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孙超 通讯员 吴改红

“滚滚洪流之中,一名女干部站在铲车上大声疾呼,现场指挥救援被洪水冲走的群众……”日前,一段“河南汝州大峪镇女党委书记站在铲车上指挥救援群众”的短视频经河南商报平顶山中心官方抖音账号“鹰城事儿”发布后,“走红”网络,感动了无数网友,截至发稿前,点赞5.8万,评论1727余条,浏览量达211万。

7月26日,河南商报记者驱车赶往汝州市大峪镇,在一个村民临时安置点内,记者见到了视频中的“女主角”——汝州市大峪镇党委书记张雅丽。以下是记者与张雅丽和她的同事的对话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事人说】细化预警口令: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河南商报:你好!张书记,感谢在防汛的百忙之中接受采访,镇上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张雅丽:在汝州市各部门和镇里干部群众的一道努力下,辖区的水路电现在基本都已经恢复了,商户和居民家中的积水、淤泥也上清理完毕了,正在做全面的杀菌消毒,灾后重建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秩序也在逐渐恢复正常。

河南商报:从我来直到现在,就看到你一直在忙,像这样的工作状态已经有几天了?

张雅丽:从17号到现在,连续有9天了吧,这两天其实还好,基本的休息都能得到保障。前几天灾情吃紧的时候,基本上都不敢休息,实在顶不住了就趴在办公桌上眯一会儿。

河南商报:面对这次灾情,大峪镇都提前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雅丽:因为我们是山区,防汛形势要更严峻些,防汛预案年年都有,每年都会在演练的基础上不断细化,宁可十防九空,也绝不一次放松。

今年,我们的防汛应急预案更是细化到了每一个村、村里的每一个组。每个村在制定预案的时候,我们就一直要求重实用,不要套话、虚话的“假把式”,甚至把预案具体细化到村里应急救援队每一个人身上。

河南商报: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张雅丽:比如说,一旦有险情,预警的口令是什么?是鸣锣敲鼓还是用大喇叭?具体的逃生路线怎么设计?群众紧急转移点设在哪里?……这些都被我们写进了预案。

可别小看这些细节,一旦险情发生,完全就是在跟时间赛跑,“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正是因为预案做的实、做得细,各村这次的应急处置反应才会快速高效,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安全转移。

7月17日开始所有党员干部下沉到村里

河南商报:防汛队伍都是哪些人?都做了些什么?

张雅丽:主要是镇里和村上的干部以及村里的党员,从一开始,我们就要求全镇干部尤其是党员要冲在前,尤其是灾情面前,更要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要让群众看到党委政府是与他们共进退的。

7月17 日开始,整个镇办公楼就基本空了,除了留守值班人员,所有党员干部都下沉到了辖区的24个村里,和村干部一起对每个村的危房、险房和各类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并提前转移安置了一部分群众;对镇区的主要河道、桥眼、涵洞进行排查、清理、疏浚,确保河道畅通;镇政府也提前准备了物资、机械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险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商报:日常工作当中,张雅丽书记是什么样子的?

张雅丽:7月20日晚上,雨势越来越急,我在微信群里每隔几分钟就会在群里点名,让包村干部和村支部书记在群里汇报下汛情,刚开始大家都还积极回复,大概到了21日凌晨2点半以后吧,渐渐有些人联系不上了,电话也打不通,信号中断了。

当时我带着人正在镇区清理河道,雨越下越大,那一瞬间就觉得特别无助,心里跟针扎一样,特别难受。不知道大家怎么样了,安全不安全,心里就想着一定不要出事,大家一定要好好的。

大概到了21日晚上的时候吧,人陆陆续续都联系上了,每个人都报了平安,一个也不少,我心里的大石头才算落了地。

我管辖的地方,不能躲不能退

河南商报:这次的意外“走红”有没有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自己从内心里又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张雅丽:没有什么变化吧,就是很多同事、朋友看到视频后打电话问候,家里人也担心我,反复提醒我要注意安全。

这件事挺平常的,无论是谁见到这种情况也会伸出援手,我一个党员干部就更责无旁贷,尤其是还在我管辖的地方,更不能躲、不能退,我得对大峪的群众负责。

用真心换真心

河南商报: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处理的问题和矛盾也涉及方方面面,你平时都是怎么处理的?

张雅丽:用真心换真心吧,我感觉,因为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对农村工作算是比较熟悉,群众心里亮堂着呢,你只有用真心投入真情,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地为群众着想,群众才能认可你、接纳你,你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工作也就好开展了。

当然,想干好工作,光靠你一个人是不行的,还得有一支好队伍。我们大峪镇的党员干部就是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好队伍,从脱贫攻坚到荒山造林再到乡村振兴,一场接一场的“硬仗”我们都打出来了。

这次的灾情,对我们来说又是一次“大考”,万幸的是我们再一次过关了:全镇没有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也努力降到了最低,大家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我很骄傲,为我们有这样一支队伍。

河南商报:对于河南千千万万名像你一样的基层干部,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

张雅丽:基层工作往往是“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我们基层干部就是这根“针”,要把党的政策方针都贯彻好、落实好。

组织上把我们安排在这个位置上,就是把这一方百姓的安危和幸福都交到了我们手上,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只要想干事,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同事说】今天能解决的事绝不拖到明天

河南商报:日常工作当中,张雅丽书记是什么样子的?

王文定(大峪镇干部):工作上雷厉风行,做事情比较干脆利索,你有啥事去找她,今天能解决的事她绝不会给你拖到明天。

她是个工作狂,还特别能吃苦。脱贫攻坚任务最重那会儿,她白天忙工作忙到晚上8点以后,还要趁着群众在家去走访贫困户。我们大峪镇是贫困乡镇,贫困户有1026户,她全部都走访了一遍。晚上山路不好走,有好几次差点遇上险情,我们打心眼儿里都挺佩服她的。

河南商报:你是老支书,跟张雅丽书记共事多年,她给您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哪些呢?

吴广新(大峪镇大泉村原党支部书记):张书记在我们大峪好多年了,没有一点架子,在街上见面都是主动打招呼,很多人都认识她,都能叫上她的名字。

印象最深的有一件小事,有次我陪她去村里的一家贫困户,一进屋,就看到满屋乱糟糟的,都没有下脚的地方,贫困户蹲在一旁爱理不理的。

当时,屋里一张脏兮兮的案板上放着一块儿不知道啥时候烙的菜馍,张书记笑着说:“叔,我刚好饿了,你这块馍让我吃了吧。”直接走过去拿着馍毫不犹豫吃了起来。那家人慌了起来,连忙起身给张书记倒水、找凳子,随后的走访谈话也可顺利。

“这个女书记中!”当时我就在心里给她竖了个大拇指。

(编辑 吉倩倩 刘梦鸽 吕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