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共产党德阳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五次

全体会议决议

(2021年7月26日中国共产党德阳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德阳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7月26日召开。

出席全会的有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部分科研单位、创新型民营企业负责人应邀列席会议。

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市委书记靳磊作了讲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决策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共德阳市委关于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决定》。靳磊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指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创新已成为重塑全球和区域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和长远角度,对创新发展作出战略性擘画和系统性部署,先后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把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作为奠基四川长远发展的关键大事来抓,对全省创新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加快建设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打造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等重要要求,为德阳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

全会指出,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是肩负中央和省委赋予的战略任务、立足德阳比较优势作出的主动选择,是德阳深度融入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建设、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更好引领新时代德阳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有利于持续推进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创新策源地建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形成更多世界级高端产品和技术,抢占重大技术装备“制高点”和“话语权”;有利于德阳主动融入国省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借力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加速汇聚创新要素,形成创新策源和成果转化靶向对接、精准匹配的联动发展格局,提升德阳在全省全国创新版图中的战略位势和区域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探索形成重大需求为导向、成果转化为主线、协同创新为动力、成果产业化为目标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畅通“实验室”到“应用场”通道,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规模与质量;有利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锻造面向未来的核心力量;有利于优化创新制度环境,增强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打造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营造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创新生态。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战略站位,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科技创新引领带动全面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全会提出了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强调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全面落实“四个面向”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主动链接全球全国创新资源,聚焦优势主导产业,以实体企业为主体,以重大创新平台为载体,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增强德阳科技创新的集聚度、活跃度、开放度、贡献度,努力成为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为科技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建设作出德阳贡献。

全会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必须坚持“一个引领”,即坚持以建设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为引领,加强战略协同、规划联动、政策对接,打造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的“强磁场”,为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创新供给、市场需求及应用场景支撑。突出“两大任务”,即一手抓科技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颠覆性持续性技术创新,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一手抓制度创新,在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用力,着力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科技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强化“三级联动”,即以天府旌城为主体,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核心功能区;以德阳经开区、德阳高新区、天府数谷、凯州新城、罗江经开区、什邡经开区、绵竹高新区等特色产业功能区为支撑,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落地区;以五大主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重点,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高校院所、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合作,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生态圈。实现“四个提升”,即加快“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进一步提升我市在全省全国创新版图中的战略地位;打造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健全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转化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进一步提升创新体系运行质量和整体效能;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上迈出更大步伐,进一步提升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全会明确了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目标任务。这就是:综合创新力明显增强,保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省重点实验室、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较“十三五”末翻一番,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产业创新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幅提升,高端引领、优势凸显的现代产业生态圈初步形成;成果转化力明显增强,引进培育一批技术经理人、高端创新人才,打造一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市场主导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基本建立;创新驱动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基本形成,科技支撑民生保障、城市治理、生态环保等领域场景应用示范成效明显。

全会提出,要主动融入国家和全省科技力量建设,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深度融入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成德绵科创走廊建设,构建成德间创新平台协同共建、创新主体联动发展格局,促进地区产业生态协同成势、产业能级整体跃升。加快建设战略科技平台,面向“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大需求和建设清洁能源基地的重大生产力布局,锚定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构建产业创新平台体系,加快创建一批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打通“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创新链条,实现更多“从1到10”的重点创新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着力打造功能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高标准交易市场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协同创新体系,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基地,加快构建孵化、加速、中试和产业化的全链条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实现更多“从10到100”的产业化成果。

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融通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加快产业功能区创新发展、集约发展、专业发展、绿色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强化乡村产业振兴、健康德阳建设科技支撑,推动文旅和科技融合发展。

全会提出,要坚持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加速建设四川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先行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以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计算设施为核心、以融合基础设施为突破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为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打造天府数谷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特色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化改革。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老工业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代化新路径,建设“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加快数字农业发展。

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人才第一资源理念,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潜力。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要素集成和组织的主体作用,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育工程,造就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创新型企业家,切实提高企业家政治待遇、社会地位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加大高端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实施“领军人才”等人才工程,拓宽高端创新人才引进渠道,探索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壮大高水平工程师队伍,实施硕博人才倍增计划,加强基础型人才引进和培养,拓宽工程师引进培育渠道。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持续深化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全会提出,要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创新网络,加快构建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深化与国内重点区域的创新合作,建立跨区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多方联动机制,吸引人才、技术、科研成果等优质创新资源汇聚德阳。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积极争取国外知名应用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机构落户德阳,推动国际技术转移合作。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走出去,融入长江经济带、中蒙俄经济走廊、“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成套发电设备、油气钻采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走出去”,勇闯行业“无人区”,开辟市场“新蓝海”。

全会提出,要深化机制创新突破体制障碍,不断优化创新创造生态环境。健全财税投入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革财政科技支出管理方式,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动科技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创新,建立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名录库,强化土地资源配置,优先保障高新技术产业和科研用地需求。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推动建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容错机制,大力发扬科学家精神,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和方式,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积极营造创新创造氛围。

全会强调,要坚持党对创新发展的全面领导,凝聚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强大合力。完善创新发展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领导,健全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制度。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健全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建立县级区域创新指数发布机制和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以过硬举措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全会要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十五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的重要政治任务。要准确把握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具体举措和组织保障,以更高站位推动全会整体部署落地落实,以更大力度推动创新发展政策落地落实,以更足干劲推动创新改革事项落地落实,以更优保障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落地落实,以更强担当推动创新协同开放落地落实。

全会号召, 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务实重干,以创新发展新成效谱写德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德阳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文稿及图片来源:德阳日报】

编辑|李思宇(实习)

责编|黄辉 田波

主编|张玉池

点个{赞}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