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自古喜欢用简单的俗语表达深刻的哲理,比如“老子英雄儿好汉”,这话说的就是一种父子传承,这种传承不仅是行动上的,更是思想精神方面的,时至今日,依旧适用。

蔡博便是这样的,他的精神内核与其父母一脉相承。蔡博是向警予和蔡和森之子,也是国家培养出来的留学归国的科研人才。

与父母相比,蔡博的个人修养,在铸钢炼铁方面的成就,以及为新中国做出的卓越贡献,虽然形式上与父母的革命事业有较大区别,但是就价值而言,并不输给其父母。

蔡博的母亲是向警予,人如其名,她时刻都对封建势力保持着警醒,一心要全天下地为女子争口气,立志传播男女平等思想,是一位为女性发展、为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斗士。

父亲蔡和森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他参加过五四学生运动,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了新民学会,创办过《湘江评论》,还在学校读书时期就开始宣传新思潮,以揭露帝国主义、抨击封建势力为使命,也是一位响当当的革命青年。

1920年5月,经历了共同的额革命事业,向警予和蔡和森已经互相了解,他们身体力行,主动打破了传统的婚姻的束缚,自由地结成了夫妻。此后,夫妻二人,不忘早年志向,奋发努力,积极主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1924年,中国的革命事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蔡博便是在这种紧张又激昂的情形下降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当时局势严峻,革命事业开展得并不顺利,1928年3月20日,向警予遭到叛徒的出卖,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不久之后,她便被押赴刑场,英勇就义,终年33岁。此时,向警予的儿子蔡博,年仅四岁。

向警予被叛徒所害英年早逝,让人遗恨叹息,可惜夫妻二人同为革命努力,却是祸不单行,几年后,蔡和森竟然也因同样的缘故壮烈牺牲。

1931年,蔡和森在广州组织地下工人运动,原本事情正顺利进行,不成想中间出了叛徒,而蔡和森等人就此被出卖,遭到反动派的捕获,关在广州军政监狱,最后惨死在监狱。该时蔡和森36岁,蔡博年仅7岁。

四岁丧母,七岁丧父,小小年纪便痛失双亲,这种孤苦的身世经历真叫人扼腕叹息,恨恨不平。生逢乱世,蔡博又将何去何从呢?

蔡博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最初和母亲一起生活。1927年,母亲向警予被出卖牺牲后,革命事业并未成功,此时,如果向警予的家人仍然留在长沙,那么便会时时刻刻处于危险之中。

出于安全考虑,四岁的蔡博没有继续留在长沙,而是被带到老家双峰乡下隐居起来,避免被敌人找到、威胁、伤害。

1931年,在父亲牺牲后,蔡博彻底变成了父母双亡的孤儿。因此,蔡博和祖母、姑妈一起,在双峰度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时间慢慢流逝着,转眼就到了1938年的秋天,牺牲的人们为革命付出的代价,活着的人们没有忘记,他们的子女被人精心照顾着,蔡博的父母都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党和人民自然不能忘记。

出于对孩子们的保护和培养,周恩来等人经过考虑决定统一将烈士子女送到莫斯科留学。

那一年,蔡博被周总理安排的人接走,离开了乡下,并且先后辗转了重庆、乌鲁木齐等地,最后由毛泽民送去莫斯科。终于,蔡博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在莫斯科国际儿童学院读书。

留学的孩子们多为烈士之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志向,那便是学成归国,为父母报仇,因此,出国后,他们学习更加刻苦了。蔡博也是如此,他从小心中就装着革命的种子,革命成功便是为父母报仇了。为了继承父母遗志,蔡博每天都认真学习,不怕吃苦,几年以后,蔡博考入了莫斯科钢铁学院。

当时国内的炼铁技术还不成熟,能够在学院学习冶金系炼铁专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只有掌握足够多的知识,以后才有机会报效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学习期间,蔡博一直保持着勤勉的学习态度,严于律己,成绩优异,就算是在留学生中间,也是拔尖的人才,还曾获得过斯大林奖学金。

时间转瞬即逝,蔡博已经在莫斯科钢铁学院学习了五年,这五年里,他没有一刻不想回国,时时刻刻都想用自己学习的知识、拥有的技能,做些让父母欣慰的事情。终于,蔡博不负众望,他在 1948年顺利获得了炼铁冶金工程师学位。

然而,回国之路并不顺畅,当时国内环境正处于紧张时期,如果立即回国,其实并不安全,蔡博等人只好听从组织命令继续留在莫斯科。

直到建国前夕,时局有所好转,刘少奇等人秘密访苏。在其访苏期间,他主动接见了蔡博在内的一些留学生,他们探讨了国家当前正处于何种形势,讨论了建国后的建设问题,蔡博等人对归国后的情况有所了解,当即表示想要回国。

辗转几天后,阔别家乡多年的蔡博终于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他主动提出去鞍山钢铁厂工作,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将自己的才能更好地贡献到建设祖国中。

蔡博的父母都是能力卓越的人才,蔡博当然也不甘示弱,他在炼铁厂工作期间,考虑到中国当下的真实生产情况,再结合在留学过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不仅在炼钢技术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攻克了许多难关,还在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优化了各种职能部门,使得管理方面增加了效率,成为中国第一代冶金专家。

可惜,蔡博的一生也并非一帆风顺的,因为国家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有过一段动荡时期,在此期间,蔡博被批判,被管制,这个过程艰难而漫长,但蔡博挺过来了。

天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蔡博正是这样的,命运的不公也不改其初心,先前的经历也不能夺其志向,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仍然在他的肩膀上,因此,他的工作一刻也没有停下。

1984年的时候,蔡博已经六十岁,到了退休的年龄,但他不愿停下来。直到这一年五月,蔡博终于退居二线,不再亲自参与钢铁的炼制工作,但是他不肯停歇,开始参与钢铁工业的战略性研究,提了不少有用的建议。

蔡博的父母早逝,但他为党和国家奉献的精神却与父母一脉相承,所作所为从未埋没先人风骨。

蔡博与父母所处时代不同,所做工作不同,但留学十年,学成归国,他同样为新中国的发展、强大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也是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