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襄垣隋代浩喆墓

选自《文物》2004年10期,襄垣县文物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2001年11月,山西省襄垣县煤运公司在家属楼建设过程中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县文博馆工作人员闻讯赶到时,墓顶已被破坏。经观察,这是一座前后室砖墓,后室已经在早年被盗,遂通知建设方停工并做了抢救清理。墓葬

一 墓葬形制

墓葬位于襄垣县城新建西街中段(图一),墓葬坐北朝南,为双室砖墓,由墓道、甬道、前室及左右耳室、后甬道和后室组成(图二)。墓两壁修整较平。甬道砖砌,长1.8、宽1.13米,拱形顶,高1.55米,甬道南端砌有砖墙。墓门宽1.13、高约1.35米,从0.9米的咼度开始用砖砌出半圆形拱顶。封门为一层层干垒起的竖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室东西宽2 92、南北长约3米,壁微弧,穹隆顶。四壁砌法为两平一竖,从1.6米处开始起券,连顶总高约3米。前室东西各有一个耳室,东耳室长2、宽0.41、高0.55米,耳室门用砖垒砌封闭;西耳室长1.93、宽0.46、高0.57米,室门也用砖垒砌封闭。耳室中不见随葬器物,只有一些腐朽的粮食痕迹。

后甬道长0.7、宽0.9、高1.55米,拱形顶,封门砖为竖砖6层和横砖2层(图三)。后室平面近弧边方形,东西宽2.7、南北长约3米。墓壁砌砖为两平一竖,穹隆顶,墓顶距地表约3米。前后室均有铺地砖,一排横一排纵交错,铺满全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后室均有砖砌的棺床。前室棺床侧面砌有2个门(图四)前室棺床平面呈“凹”字形,围绕北壁和东、西壁,东侧棺床与西侧棺床相距1.13米,床高0.51、宽1、长2.5米。北侧棺床长2.92、宽0.89米。棺床上散乱存有13副骨架,有成年人,也有儿童;有男性,也有女性。年龄估计在10-30岁之间。其中东侧棺床上有5具成人尸骨;西侧棺床上有4具尸骨,2个成人2个儿童;北侧棺床上有4具尸骨,均为成人。

后室棺床位于东侧,高0.4、宽0.7、长2.3米,正面有2个门。床上有2副骨架,头向南,为夫妇合葬。木棺已朽毁,仅存漆皮。整个后室打开时已经被淤土填满,清理后露出砖铺地面。

二 随葬器物

随葬器物主要有陶俑、陶器、墓志等,共53件。由于后室早已被盗,随葬器物仅存2件陶罐。该墓所见随葬品主要集中于前室中央的墓志周围(图五、六)。

小冠男侍俑20件。标本M49:3灰陶质。面相方圆饱满,头戴小冠,内穿长袍,外套交领大袖袄子。双手置于胸前,手中有一圆孔,原执物已佚。俑身背后扁平,身体中空。通体涂一层白粉,然后施红彩。高27厘米(图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冠男侍俑5件。标本M49:22灰陶质。面相方圆饱满,头戴宽大高冠。服饰与小冠俑相近,内穿长袍,外套交领大袖袄子,领沿较厚。双手置于胸前,手中有一圆孔,原执物已佚。俑身背后扁平,身体中空。通体施红、白彩绘。高27厘米(图八)。

女侍俑12件,分2式。

1式7件。标本M49:27,灰陶质。面相丰满,身体丰腴,黑色矮平发髻,身着曳地长裙,外套窄袖对襟短衫,披红色披风,裙衫施红、白彩绘。左手下垂,右手置于胸前,身前垂一长带。背后扁平,体内空。高25.5厘米(图九)

2式5件。标本M49:29,灰陶。体貌较瘦,发髻黑色,身着窄袖长裙,通体涂白,衣裙施红彩。双手交于胸前,身前垂一长带。背后扁平,体内空。高19厘米(图一0)。

女劳作俑2件。标本M49:33,灰陶。位于前室随葬品陶灶的一侧。身着长裙,蹲姿,双手在前,衣裙施红彩。高11厘米(图一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标本M 49:34,为执箕俑。残,摆放位置同前件。身着红色长裙,蹲姿,双手于身前执一簸箕作操作状。体内空。咼13厘米(图一二)。

男仆俑2件。标本M49:39,头上扎巾,身着翻领长袍,腰系带,左手弯曲横放胸前,右手下垂,衣施红彩(图一三)。

标本M49:37,脸部稍残,衣着相同。均高27厘米。

陶灶1件(标本M49:42)。灰陶。山字形火墙,灶门开口较大,灶上有一釜。灶高12.2、长13、宽12.7厘米(图一四)。

簸箕、笤帚 簸箕1件(标本M49:38),长7.1、宽5.8厘米。管帚2件(标本M49:41、45),长6,8、宽3.5、厚0.5厘米(图一五)。

母猪、猪崽 标本M49:44,母猪长16、宽7厘米,侧躺于地;猪崽4只,排于母猪腹侧,长5、宽2.2厘米(图一六)。

母鸡、小鸡 标本M49:46,母鸡立于一圆锥体上,5只小鸡挤于母鸡胸前。高5.2、长6.7厘米(图一七)。

陶罐2件。灰陶。标本M49:50,盘口,口沿稍卷,粗颈,圆肩,鼓腹,肩腹部饰三道细菱形纹。高36、口径13.5厘米(图一八)。标本M49:51,颈部较细,肩部腹部略瘦,肩和腹部均有两道弦纹。高34.5、口径14厘米(图一九)。

石龟墓志

墓志藏于石龟内,石龟位于前室正中,青石雕刻,头前伸略昂,四爪有力,龟背上载着一个似龙非龙的异兽(图二一)。

揭开龟盖,龟体腔被凿成一个长方形凹槽(图二二),内藏墓志2块,志面上下相合。石龟通长100、通高55厘米;凹槽内长59、宽46、深12厘米;龟背上所负异兽长47、高13、宽8厘米(图二三)。

龟背上刻有龟甲纹。在异兽两侧各有6个篆字,共12字,内容为“隋故魏郡太守浩府君墓志铭”(图二O、二六)。

2块墓志长约56、宽44、厚5厘米,青石质(图二四、二五),志面光滑,背面粗糙。正面刻有约2.1厘米见方的字格,格中刻字,每块墓志上纵刻25字,横刻20字,字体半隶半楷,其中还夹杂有篆字(图二七、二八)。

志文记载,墓主人姓浩名喆,字道惠,上党屯留人,曾由郡举孝廉、拜横野将军、殿中司马、郡功曹、北齐岳阳县令、北周汾州仵城县令,官至隋魏郡太守等。隋仁寿四年(604年)七月十二日卒,终年八十有七。大业三年(607年)四月七日葬于万寿乡。

墓志录文如下:

君讳詰,字道惠,上党屯留人也。自枢宿表灵,景星显瑞;峻枝繁畅,长澜深远;亙德树仁,降福延庆;是以蝉联世冑,雄奕高门。远祖怜,以英略雄图,建功汉室,分竹上党。祚土屯留,因是家焉。世为著族,详于谱煤.可略而言。祖壁,太尉公、录尚书事、东北道大行台。正色当官,尽心奉国,故能荣膚八命,参贅万机。父买,折冲将军、河东太守、渔阳镇将。经文纬武,典郡临戎,勇冠三军,洞兼九里。君澄辉汉水,和采蓝曰,彪炳殊文,玲珑异响。孝友温義之性,禀自生知;夙成早智之姿,表于天纵。昂昂驶骐,逸控超群;肃肃高松,干云独秀。自然劲直,加之以括羽;况天责溫润,重之以琢磨。一賛耸其峰岩,三冬富其文史,是以卫优庠序,行程闺庭。邦邕称为善人,友朋怀其笃信。年甫弱冠,郡举孝廉,拜横野将军、股内司马。以为自资洞屋,无假代耕,参预周行,多违膝下,竭诚披请,辞义恳側c逐得扇枕温床,冬夏无炎;昏定晨省,造次弗忘。既而风树不停,茶蓼奄至,寝苫茹痛,攀柏婴号。岂直里巷板歌,致感邻家罢腊;銘燧屡改,未安食稻之心;弹琴不和,俯就廊然之制。而锥颍难虐,剑气已彩,被召为郡功曹,委以政事,君毗赞机务,献替时宜,故得案牍稀简,阶庭静肃。顷之,复遣行岳阳县令。当时齐德将李,政繁赋重。君成怀具举,劝导隋方,是以不失民和,无违上命。俄而周武平邺,旌贲賢良,以君河朔擅名,特延褒赏,即授汾州作城县令。既蒙奖异,弥加厉节,抚字黎県,宣扬风化,导德齐礼,政清刑谴。虽蒲密之治,蔑以尚焉。大隋历试登席,受终革命,每场纳陞,留情牧守。君声绩远振,简在帝心。以为错节盘根方须利器,治丝制锦必伫良工。爰降纶绑,授君建郡太守君下车布德,曳组宣条,弃末务本,抑强扶弱:,诛锄枳練,式遏雀蒲,市息饮羊,民停保犊’是以留畲垦辟,桃李垂阴,连畛被其两歧,比屋嗟其五袴,而秩满藏迈,遺爱在民,更弘优奖,方糜好爵。君览止足之分,怀逸球之心,挂冠而谢群公,悬车而训子弟。后园前圖,雅趣弥高;左琴右书,胜惜方远。而嶠光苒苒,阅水滔滔;白驹之过难留,黄凫之哀谑集。以仁寿四年七月十二日终于家,春秋八十有七。粵以大业三年岁次丁卯四月己卯朔七日乙酉,葬于万寿乡永昌里长平原。长息晖,第二息休,第三息飲,并至性通于神明,纯心感于飞足。痛慈歲之日远,惧陵谷之非恒,勒无愧之实辞,寄不朽于沉石。其词曰:杆丘唆峙,姬水悠长。枝分派别,籍庆承昌。门传冠盖,世袭珪璋。乃祖乃考,令问令望。

降兹嘉祚,诞斯才子。行禀天资,孝因心起。等陆怀橘,同王辩李。对月工言.参玄妙拟。

胜衣挺智,弱冠标奇。波澜不测,墙刃(仞)难窺。寻光受弃,潭思惟垂。书渝■绝简,墨变临池。

仕以学优,官由德茂。炫歌宰邑,剖符作守。去虎浮河,还珠■!旧。承虢卓鲁,比琮廉寇。

身居朝市,志想江湖。言辞北阙,独迈东都。抽簪解组,披福怀珠。淹留攀桂,菊散据梧。

方享期颐,忽嗟负手。福善无应,为仁宴寿。风动灵衣.生生莫酒。找狄丹族,低帮画柳。日惨松门,云昏陇首。千秋万岁,德音无朽。

三 结语

该墓的形制为多室砖墓。山西已经发掘的隋代墓葬有沁源韩贵和墓(开皇四年,584年)、太原斛律彻墓(开皇十五年,595年)、汾阳梅渊墓(开皇十五年,595年)、太原虞弘墓(开皇十八年,598年)。但是这4座墓均为单室砖墓,而浩喆墓则是有前后墓室和左右耳室的多室墓。浩喆的官职,不如斛律彻和虞弘高,其使用多室墓,可能说明至隋代后期,墓葬制度不是很严格。另外,使用多室墓,也可能与家族成员合葬有关。

由于出土有墓志,该墓年代明确.为隋代大业三年(607年)。同时从墓志可知,墓主人浩喆,其远祖浩怜,建功汉室,封于屯留;祖父浩璧,任北魏太尉公、录尚书事、东北道大行台等职;父亲浩买,任折冲都尉、河东太守、渔阳镇将等职'浩詰曾任北齐岳阳县令、北周汾州件城县令,官至隋魏郡太守。据《隋书•百官志》,三等上郡太守,官品为从三品;三等中郡太守,官品为从四品;三等下郡太守,官品为从五品,《隋书•地理志》载,魏郡统县十一,户十二万二百二十七奶。按魏郡的地位和规模,应属中等郡,中郡太守的官品当为从四品。

浩氏家族自汉代居住屯留,至隋已历经数百年,是当地著族,但其族人在史书中均不见记载。

墓志记载浩喆北齐时任岳阳县令。岳阳县,隋代属临汾郡,《隋书•地理志》临汾郡岳阳县条记载,“后魏置,曰安泽,大业初改焉。”171《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二记载:“岳阳县,本汉谷远县地,后魏孝庄帝置安泽县,属义宁郡。隋开皇十六年改属沁州,大业二年改为岳阳县,因山为名。”粉据此记载,岳阳县之得名时间是隋代大业二年,但志文记载浩詰是北齐时任岳阳县令.出现这种矛盾情况,可能是浩抽被安葬时,已是隋代大业三年,岳阳之名已经改过并颁行天下,撰志文者故用岳阳代替了安泽。志文还记载浩喆又任汾州仵城县令一职。汾州仵城《隋书•地理志》记为汾州伍城。《隋书-地理志》文城郡条记载,“东魏置南汾州,后周改为汾州,后齐为西汾州疽文城郡统县四,其中一个就是伍城,置于北魏-《魏书-地形志》中关于五城、西五城、南五城等县名的记载很杂乱,还曾为伍城郡,又复归为县叫这与碑文所载浩詰在北周取代北齐后任汾州件城县令之事正相吻合。

志文记浩喆隋代任魏郡太守。魏郡早在曹魏时已置,《隋书,地理志》记北周复置,隋代开皇初郡废,开皇十年复,名安阳。浩喆任魏郡太守,当是开皇初年之事,

浩喆墓内共发现15副人骨架,浩喆终年八十七岁,同墓内埋葬的有可能是其家族成员。

该墓随葬品具有北齐至隋的时代特点。男俑面相丰满,纤眉细眼;执箕女俑与河南安阳隋开皇十四年张盛墓附、西安隋开皇十二年吕武墓吧大业四年李静训墓出土的相似明该墓出的龟形墓志形制特殊,而这种形制的石刻墓志,目前仅见于此。

绘图:暢红霞

摄影:张庆捷

执笔:张庆捷、刘耀中、张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