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美天津会谈的内容和结局正如所有国际政治观察者所料,不过是另一次“坦率交流”。事实上,无论中美双方的“温和派”们发出多少呼吁,自从在安克雷奇会晤中正面交锋之后,整个国际局势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了大国对抗。如果说在这一时间点之前,主要还是美国单方面进行挑衅,那么在这个时间点之后,我们将会越来越多地看到中国的行动。

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中美之间会走到今天的地步,绝不是因为某些具体领导人——例如特朗普或拜登——的恶意或人品低劣。恰恰相反,我对美国领导人乃至美国人民都充满敬意而毫无仇恨或恶感。如果我们拨开情绪化的迷雾,更多地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审视中美关系,那么就不难发现,几十年甚至近百年来其运行轨迹并无新鲜之处,大体符合人类文明历史上任何一次新兴大国崛起的故事,只不过这次可能中国速度有些快得出人意料。如果两辆火车在同一根轨道上相向而行,轨道之外全是万丈深渊,那么除了碰撞之外我们还能期待什么别的结局呢?这不过是另一场to be or not to be式的竞赛,和谁坐在驾驶室无关。中华民族绝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对手领导人虚无缥缈的“善意”上——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当然更不可能是“普世价值”。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今日之世界与1914年还是有所不同,毕竟恐怖核平衡捆住了几乎所有大国的手脚。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战争的可能性归零。恰恰相反,在大洋彼岸,我们的对手无时无刻不在推演着原子时代的太平洋战争。

下文作者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文编译:

美国和中国密不可分地被锁定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国际贸易体系中。有些人认为这使得战争不可能爆发——但有些人曾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可能爆发——而有些人认为战争不可避免。在这篇文章中,我较少关注美中战争的作战和战术细节,而更多地关注主要战斗人员在冲突之前、期间和之后的战略目标。中美之间的战争将改变东亚地缘政治的某些方面,但也会使许多关键因素保持不变。可悲的是,中美之间的冲突可能只会被称为“第一次中美战争”。

一、战争将如何开始

十五年前,“中美之间的战争将如何开始?”这个问题的答案必然涉及台湾或朝鲜争端。台湾宣布独立、朝鲜袭击韩国或一些类似的触发事件将迫使中国和美国不情愿地开战。现在已经时过境迁了。中国利益和能力的扩张意味着我们可以设想引发中美之间直接军事冲突的其他几种不同情况。这些可能仍然包括台湾剧情和朝鲜剧情,但现在也涉及东海和南海的争端,以及在西藏边境与印度的潜在冲突。

潜在因素是中国实力的增长、中国对美国领导的地区安全体系的不满以及美国对区域内国家的联盟承诺。只要这些因素成立,战争的可能性就会存在。无论是什么触发因素,这场战争绝非始于美国对中国舰队、空中目标和陆基设施的先发制人攻击。尽管美国军方更愿意在中国的反介入体系瞄准美国飞机、基地和舰艇之前与其交战并摧毁它们,但很难想象美国会决定为此支付如此高昂的政治成本来将矛盾升级为战争。

恰恰相反,美国需要准备承受第一次打击。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美国海军 (USN) 和美国空军 (USAF) 必须等待中国导弹袭击他们,但美军在与中国军队交战前,几乎肯定需要一些明确的公开信号,表明中国意图将与美国的争端升级到高强度常规军事战斗的级别。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给了现代人什么教训,那就是解放军不会让美国充分动员起来发动第一次打击或者做好迎接第一次打击的准备。与此同时,也不太可能出现“晴天霹雳”般的意外打击。相反,一场酝酿中的危机将在一些事件中稳步升级,最终引发美国军方采取一系列措施,向北京表明华盛顿真正做好了战争准备。这些步骤将包括增加航母编队,将军事部署从欧洲和中东转移到亚洲,以及将战斗机中队移至太平洋地区。到了这个时候,中国需要决定是前进还是后退。

在经济方面,北京和华盛顿都将敦促制裁(美国的行动可能涉及多边努力),并将冻结彼此的资产,以及任何共同交战国的资产。这将给环太平洋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资本和消费者带来经济痛苦。高强度战斗的威胁也将扰乱全球航运格局,可能导致工业生产出现严重瓶颈。

二、盟友会如何应对

美国的盟友是否支持美国对中国的行动取决于战争如何开始。如果因朝鲜崩溃而爆发战争,美国可能会指望韩国和日本的支持。任何因东海争端而引发的战争都必然涉及日本。如果南海事件导致战争,美国可能会依赖一些东盟国家,也可能依赖日本。澳大利亚也可能在各种潜在情况下支持美国。

中国在盟友方面面临的情况并不那么复杂。北京或许可以期待俄罗斯的仁慈中立,包括从俄罗斯运送武器和备件,但仅此而已。中国外交官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建立和保持潜在美国盟友的中立性。这将涉及极其复杂的“舞蹈”,包括对中国长期意图的保证,以及对中国胜利前景的信心(这将隐含对支持美国的行为进行报复的威胁)。

朝鲜可能会使得问题雪上加霜。朝鲜方面的任何干预都有引发日本和韩国反干预的风险,而这个模式对中国来说并不有利。除非北京确定首尔和东京都会投身于美国(鉴于他们彼此敌对,这种前景令人怀疑),否则它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来抑制平壤而不是将其推入冲突。

三、战争目标

美国将追求以下战争目标:1. 挫败中国海军(PLAN)的远征行动。2. 摧毁中国海军和中国空军(PLAAF)的进攻能力。3. 在可能的情况下摧毁中国政府对大陆的控制。

在朝鲜半岛爆发战争以外的情况下,美国的首要任务要么是击败中国的登陆部队,要么是在迫使他们投降之前阻止对这些部队的增援和补给。第二项任务将需要对已部署的中国空军和海军部队以及后方的舰船和飞机进行广泛攻击。例如,我们可以预期,美国海军和美国空军将瞄准中国空军基地、海军基地和潜在的导弹基地,以最大限度地对中国海军和中国空军造成损害。

第三个任务的成败取决于前两个任务的成功执行。中国远征军的失败,以及中国海军和空军的很大一部分被摧毁,可能会在中长期引起国内动荡。美国军事规划者最好将战略行动集中在前两个目标上,并希望成功产生政治影响,而不是在更广泛的针对政治目标的“战略”行动上掷骰子。后者会浪费资源,有升级冲突的风险,并对中国的整体制度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解放军将追求以下战争目标:1.达到预设的远征目的。2. 尽可能多地摧毁美国空军和美国海军的远征能力。3. 对美国造成严重伤害,以至于未来的美国政府不会考虑再次进行干预。4. 破坏以美国为首的东亚联盟体系。

第一项任务需要部署中国海军水面部队,可能与中国空军空降部队联合部署,以夺取目标。第二项任务涉及使用潜艇、飞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摧毁东亚各地美国和盟国的设施和军舰。

第三和第四项任务取决于第二项任务。解放军将试图对美军造成足够的伤亡,以至于未来的美国决策者会犹豫是否对中国使用武力。同样,以美国为首的联盟体系的生存,需要美国成功战胜中国的军事行动;如果不能,联盟体系可能会恶化和崩溃。

自 1999 年科索沃战争以来,美国没有在军事行动中损失过一架战机,自二战以来也没有损失过一艘大型军舰。一艘军舰的沉没可能导致自越南战争以来美军在单次军事行动中最大的生命损失。然而,美国和中国的战略家都可能高估了美国的伤亡厌恶情绪。一艘大型军舰及其船员的损失可能有助于巩固美国的战争决心(至少在短期内)而不是削弱它。

四、“屏住呼吸”的时刻

当解放军对美国航母进行公开攻击时,将是最重要的时刻。这可能是除核攻击之外针对美国的最重大的军事升级。如果中国决定攻击美国航母,那么这场战争就不再仅仅涉及政治姿态和信息发送,而是旨在击败和摧毁敌军的全面冲突。

这次攻击的手段很重要。从舰艇或潜艇发动的攻击意味着任何中国海军军舰对美国来说都是公平的攻击目标,但不一定会招致美国对中国空军基地、二炮导弹设施甚至海军设施的攻击。

最危险的攻击形式将涉及对航母的弹道导弹齐射。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这些导弹难以拦截,还因为这种导弹可以携带核弹头。如果一个核国家使用常规弹道导弹对付另一个核国家,尤其是具有推定核优势的核国家,其前景充满复杂性。

下一个“屏住呼吸”时刻将在美国第一枚导弹袭击中国目标时到来。鉴于美国对中国拥有压倒性的核优势,美国的第一波袭击将对中国的军事和文职领导层造成极大压力。如果中国人相信他们可以在常规战争水平上获胜,情况尤其如此;他们会担心美国会为了保持优势而转向核武器。

我们可以预期,中国将在敌对行动开始之前部署其潜艇。然而,水面舰队是另一回事。在任何高强度战斗场景中,美国海军 (USN) 和美国空军都会将中国军舰视为合法的破坏目标,并将使用空中和水下武器进行攻击。事实上,即使躲在港口也可能无法阻止美国对中国海军最大舰艇的攻击,包括辽宁舰和新的大型两栖运输舰。

中国只会在两种情况下出动中国海军:要么有足够的兵力掩护,可以让特遣舰队相对不受干扰地行动,要么中国的立场已经变得绝望不得不孤注一掷。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美国潜艇都将对其水面舰队构成最直接的威胁。

在大多数战争情景下,中国需要为某种积极的目的而战,而不仅仅是摧毁美国或日本军队。这意味着中国海军必须出击、占领、供应和保卫某个地理位置,最有可能是台湾或东海或南海的前哨。解放军将需要为海军执行水面支援任务创造条件。

五、谁会赢?

最难判断的问题是“谁会赢?”因为这个问题涉及评估各种各样的未知数。我们不知道中国反舰弹道导弹的性能如何,或者美国对中国海军的网络攻击将具有多大的破坏性,或者 F-22 猛禽战斗机相对中国常规战斗机的优势有多大,或者解放军将如何在实战中运用其联合作战能力。最后,我们不知道战争何时开始:中美军力对比一直在发生变化。然而,一般而言,这场战斗将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1.电子战:美国将在多大程度上破坏中国的通信、电子和监视能力?攻击美军的成败将取决于“先知”和“射手”之间的沟通。就美国可以破坏这种沟通的程度而言,它可以蔑视解放军。相反,中国对美国的网络战可能会增加美国决策者的国内风险。

2. 导弹与导弹防御:美国海军和美国空军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击败中国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解放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拥有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导弹选项,可用于攻击已部署的美军和纵深的美军。美军能否在冲击中幸存下来,部分取决于防御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有效性,以及打击和摧毁中国境内和周边发射装置的能力。

3. 联合作战:在高强度、破坏性军事行动的背景下,解放军的不同部门将如何协同作战?与美军不同,解放军在过去三十年中几乎没有相关的作战经验。另一方面,美国的“空海一体战”如何为美国海军和美国空军的合作做好准备?

4. 质量与数量:中国军队极有可能在某些类型的装备(主要是飞机和潜艇)上取得局部数量优势。美中技术和训练水平之间的差距(缩小程度)将决定美国军队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生存和取胜的程度。

六、战争将如何结束

这场战争不会以在战舰上签署投降书而告终。相反,它以一名参与者被痛击、愤怒并可能为下一轮战争做准备而告终。

美国获胜的最好情况是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意志帝国政府垮台,或福克兰群岛冲突后莱奥波尔多·加尔铁里的军政府垮台。战争中的惨败,包括中国海军和中国空军的很大一部分被摧毁,以及严重的经济困境,都可能削弱中国政府的控制能力。然而,这是一个极其不确定的前景,美国不应指望胜利会导致一场新的革命。

如果中国赢了呢?中国可以通过迫使美国默认其达成预设目标,或者取消使美国军事行动合法化的联盟框架来宣称胜利。如果韩国、日本、台湾和菲律宾不再有兴趣打仗,美国就不能继续战争。其中任何一个胜利条件都需要对美国军队造成重大损害,并可能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害。

失败对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将难以预测。美国过去曾“输掉”战争,但这些失败通常涉及对美国全球利益不是特别重要的地区的谈判解决。目前尚不清楚美国人民将如何理解在一场与同等竞争对手之间的战争中遭遇重大军事失败——尤其是败于一个军事和经济实力持续增长的同等竞争对手。导致美国参战的总统和政党可能会在民意调查中遭受巨大损失——至少是在失败的直接冲击之后。

两国面临的最大的外交和政治挑战可能是找到让对方在保持“荣誉”的同时选择放弃的方式。如果这场战争变成一场为政权生存或国家声望而进行的斗争,没有人会从中受益。

七、和平如何开始

美国在亚太地区与中国发生冲突的前景取决于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平衡的基本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法改变德国仍将是中欧最大和最强大国家的事实。同样,战争不太可能改变中国经济增长和自信的长期轨迹。

和平的关键涉及在中国、美国和环太平洋其他国家之间重建富有成效的经济关系。无论战争如何进行,它几乎肯定会破坏世界各地的贸易和投资模式。如果任何一方决定攻击(或者更有可能是相互攻击)商业航运,其影响可能会摧毁与战争没有直接关系的公司和国家。然而,美国和中国政府将面临强大的压力,以促进恢复全面贸易关系,至少在消费品方面。

中国想要重建战争损失并不困难。即使美国有效地歼灭了中国海军和中国空军,我们可以预期,中国造船和航空工业将在十年内弥补大部分损失——很可能在俄罗斯的大力帮助下。事实上,中国的重大战争损失可能会重振俄罗斯造船业和航空业。此外,战争必将通过摧毁传统能力使解放军进一步“现代化”。新的舰队和机队将取代传统部队。训练有素的人员在战争中会受到损失,但在战斗中获得的经验将产生一支新的、训练有素且有效的队伍。这将为下一代解放军士兵、水手和飞行员带来更好、更现实的训练。无论输赢,战后十年中国军队的杀伤力都可能更大。

美国可能更难弥补损失,这不仅是因为美国军舰和飞机的成本高于中国同行。F-15和F-16的生产线接近尾声,美国不再生产F-22。此外,美国造船业已经衰退,以至于弥补重大战争损失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如果战争证明 F-35 联合攻击战斗机存在严重问题,这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鉴于美国打算在未来十年内用 F-35 改型武装美国空军、美国海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可预见的未来,证明其缺陷的证据将破坏整个部队规划。

美国将不得不面对“值得吗?”问题。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美国都将遭受重大的军事和经济损失。即使美国赢了,也不会“解决”中国的问题;即使现政府垮台这种不太可能发生的事件,继任政权仍会与美国在周边地区发生争执。

另一方面,潜在的胜利可能会巩固以美国为首的联盟体系,从而大大降低遏制中国的成本。假设战争始于中国在东海或南中国海的强硬行动,美国可能将中国描绘成扩张者,并将自己确立为平衡该地区行为的焦点。中国的行动也可能刺激地区盟友(尤其是日本)增加国防开支。

一场战争可能会围绕遏制中国的长期计划为美国政府和社会注入活力。美国可以通过加倍努力超越中国军队来做出回应,尽管这会引发一场可能对双方都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军备竞赛。然而,鉴于美国没有意识形态或领土威胁,这可能是一个艰难的卖点。

最后,美国可以通过有效地将自己从东亚政治舞台上撤出来做为回应,至少在军事意义上是这样。鉴于美国几代外交政策制定者怀有霸权野心,这种选择对美国许多人来说很难接受。

八、结论

美中之间的战争之窗很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预防战争需要外交官和政策制定者的巨大技能和敏锐度。同样,在可预见的未来,为争取胜利而进行的努力将继续对外交、军事和技术资源造成负担。然而,此时此刻,我们不应忘记,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经济地区之一的核心。这才是我们要保护和建设的东西。

作者:罗伯特·法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