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塔吊林立、机声隆隆,一辆辆挖掘机和大型车辆不断驶进建设现场,工人师傅们化身“空中飞人”,正在为楼层主体做最后两层的建设……这是日前记者在海东市平安区湟中路西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看到的场景。

“总共有3栋楼用于回迁安置,最前面一栋总高是25楼,其余两栋总高是26楼,目前都没有封顶,预计2023年可以完工并入住。”湟中路西片区改造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曾几何时,湟中路西片区内的建筑年久失修,公共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不论是居民住宅还是办公场所,全都呈现出院老、房老、设施老的“三老”问题,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也阻碍了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步伐。“院子里有一些健身器材,但是一坐上去就摇摇晃晃,都是锈斑,没办法用。”曾住在湟中路行署西院的居民郭艳梅说。自从海东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这里拆迁重建后,即将住上新房的消息给她带来了不少期待。现在,郭艳梅经过湟中路西片区改造项目现场,都要看一眼工程进度,她的“安居梦”也终于变成了现实。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推进旧城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步伐,提升现代城市品位,海东市高位启动实施了平安区湟中路西片区改造项目,该项目也成为备受群众关注、干部关切的重大民生项目。项目启动后,海东市相关单位、部门以时不我待和一鼓作气的精气神,既坚持建设标准的“尺度”,又把握工作的“温度”,扎实推进项目进度。湟中路西片区将于2023年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市民面前,届时,笔直宽阔的马路、焕然一新的小区、亮堂整洁的新居都将给入住的市民带去全新的感受。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如今,海东为了让每一个群众居住更舒适、生活更美好,在一窗一户、一砖一瓦中让生活在这座城市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得到提升,海东城市发展规划水平也在老小区变新小区、棚户区变新房的过程中不断升级。这里不仅可以让市民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还能更进一步实现“居者住好屋”的美好愿望。

“这个项目是海东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的,质量上肯定有保证,楼下就是力盟商贸圈,生活便利,交通发达,住在这里就是住在了平安的中心。”大家都说,这个项目将从根本上改善了住房条件,不论是道路、小区的设施,还是从前家门口的“水井巷”成为“力盟”的商圈改变,都是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好处。

为让百姓住进“舒心房”,海东市从房屋建成年代较早、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失养失修失管严重、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和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小区入手,建立和完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机制,统筹协调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建共治共享。同时,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分为基础设施改造、完善类改造、提升类改造三大类。基础设施改造包括改造提升小区内部及与小区联系的供水、排水、供电、道路、供气、供热、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类、移动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光纤入户、架空线规整(入地)等。完善类改造包括拆除违法建筑,整治小区及周边绿化、照明等环境,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周边无障碍设施、停车场、文化休闲设施、体育健身设施、物业用房等配套设施。

记者走访发现,这两天,平安区水务花园小区正在加紧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挖掘机把小区的院子挖的到处都是土,居民进出不方便,但大家话里话外都表露出打心底的高兴。“老旧小区改造以后小区就不那么破了,路面也好走一些,以前都是坑坑洼洼的,还听说要给我们拉光纤,施工的时候虽然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一个月后,就可以住进舒心房了。”水务花园小区居民李秀芳说。

老旧小区改造对海东来说不仅是“颜值”的提升,更是市民幸福感的提升,也是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海东市委市政府高站位高标准谋划了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创新活力、城乡统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东,“宜业宜居”是对海东发展最新的展望,要做到做好“宜业宜居”,与各大房企入驻、旧城拆迁、老旧小区改造密不可分。

2020年,绿地、唐道、碧桂园、江苏伟业等85项房地产项目在我市扎实推进,去年年内,我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8.14亿元,住房建设逐步由传统住宅模式向高端地产发展……新开工棚户区改造3274套、基本建成3958套、入住5365套、发放租赁补贴1528户,并配套实施了基础设施项目……10656户城镇老旧住宅小区改造项目全面开工,城乡群众居住条件持续向好……

“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柏油路,杂乱无章的小区广场变得宽敞有序,家里的下水也通了、网络也稳了,现在小区的房价都涨了。”在乐都区教育局家属院居住了30多年的李永业向记者夸耀老旧小区改造后的新变化。

眼下的海东市,高楼鳞次栉比,知名房企接连入驻,无数海东人在一幢幢高楼中、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在棚户区改造中找到了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