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宣传视频,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叫做《印度2030年现代化》。

视频是以一个英国白人游客的视角作为切入点展开的。

这位英国大哥一下飞机,就被惊得目瞪口呆——奢华而现代的机场大厅和露天广场上,干活的全是西方白人,尤其是那些擦地板、收拾垃圾或者运送行李推车的体力工作者,统统是清一色的安格鲁撒克逊血统的白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了机场,这位英国大哥又走入了印度的街道。他惊奇地看到,印度人富贵而悠闲,西方白人则成了餐厅、咖啡馆的服务生,正殷勤地伺候着印度大爷们。

白人服务员给印度人端茶倒水,提供热情服务

欧美侍者对印度大爷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小心翼翼,态度谦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的街道宽阔笔直,非常整洁,两边都是摩天大楼,尽显现代化。

沿路,竟然还有一些欧美白人大姑娘在可怜巴巴地乞讨(下图)。

2030年的印度,出租车全都是高档跑车,司机大部分是白人。

当这位英国人坐上出租车时,司机还很认真地对他说:“我们可不收外国钱,这里只接受卢比!”

到了银行,英国人又看到了另外一个不可思议操作——20印度卢比,竟然兑换了四打厚厚的英镑!

这个视频是2016年印度出品的,制作精良,人物表演和场景切换自然,也没有特别明显的“5毛特效”抠图痕迹。

不过,把故事设定在不远的2030年,是不是有点太着急了呢。

毕竟,建设一个现代化机场,抓紧了搞,都得花上十年的光景。

而且,按照目前印度那个大搞外贸产业的“印度制造”国策,他们的卢比如果太值钱的话,可算不上是件好事。典型的,像《广场协议》后,被迫升值的日元,就曾经给日本制造业带来了巨大打击,到现在都没缓过劲来。

实际上,玩笑归玩笑,印度人以调侃西方白人的形式自嗨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他们那种从官方到民间,总是无比自信的劲头,还是相当的令人疑惑。

要说印度打哪儿来那么大自信,其实,他们这种“迷之自信”,更多的,属于一种有神学体系加持的“原生自信”。

相反的是中日韩还有越南,在这种非常注重现实的世俗社会里,人们毕生所努力追求的,都是现实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挫折与失败往往被看作一种“大概率”的事件,被认为主要跟个人的努力程度有关,对“神力”素来持有将信将疑的态度。

因此,东亚人所认可、敬畏的,几乎都是现世的东西;对于各种“轮回、来世、神意、天堂”啥的,并不特别上心。

不过,咱们也并非像一些“公知文”中说的那样,因为不信“超自然”的神,就缺乏信仰了——中国人只是信仰“现实生活和努力奋斗”而已。

我们的文化,即便是神话里,都在强调个人奋斗的重要性。

比如,在中国的神话中,神仙有两种,一种是原生神,比如盘古、女娲。

但更多的,还是那些后天通过个人努力,由普通的人或者动物,修行成的神仙。

只要表现得好,积极修炼行善,不分宗教、民族,甚至连猴子、蛇精、狐狸精和鬼这类的,都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感动神灵,被准许升天,实现阶级甚至是物种跨越,成为神仙阶层;还有东亚人的祭祖习俗,就是把祖先也归成了神灵。

当中国神仙,要严格的论功劳、拼资历和本事——这些终归都是现实世界里的东西,和出身没有特别直接的联系,而且,即便是做了神仙也要继续修行坚持向上提升,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理由。

因而,我们总能明显感觉到,东亚文化圈里的人们,大多充满了危机感,活得很累,尽管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但还老觉得没能实现预期。

在几乎全民“信神”印度呢,情形正好相反。

印度各民族往往非常注重精神和情绪方面的享受,而宗教提倡的轮回观念,又使得他们不太重视时间和效率,随意又散漫——反正这辈子不行还有下辈子,而且,决定下辈子生活质量的,多是今生的精神修行。

而这种思想尤其体现在占比超过83%的印度教徒当中。

印度教的各类圣典多在强调——你目前生活的物质世界,那都是幻觉。既然是幻觉,又何必在意眼前的困顿和混乱呢?

所以我们看到,在印度传统文化中,精神比物质重要,形式比内容重要、表达比目的重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印度人独特的精神境界——“我修行故我自信”。

物质环境方面的不堪,很难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与骄傲的情绪。

而且,长期以来,这种“原生自信”在西方社会广获赞许,这也让印度又多了一份自负。

2019年,莫迪在美国国会演讲后,被参众两院的议员们热情围了起来,求签名。

此外,除了宗教和修行带来的“自信”,印度的国民教育和媒体环境,也总在加固着他们的自信和骄傲。

首先,印度人从小在学校和课本中受到的教育和宣传,都在无条件地强调自己很伟大超强大,总是把古代印度和中国一样,定义成大一统的帝国。

然而事实却是,所谓“印度”这一称呼,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多只作为一个地区概念出现而已,并不被认作一个正式的国家的名称,直到1947年,现代印度共和国成立。

这之前的好几千年中,印度仅仅是个“分裂的多民族地区”而已,在英国殖民者入侵前,一直处于邦国割据的状态。即便是莫卧儿王朝最强盛的时代,其帝国疆域面积也比当今的印度共和国的领土范围要小得多。

莫卧儿王朝是信仰伊斯兰教,突厥化了的蒙古人后裔南下建立的政权,原本是个外来入侵者的身份

讲真,如果当年的印度各民族稍有点较强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团结意识,也不会让英国殖民者那么容易就趁虚而入,作威作福好几个世纪了。

对于古印度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他们也是相当自豪的。尤其涉及到以中国为主的东亚、东南亚各国,在印度人眼中,那都是受了印度的“点拨和恩惠”,通过佛教洗涤了心灵,才有了后续的发展。

佛教传播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在印度那套全盘西化民主体制下,孕育出了一大批口若悬河,擅长忽悠的政客,他们总能巧妙地把任何一丁点的优势无限放大,而不去理会客观现实,接力给国民们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大饼。

同时,印度媒体和影视业为了博眼球并迎合政客需要,也喜好积年累月地进行“厉害了我的国”相关题材的滚动播放。

印度“神剧”中,一群穿着日本军装,开着日本战机的”中国士兵“对印军阵地发起了进攻,男主徒手打飞机

时间一长,“咱印度最强大”的印象自然就深入人心了,再有人想讲实话,也拿不出那么大勇气了。

就像一女生,人人都夸她是小仙女,忽然有一个路人跑过来说“你长得比较一言难尽”,这路人是不是恐怕会被这女生抽死?

从基础教育到媒体和政客们的忽悠,印度人一直被灌输我们的文化最古老、最灿烂,我们影响和帮助了全人类,我们发展的非常棒的理念,潜移默化的,那种无法名状的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还有一点很重要,咱们也得客观承认,从体量上看,印度确实是个大国,这也属于它自信的一大本钱。

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跟中国比,印度的人口结构更为年轻化。

中国和印度的人口结构趋势对比

论国土面积呢,世界第七,再看耕地面积,印度竟然能排到世界第二;

GDP总量方面,从2018年开始,印度上升到了世界第五,仅仅位于美、中、日、德之后。

印度把牛羊粪便和作为绿色肥料和燃料算入了GDP总量

印度理想的地缘环境,也属于其重要的自信来源之一。

印度所在的南亚次大陆位于喜马拉雅山山南,与东亚大陆主体隔绝。而印度周边这些邻国,除了巴基斯坦还算能打外,剩下的都是实力不相当的小国、弱国。加之,印度又位于印度洋的中心位置,控制着中东——东亚的重要战略资源运输航线,这导致,印度洋总被印度人直接被看作“印度的大洋”。

因而,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在南亚,印度无疑都属于老大的角色。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通过印巴战争把东巴基斯坦“变成”了孟加拉国,吞并了锡金、压榨尼泊尔,控制不丹,还打败过“西方列强”葡萄牙(1961年果阿港口之战)。显然,这些“战绩”又为其举国的骄傲和自信添了几把火。

就看重大军事活动,除了1962年的惨败,印度其余跟周边小国打的,多数不是胜仗就是平手。

甚至,即便是1962年的败仗,到了印度国内,也一律搞成了“丧事喜办”——电影里它赢了!

印度神剧《72小时》剧情是男主携美女守卫阵地72小时,还击毙300人

再看军力方面。虽然印军总被戏称为“万国猴版武器军团”,但这也得考虑到它主要跟谁比。更何况,那些时髦的武器,即便是“猴版”,也并非你想买就能买得到的。

要说印度为什么能买到各大国的时髦武器,很大程度上,除了地缘战略优势和西方遏制东亚大国的考虑外,也跟印度灵活的外交策略息息相关。

长期以来,印度打着“不结盟”的旗号,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占了不少便宜。

加之,印度沿用的是“西方民主体制”,还有其语言、法律、教育体系,甚至是军队的建设, 几乎都是从西方世界移植过来的。印度的精英阶层,大多都有在西方学习生活的经历。这让印度在一些操作上,总能迎合到西方价值理念。因而,我们经常看到,在各种议题上,印度屡次被西方世界刻意放任和纵容。

很明显,这种国际环境,又助长了印度的自信。

印度人对于自己印式英语口音也是自信满满

更不容忽视的还有,当今的印度,总在以英帝国“遗产”合法继承人自居。那么....当年大英帝国曾经的“余晖和荣耀”,也够印度陶醉一番了。

比如,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属印度都曾被用作盟军的重要补给基地,很多印度人也被招募到英军队伍中,参与了战争。

于是,这些“功绩”被印度大大方方地揽到了自己身上,演变成了——印度和英国并肩作战,一战中摧毁了德二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二战中搞垮了德三帝国和日本帝国.....

显然,这种英帝国南亚继承人的“身份认知”,除了让印度找到了巨大自信外,也导致了它对周边邻国向来不够尊重,老在试图扮演早前英国殖民者的角色。

说了这么多,大家也看出来了,所谓的印度的“迷之自信”,一方面源自于其民族特有的宗教文化和价值观,即“原生自信”;另一面也离不开其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外交传统和英帝国殖民历史影响下油然而生的“使命感”。

就这样,在他们看来,精神胜利,比实力方面的胜出,往往显得更厉害。

更何况,作为被西方长期追捧的“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榜样”,不知不觉间,印度人已经将那些忽悠和夸赞,直接当成了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