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作为一代名将,韩信在楚汉争霸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果没有韩信的帮助,刘邦就无法夺得帝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帮助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韩信曾一度作为三齐贤王,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平起平坐,这也是韩信一生的高光时刻。而在刘邦“非刘姓不可称王”的政策下,这位曾经的齐王也只被封为淮阴侯。

可是即便只封为侯爵,韩信也没能落得个善终,最终被吕后以竹枪刺死。而韩信临死前大喊的三个字,在今天也成为了一句在酒桌上使用率非常高的一句话。

为理想忍辱负重

年少时的韩信不过是一个贫苦百姓。虽然他熟读兵书,精通韬略,但是却由于饥饿的原因,体型十分瘦弱,此时立志要成为一代名将的韩信,始终随身携带一柄宝剑。

正是因为身体孱弱却又腰挎宝剑,使他看上去极不和谐。许多无赖看到韩信的造型都不免对他冷嘲热讽。在他们看来,韩信根本不具备舞剑的能力,他的胳膊甚至还没有腰间的宝剑宽。

“胯下之辱”的故事便是出于韩信与两个无赖的一次冲突。为了羞辱韩信,两名无赖让韩信做一个选择:要么拔剑砍向他们,要么从他们的胯下钻过。

韩信为了自己远大的理想,选择了后者。这一钻在避免了牢狱之灾的同时,也让他走上了名将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信的名将之路却也并不平坦,为了能够活下去,他不得不接受老妇人的施舍。作为堂堂的七尺男儿,连温饱都无法解决,此时的韩信可算是毫无体面可言。

肉体和心灵都遭受打击的韩信,并没有向这样的人生屈服,支撑他走下去的,只有心中的那一份理想。

但韩信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萧何的帮助下,韩信得到了刘邦的赏识,成为了汉军的元帅,统御三军。当刘邦与韩信探讨用兵之道时,韩信说道:“汉王您带兵的话,最多不可超过十万。而我则越多越好。

这便是“韩信带兵,多多益善”的由来。虽然韩信说的是实话,但也能看出他的性格上的缺陷:太过直率,不懂变通。

作为领导的刘邦与韩信探讨,无非是想让韩信承认自己的能力。而韩信这样的答复,很难让刘邦感觉到有面子。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决定了他后来的命运。

与吕后结仇

刘邦在起义之前,虽然身为泗水亭长,但并非正式的公职人员,因此只能靠坑蒙拐骗混日子,与无赖并无差别,年近四十还没有娶妻。

而大富之家的吕太公在见到刘邦后,却将其视为上宾,认为刘邦将来必定飞黄腾达,将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

吕太公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出于对时局的考虑,当时秦朝的暴政引起了百姓的不满,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分守己的良民和公职人员前途并不光明,颇具江湖习气的刘邦反倒可能有一番作为。

因此吕太公才做出这样的决定,而吕雉作为一介女流,对吕太公的决定并无异议,也足见其眼光及心胸。后来的吕雉也在刘邦的造反事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她并未抛头露面,但始终都有迹可循。

从吕雉的所作所为,便可以看出她的性格十分果敢,做起事来敢作敢为。这样的性格,使她在刘邦的造反事业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让她的控制欲越来越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与韩信的结缘,也是由于二人的性格原因,引起了强烈的碰撞。

在韩信成为齐王后不久,项羽便派人来拉拢韩信,而韩信以项羽曾经不重用自己,而刘邦对自己礼遇有加为由,拒绝了项羽。但是在此之后,韩信也并未立刻帮助刘邦攻打项羽,引起了刘邦的猜疑。

韩信之所以没有立刻帮助刘邦,是因为谋士蒯通建议韩信以齐王的身份坐收渔人之利,韩信此时正在举棋不定。

就在这时,吕雉找到韩信,一见面便询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并说:“我是受汉王所托,前来向您询问。还请您给我答复,否则我无法向汉王交差。”

而韩信自然明白吕雉的用意,便冷笑一声,说道:“这好办,如果汉王问起的话,您只需对汉王说,女人不便干政,便可交差。

韩信的这句话,对吕雉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衅。性情刚烈果敢的她,在韩信面前却无言以对,只好悻悻而去,而这笔帐却被她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临终前的呐喊

帮助刘邦夺取天下后,韩信从齐王被贬为淮阴侯,引起了他极大的不满。因此,韩信终日郁郁寡欢,并时常将不满的情绪,在不经意间予以宣泄。

作为曾经的知心好友,萧何早已感受到了韩信的内心变化。在刘邦前去剿灭叛乱之际,萧何将韩信的动态告诉了吕后,吕后在听到萧何反馈的情况之后,她知道一雪前耻的机会到了。

于是她与萧何设计将韩信哄骗至长乐宫,并将其困在铁笼之内。之后吕后命宫女手持竹枪前去刺杀韩信。

宫女们都是弱小的女子,实在没有胆量杀人。吕后便命人用红布将铁笼罩住,韩信就这样被宫女们乱枪刺死。

吕后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报复当年韩信对自己的蔑视。在她看来,轻视女性的韩信,必须死在女子之手,才能解心头之恨。

而韩信临死前大喊“我不服”,至今也成为了酒桌上的常用词汇,韩信不服的对象,是吕后还是命运,如今也不得而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副对联对于韩信的一生进行了总结:“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萧何对韩信有举荐之恩,最后也是他亲手将韩信葬送。萧何之所以如此对待韩信,是因为他始终都以江山社稷为重。

作为将才,韩信必须被启用,才能帮助刘邦平定天下。而天下安定后,如果韩信有造反的意图,那么无论如何都要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否则将无人可以阻止韩信,天下又将大乱。

韩信自恃才华,全然不将刘邦和吕雉放在眼里,其下场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