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法家于右任曾说:“利记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人生在世,总会与名利打交道,但若是只将自己禁锢于眼前的蝇头小利,未免过于局促狭隘。生而为人,应当为天下生民牟利,立万世之名。

在明朝有一个名为陈振龙的商人,他冒着生命危险从国外偷带一根甘薯藤回到中国。正是这根藤,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百姓因天灾人祸引发的饥饿问题。如今,甘薯已经成为了人人爱吃的食物,陈振龙也因此被誉为“甘薯之父”

放弃科举来到国外经商

陈振龙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自小天资聪颖的他在不到20岁时就考中了秀才。然而,或许是厌倦了寒窗苦读的生活,也可能是多次乡试不第让他感到前途渺茫,他最终选择放弃科举这条路。

明朝中期,国家对外仍实行比较开放的政策,在沿海地区开放海禁。很多商人来到国外经商,花生等作物也在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中传入中国。

陈振龙在决定放弃科举后,为了生活,他也趁着开放海禁的机会,和身边的商人朋友一起来到菲律宾经商。在来到菲律宾后,陈振龙发现了很多新奇的作物,尤其是一种十分耐旱的作物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种作物名为甘薯,是由西班牙人传入菲律宾的。在16世纪时,随着地理大发现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让农业也得到了发展。当时的菲律宾,正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在殖民的过程中,也将甘薯带到了菲律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薯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也可成活,而且其结出的果实不仅产量高,而且生熟皆可食用,饱腹感强。在发现了甘薯的特点后,陈振龙便选择留在菲律宾,一边经商,一边悄悄向当地人学习甘薯的种植和培育方法。

承受巨大风险,将甘薯藤带回中国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用大片耕地养活了时代与土地相依的农民。然而,封建社会的农民既要面对天灾的威胁,又要承受繁重的赋税,辛苦一年,可能连最基本的饱腹都无法实现。

尤其是遇到了天灾,很多颗粒无收的农民不得不举家迁徙,在路途中常常会因为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威胁,难以下咽的树皮草根,也会成为人们竞相争夺的食物。很多百姓还因为营养不良患上严重疾病,水肿、便秘、生疮等更是常有之事。

这样的情况,陈振龙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他深知粮食对于百姓生活的重要性。虽然自己也只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员,但他也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帮百姓们摆脱饥饿。

陈振龙来到了菲律宾后,心中依然牵挂着当地的百姓。他知道,若是将甘薯在中国种植,一定会对缓解当时的饥荒有很大帮助,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将甘薯苗和甘薯的种植技术带回中国,缓解国家饿殍遍野的情况。

可是当时的菲律宾被西班牙人严格控制,西班牙人绝对不允许甘薯的种植技术外传。因此,每个中国商人在回国时,都要接受西班牙人十分严格的检查,若是被发现私带甘薯回国,面临的将是死亡的威胁。

如何成功将甘薯藤带回中国,成了陈振龙回国前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思虑再三,陈振龙将一根甘薯藤编进了船上的绳子中,躲过了西班牙人的检查。

就这样,这根甘薯藤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最初陈振龙将这根甘薯藤在家中种植,经过其精心的培育,甘薯藤长势良好。当时恰逢福建大旱饥荒,陈振龙决定将自己已经培育好的甘薯在当地推广。

建功立业,解决饥饿问题

作为一种新传入的作物,当地的官员一开始不愿意承受风险去种植甘薯。陈振龙让自己的儿子给当地官员上书,情真意切恳求其推广种植甘薯,在陈振龙的反复游说之下,当地官员才同意了在当地种植甘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人意料的是,甘薯的种植在当地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效果。在极度干旱的情况下,它也能够存活结果。

因为之前曾在菲律宾用心学过甘薯的种植与培育,加上甘薯自身耐旱的特性,很快甘薯的种植就在当地推广起来。甘薯的产量很高,又极易种植,当时的很多灾民都以此为食,终是熬过了这场饥荒。据历史记载,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

作为冒着生命危险将甘薯带入中国的第一人,陈振龙却从未张扬此事,一直默默隐藏在幕后。后来当人们知晓了他的事迹,特意在乌石山建了一座“先薯亭”,以此来纪念陈振龙的功绩,表达对其的尊敬与感激。

到了清朝,政府也十分重视甘薯的种植与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户因此甘薯的传入,免于饿死荒野的命运,明清人口增长迅速,于此也有一定关系。

在为国家发展做出如此贡献后,陈振龙却选择功成身退,归隐田园。之后,他将甘薯的种植作为一生的研究,为此倾尽心血。他的子孙受到他的影响,也投身于甘薯的种植,为甘薯的推广做出卓越贡献。

衣食住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尤其是一个“食”,贯穿了每一个家庭的生活。曾经,多少百姓因为无法饱腹而倒于路边,成为了一缕孤魂,现在人们已经实现了温饱,不必再为饱腹担忧。

其中的转变与跨越,是因为有无数像陈振龙这样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人,在历史的长河中,耗尽毕生心血,推动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如今,甘薯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了桌上的美味佳肴。

然而,当人们在桌前大快朵颐时,却很少有人记得,在400多年前,有一位名为陈振龙的商人,冒着生命危险,漂洋过海,不远千里将一根甘薯藤带回了中国。

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虽然历史的车轮不停向前,有人会在岁月的流转中蒙上灰尘,但其留下的宝贵财富却造福后世,流芳千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