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为什么隋唐一定要消灭高句丽?598年8月4日隋朝发兵30万大军攻打高句丽。

【萨沙讲史堂第一千六百二十二期】(历史系列第794讲)

为什么中国的隋朝、唐朝不惜代价,一定要消灭高句丽呢?

隋朝远征高句丽,一共是4次。因连战不利,导致隋朝内部矛盾加剧,最终灭亡。

大唐成立以后,也花费长达24年时间,三次远征高句丽,最终将其消灭。

为了对付高句丽,大唐也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

大唐第二次远征高句丽,也就是唐高宗李治时代第一次远征,就使用了30万大军。

而隋代隋炀帝第一次远征高句丽时,使用了110万军队和民夫,号称2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料记载:隋的大军开始出发。行进的部队排成的队绵延400公里,昼夜不绝。苦于服役的民伕纷纷逃亡,成为盗贼,炀帝下令都尉、鹰扬与沿途郡县联合追捕,捉到的立即斩首处决。由于人数巨大,全部部队用了40天才出发完毕。

中国对高句丽的打击,并不是从隋代开始的。

早在汉末的曹魏时代,幽州刺吏毌丘俭就出动大兵,打垮过高句丽,但不能够斩草除根。高句丽残部退到南方建立平壤城,等待曹魏大军撤退,再趁机攻打大汉控制的辽东、乐浪和玄菟,逐步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

南北朝的北方大国前燕,开国君主慕容皝出大兵横扫高句丽。鲜卑人的战斗力很强,慕容皝率领4万精兵就打垮了高句丽,占领高句丽都城丸都(今吉林集安),俘虏高丽王母亲和妻子在内5万多人。慕容皝也无力继续向南追击高句丽残部,只是烧毁了丸都以后撤退。1年后,高句丽就趁着前燕主力回到国内的机会,重新杀回来,修复丸都城。

这么多年来,中原王朝同高句丽,一直在玩猫抓老鼠的游戏。

中原王朝为什么不能彻底消灭高句丽?

主要是地理原因。

古代从中国北方长城东段的山海关出关后,就是辽东了。而从山海关到高句丽盘踞的辽东东部和朝鲜北部,存在一个天然的地理障碍,就是辽西走廊。

辽西走廊长达200公里,宽只有20到30公里,有的地方只有几公里。它的东面是大海,西面是高山,几乎只有一条道路。辽西走廊是滨海平原,虽地势相对平坦,受到海洋影响非常大。

古代的辽西走廊有大量的沼泽、湿地、滨海森林,交通非常不便。

由于地形特殊,在这里行军或者运输的汉人部队,非常容易受到少数民族的袭击。他们可以用山地作为掩护,打了就跑,被袭击一方毫无办法。

辽西走廊的存在就像一个鸡脖子,对汉人控制东北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如果不能稳定控制辽西走廊,汉人在东北的控制地区就成为没有后援的孤军,随时可能崩溃,被少数民族杀光。

然而,控制辽西走廊的难度极大,必须控制北部辽阔的山区。

不要说古代,就算今天的技术条件下,这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能够通过辽西走廊达到锦州,从锦州到高句丽最大城市平壤,还有600公里左右。

这一段距离的地形也很复杂,尤其是过了营口以后就是连绵的山区,越靠近朝鲜山地就越崎岖。

在古代,这种是极为适合防御的。随便在山上修建一个堡垒,放置一些弓箭手,进攻一方就束手无策。

即便没有敌人的防御,对于进攻一方想要大量运输粮草也很困难。

所以,古代高句丽对待中原王朝的战略很简单。如果能够打赢,那么就地防御。如果打不赢,就撤回朝鲜北部打持久战。中国的大军无法维持长达1000多公里的运输补给线,高句丽坚持几个月就会获胜。

由于后勤补给是个大问题。聪明的中原王朝,都会像前燕一样出动数万精兵来进攻,而不会像不懂行的隋炀帝一样拉出百万人。人越多,后勤压力就越重。隋炀帝的大军还没有渡过鸭绿江,粮食就已经严重不足了,这还打什么仗。

说来说去,为什么大唐也好,大隋也罢,都要不惜代价消灭高句丽呢?

因为高句丽对中原王朝有很大威胁。

原因如下几点:

第一, 高句丽不是游牧民族。

对于古代中国,游牧民族的威胁并不太大。

这些民族不具备征服中原的实力,也没有管理中原的能力。

区区几万骑兵,在中原掠夺烧杀是可以的,却绝对无法吞并一个人口5000万以上的大国。

退一步说,就算占领中原,游牧民族也无法管理。匈奴、契丹等游牧民族都曾一度占领中原一角,最终都放弃了。他们不需要无法放牧的领土,农田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

高句丽则完全不同,它是农耕民族。

农耕民族虽不像游牧民族一样全民皆兵,对中原威胁却更大。游牧民族无法迅速扩大人口,蒙古高原的辽阔草场最多可以容纳二三百万人,最多可以出兵三十万左右。

但是,蒙古高原一般会分为无数部落,互相厮杀,极难联合起来。

上面也说了,只要中原王朝不是已经自行崩溃,区区几万骑兵是不可能打垮它的。

农耕民族就不同。农业耕种可以提供大量又稳定的粮食,人口一般很多。

在唐朝消灭高句丽时,高句丽经过20多年战争人口减少大半,仍然有400万人口。可见,高句丽鼎盛时期很可能有800万左右的人口,甚至更多。

而大唐最鼎盛时期,人口不过七八千万。高句丽只是占据东北和朝鲜半岛一部分,就能达到如此人口,非常可怕。而东北很多平原土地肥沃,适合农耕。

高句丽一旦盘踞这里迅速发展起来,恐怕就会建立人口上千万的大国。这个国家又同中原近在咫尺,会成为极大的威胁。

第二, 高句丽不断扩展的野心。

高句丽最早出现于汉代,诞生开始就不断扩张,骚扰中国边境。

早在146年,高句丽联合其他民族出动上万大军,攻打大汉的乐浪郡,杀带方县令,掠乐浪太守妻子为战俘。

在公元400年前后,高句丽趁着中原陷入分裂的南北朝时期,大肆发展。它很快控制了朝鲜半岛的北部(占半岛的一半面积)和辽东半岛大部。

据《魏书·高句丽列传》载,其“魏时,其地东西二千里,南北一千余里”,即东临日本海,西滨黄海,南到汉江流域,北抵辽河为界,是东北亚地区最为强大的王国之一,此时高句丽威名传至中原,南北朝双方朝廷都对高句丽王以“乐浪郡王”的册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高句丽一度横扫东北少数民族国家,占领了东北几乎一半领土,向南也推进到今天韩国首都汉城的汉江。

可以这么说,到了隋唐远征高句丽之前,它早就成为中原王朝的强大威胁。一个农耕民族如此强大,领土又距离中原那点距离,简直就是在卧榻下安睡。

如果此时不是隋唐强大时期的中国,而是五代十国分裂时期,试问北方哪个国家能顶得住高句丽的进攻?

到时候,中原反而会被高句丽入侵。

第三, 高句丽有办法控制中原。

大体上高句丽的制度和中原比较接近,他曾经多次学习中原的各种制度。

如果高句丽入主中原,是有办法进行统治的。

高句丽的主要问题,是盘踞东北。高句丽灭亡以后,朝鲜的疆域始终在鸭绿江以南,不向东北扩张,对中原的威胁就有限。自然,中国历史上也多次远征朝鲜,只是压迫其屈服,没有消灭彻底他的能力。

那么,高句丽同今天的韩国有关系吗?

关系多少有一些,并不大。

高句丽灭亡后,人民基本都内迁到大唐,族群被融合。

灭亡200多年后,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出现了一个名为“高丽”的政权,统治者叫做王建。

韩国人认为高丽就是高句丽,这是不对的。

高句丽人主要是上古时期古老民族秽貊人东迁后的夫余、高夷、沃沮、小水貊、东秽等,后又融合了卫氏朝鲜遗民的后裔、汉人、鲜卑人等,没有一个是来自于朝鲜半岛的土著。

相反,高丽的主体是新罗人。

新罗是由朝鲜半岛中南部五十二个部落联盟及二十九个小国,说通俗点就是半岛南方土著。它的实力弱小,直到隋朝才被中原王朝所知。而高句丽早在汉代,就同中国为敌了。

显然,新罗人和高句丽没什么关系。

高句丽灭亡时,确实有少数高句丽人进入新罗,被新罗人融合。

只是,新罗人主体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混入一些高句丽的血统。

历史上曾有部分匈奴人进入长城内,融入汉人族群,你能说汉人变成了匈奴人吗?没这种道理!

另外,高丽地盘是在朝鲜半岛南方,高句丽则是盘踞朝鲜半岛北方,双方的活动区域根本不交叉。

王建建立王朝时,完全是为了自抬身价,才套用了高句丽的名字。

高句丽曾经在几百年内,同中原王朝分庭抗礼,尤其是击败过隋炀帝大军。

把高句丽认为祖宗,对王建来说显然是比较荣耀的。

最后,猜猜这个动图是说什么?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