,这就是一个天问。

面对教师的不满,政府只能将教师工资定位于与公务员相当。

而老师的工资高还是低,是一个伪问题,市场才知道高还是低,由官员定的工资无所谓高,也无所谓低。公办教育的老师的客户是领导,领导说了算。

有人说不对啊,因为私立教育的存在,所以私立老师的工资就是公立老师的参考。这完全不是一回事,因为公立学校老师还享受着永不开除、无需对家长负责等一系列特权,他提供的服务与私立学校老师的服务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二者之间无法比较。

而公务员的工资就是一个随意确定的数字,失去了市场,怎么可能产生价格?

这种随意性的结果还是老师的工资越来越高,于是教育开支只能越来越高,最后成为财政沉重的负担,而政府只有一招,加税解决。

第五个后果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无法通过学校反馈

大部分家长对教育的要求其实是为了满足孩子寻找职业的需求,而企业的需求是差异性很大的,是五花八门的。服务类型的企业需要的是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而制造业可能需要的是良好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这些能力原本可以通过教育体系传达给家长,让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更接近于孩子自身状况的职业教育,但义务教育,将职业与学生隔的十万八千里。

学生每天的学习根本不知道与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有何关系,不光是义务教育,到了大学教育,都存在这个现象。

最后大量的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了各种所谓知识,到了工作单位一看,得,一切从头来吧,慢慢开始。

而这样的人是以千万计的,他们倾尽年华,努力读书,却不知道自己大部分时间其实在做无用功。

产品无法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但又不得不学,而这些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是无法从GDP这样的指标观察到的。

全民做无用功这种事其实很多,当年的大炼钢铁不就是吗?数亿人投入劳动力疯狂的努力做一件事,结果却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义务教育体系下无数学生,家长,晚上为了作业奋斗不息,我不否认,有部分人才需要这样的教育,但大部分人,其实就是无用功。

这浪费了多少人的时间和精力?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空耗了多少年华和青春?

现在东莞的制造业中有数百万的农民工,而这些农民工中,有10%以上的比例是大专以上毕业的,他们在生产线上干着和初中生一样的活,而他们消耗的教育费用和时间就是完全没有价值。

你看着各种关于中国有多少大学生的统计,你开心么?这就代表进步吗?你可能想多了。

企业是对人才最终的需求方,义务教育中,无人在乎真正的需求方需要什么。

第六个后果

义务教育并不能带来公平

无数人支持义务教育仅仅因为不少贫困子弟因为义务教育有机会考上名校,完成阶层跳跃,因而认为,这是实现机会平等唯一的途径。

这种思维方式错误的地方在于,他们认为,如果没有义务教育,就不会有人为贫困家庭提供教育服务。

我前面讲过,如果是市场化的教育,会有专做富人生意的学校,也会有专门服务于贫困家庭的学校,还会有为了好生源为贫困生提供助学金的中等档次学校。

贫困生之所以有机会上学,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家长投入教育的决心。一个不富裕的家庭可以借债让小孩读好学校,因为家长在乎,因为家长认为小孩有这个潜力。大部分能考上好学校的农村小孩,其实都有着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父母。

而任何私立学校要想办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好的生源。只要小孩表现出优异的学习能力,任何学校都欢迎,免费甚至补贴都可以存在。

而这种方法,本来就是现在各私立学校盛行的操作方法,不搞一堆学霸到学校里,如何吸引更多的付费群体呢?

而义务教育则花费了大量的税款,其实学校里服务的主要对象反倒是有钱有权的对象,对于贫困生,老师没有多少兴趣去教育。而对有钱家长的小孩多加照顾,可以换来红包,对有权家长的小孩多加照顾,则可以换来各种便利。

至于贫困生,你的存在与我何关?善良的老师多关注两眼,而普通的老师则看不到他照顾他能带来的利益,很少关注贫困子弟。

越来越普及化的义务教育实施的今天,你能发现,能进名校的极少有贫困子弟了,大部分是中产阶级家庭,因为义务教育阶段都不让搞分数评比了,那谁还在乎什么教学质量了呢?

能不能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变成了家长的事,而不是老师的事。

而贫困家庭一般是听天由命,能读我多供几年,不能读,早点工作吧。这是广大农村真实的状况。

而农村人,改变命运的方式有很多,教育其实是最难的一种。

在城市里卖菜,月入数万的农村人不少。

在城市批发市场里,开个小店,最后在大城市安家落户的也不少。

中国很多的农村,其实形成了产业聚集和人带人的阶层跳跃模式。

大部分中国的复印店就是由湖南新化人开的,农村人跟个几年出来,自己可以修全是洋文的二手复印机,可以把价格打到极致,用数码印刷打印一本书比批量生产原版书价格还要低。而整个产业价值一千多亿,让无数农村人发家致富。

类似的还有湖南怀化的不锈钢五元店、江西鄱阳的全国小旅馆业、江苏浙江无数的淘宝村等等。

你会发现,其实大部分农村人翻身靠的不是上大学,而是一个带一个式的学徒式产业教学方式。

真正的公平,是让这样的市场力量更强大一些,更低的税收,更少的管制,那农村人改变命运的渠道才会越来越多。

把读个大学,当个官,当个白领就当作命运改变,甚至当作唯一的命运改变,这还是几千年学而优则仕的思维方式,让所有人在市场上发现机会,找到改变命运的方法,远比教育重要一百倍。

而当通过市场改变生活状况的人越来越多,那人们就会更多地消费教育产品,而教育水平也将越来越高,下一代就有可能从事一些知识型的产业。

试图通过义务教育来搞什么机会平等,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休矣。

第七个后果,义务教育也有可能带来灾难

二战时,德国和日本,都是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地区。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地方,日本则是亚洲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地方,但实施了这样的教育,却并不能改变日本和德国的普通士兵的残暴。

德国和日本不光是顶上的政客犯下了累累罪行,大量的日本德国士兵犯的罪行一点也不比高官少,南京大屠杀,犹太集中营,这些受过义务教育的士兵化身为了反人类的野兽,其所作所为,完全看不到素质、教养,不由让人好奇,德国和日本搞义务教育到底是在教育人,还是在培养畜生。

对义务教育,真的不能期望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