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的内容来自我的新书《原生家庭的羁绊:用心理学改写人生脚本》,这本书今天已经上市了。

如果你要购买,请点击此文章末尾的“阅读原文”字样,或者你可以直接去各大购物平台,或者你可以直接添加微信:yylszzj联系我们,以更好地帮助你。

文章摘要:

1、《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在精神分析心理学看来,在母婴关系对一个人的影响上,这一点也成立。即母婴关系就是那个“一”,它是一个人与这个世界的第一份关系,也会是他此后与一切人和事建立关系的基础。

那这样看来,说你和母亲的关系,是你的命运雏形,一点也不为过。

2、一个人的性格是在原生家庭的关系里形成的,改变和疗愈一个人的也还是关系,改变就是创造新经验,在新的关系里松动人格中的固有成分,这可以说是改变一个人的唯一方式了。找一个心理咨询师,只是构建这种关系最安全的方式而已。

3、活出自己很重要,因为世上只有一个你,你不能白来这世上走一遭,但是活出自己要发生在关系里,脱离了关系,自己这个存在就被悬空了,活出自己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应该有个前提,即在关系中活出自己。

母婴关系会是一个人构建一切关系的基础,会是一个人命运的雏形,我们做事情,与他人构建关系,反应出来的心理和行为都可以追溯到母婴关系(母子关系)中。

这主要是婴儿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所致的,婴儿从一个衣食无忧、温暖的港湾来到一个温饱都需要依赖他人的地方,他是充满了恐惧的。

一、共生心理

在这种恐惧的底色下,他的心理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比如匈牙利病理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玛格丽·马勒认为6个月之前的婴儿是和母亲共生在一起的。

即他会认为妈妈就是我,我就是妈妈,他没有“非我”的概念,没有“我”和“你”这样的概念,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

这个时期的妈妈需要悉心的照料婴儿,很好的满足他的吃喝拉撒睡的需求,按照婴儿的自身特点去喂养。

因为按照心理学上的气质学说,每一个婴儿的性格特质(气质)是不一样的,母亲需要放下自己头脑中的观念,按照婴儿的需求去喂养他。

当然我们也不需要去苛责一个妈妈,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就认为,这个阶段的妈妈会有一种原初母性散发出来,所以会本能的去满足婴儿,对婴儿的需求异常敏感。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个但是上,但是还是有一些人妈妈,因为自己有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自己就没有安全感,容易抑郁和焦虑。

婴儿的出现,让她们手忙脚乱,再加上没有得到爱人、家人的呵护。所以这样的妈妈就不能很好的满足婴儿,所以使得婴儿的共生心理过早的“破灭”,没有得到共生,所以留下了匮乏的心理。

这个匮乏心理就是没有安全感的基础,使得婴儿想在以后的关系中和别人共生在一起,这个特征在很多成年人身上就可以见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渴望被理解,不喜欢沟通

比如,一些人不愿意和别人沟通和澄清,总是幻想着有一个人能完全理解自己,满足自己,最好自己都不用张口,这是不是和婴儿的特征很像。

亲密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契合母子关系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构建亲密关系的时候,是试图用亲密关系弥补我们在母子关系,特别是母婴关系中留下的匮乏的。

所以这种渴望被理解,不喜欢沟通在情感关系中最常见,但是据我观察,在一些普通的人际关系里,一些人也是企图在构建这样的关系。

比如一个来访者(心理咨询中的求助者),他认为和关系好的朋友之间就应该相互理解,不用沟通和澄清,如果还需要沟通,那就不是好朋友,就需要断绝关系。

在这种心理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就是既然是好朋友,我们就应该一致,观点、看法一致,但是实际的状况是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全世界就只有一个你自己,别人也是。

用这样的诉求去和别人建立关系,就会产生要么压抑自己,要么压抑别人,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心理学的鼻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说,凡是被压抑的都会更加丑陋的形式表现出来。

当表现出来的时候,关系就会破裂,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所以要维持一段关系,想要在关系中活出自己,就要不压抑,相互尊重各种的不同,而不是企图构建我和你必须一致的共生状态。

三、没有边界感

没有边界感,也是企图构建共生,也是共生心理的延续。比如过分地依赖一个人,不会做选择,对选择有恐惧,面对选择的时候想着找一个心目中的权威替代自己。

一个人成年人有这样的心理和行为,其实就是没有边界意识,企图突破边界,寻找我和你的共生,这对于自我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再比如,有的人容易对别人绝对坦诚,把自己的心事一股脑地全说给别人,其实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希望别人这样回应自己,也是想构建我和你绝对亲密的共生关系,也是没有边界感的表现。

母婴关系,或者说母子关系往往会影响、甚至决定一个构建关系的方法和能力,我们上面列举的试图构建共生关系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那我们的命运是什么,我想命运就是无数个关系的编制,跟人的关系,跟事物的关系,反复纠缠,这就成了一个人所谓的命运。

我们论述这些关系,也是为了能够看见它,看见即疗愈,看见它,它就被我们的意识捕捉到了,我们就有了对它的掌控,我们的关系会因此得以改变。

最终我们也能更好的活出自己,成为自己,而不至于被早早地注定,过一个被影响,甚至被决定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位朋友,如果相先生的文字对你有所启迪,麻烦您点个赞或者点个“再看”,感激不尽,如果你需要联系,关注后菜单栏有联系方式。

如果您想查阅专栏,可以在今日头条或百度,搜索“心理相先生”在专栏版块查看!

作者|相先生:心理咨询师,签约作者,头条、百度付费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