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归飞越鸟恋南枝,劫后余生叹数奇——清代丘逢甲

远方回归的鸟儿总会留恋向南的树枝,毕竟曾经那是鸟儿最初的依恋,任凭风吹雨打,头顶的树枝依旧会给它遮挡着狂风。经历灾难之后幸存下来的人感叹命数无常,毕竟这场灾难带来的是措手不及的改变。

有些人在灾难中失去了至亲挚爱,其中最残忍的莫过于无能为力的看着自己的亲人离世,这是件多么痛苦的事。

近代中国,就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他受尽了磨难。无数中华儿女都求自由,要解放。他们都纷纷放下自身的一隅安稳投入到斗争和反抗的洪流之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牺牲。身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死伤只是家常便饭,骨肉分离更是生活常态。这世事无常的人生该怎么度过?

开国女上校陈真仁,一家11口人参加长征。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从江西瑞金到陕北吴起镇。两万五千里的距离却永远走散了他们一家人。

红色之家

陈真仁原名陈锦云,出生在陕西宁强县。她生于1919年,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命中注定,她出生的这一年也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日子,当这个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革命,这个事件直接影响了中国我党的诞生和发展。毫无疑问,在今后的日子里,陈真仁也与中国我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陈真仁出生在陕西宁强县烈金坝,家里人丁兴旺,她在家里排行老九,因此得名"九妹",最小的她颇受家人的宠爱和关心。她家在当地是响当当的大户人家,年少时就读于汉中女子师范附属中学,受过先进思想的洗礼,可以说她是那个年代比较前卫的女子。

陈真仁的大哥陈锦章是他们家的革命先驱,早在她5岁的时候已经加入了我党,也是我党最早的革命者之一。1926年大哥返乡,组建了中共宁强县支委,在大哥的影响下,她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就帮着大哥给地下党传递情报。小时候的陈真仁深受大哥的影响,在大哥的带领之下,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加入我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真仁的二哥陈文华,也是她的启蒙老师。在汉中第五师范任教的时候便在大哥陈锦章的带领下加入了我党,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参加红军后二哥因为能力优秀,还在党内担任了很多职务。

受到大哥二哥的影响,小时候的陈真仁心里早就种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1935年2月,在她16岁的时候红军到了宁强县,陈真仁一家11口人,包括她的父亲和3个哥哥、3个嫂嫂、3个侄女全部加入红军。

陈真仁一家是宁强县典型的革命之家,一家十几口除了体弱的母亲和已经出嫁的姐姐全部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一家人不怕牺牲敢于反抗的精神才是支撑着他们义无反顾参军的原因。

长征之路一家三代都参军,十几口人被分到了不同的岗位。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后,大哥、二哥、三哥分别被编入了不同的作战部队,率先向西开始前进。陈真仁也没有想到嘉陵江畔的再见竟是一生的永别,从此过后,她再也没能见到三个哥哥。

随着战事吃紧,父亲虽然年过半百但依旧跟着部队前行,可渐渐的陈真仁再也打听不到父亲的消息了,几个月以后才知道父亲已经在一场战役中牺牲了。

几个月后,行军作战越来越辛苦,她与和大嫂、二嫂也没了联系,后来才知道他们也都牺牲了。不幸的是三嫂和三侄女也相继失散,怎么打听都没有消息,这时的陈真仁心里陷入了无尽的绝望。

家人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离自己而去,大多数已经光荣牺牲,剩下的也音信全无。劳累饥饿并不是最可怕的,害怕孤独就像是一颗石子投入了寂静的水面,在她的心里泛起了无尽的涟漪。 可是年轻的陈真仁不能倒下,除了肩负着一家十几口人的希冀,她还要照顾两个侄女。

到了快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陈真仁看着行军的路越来越难。她在四川西部的土门忍痛把4岁小侄女送给了当地一户农家,这也是能让小侄女活下去的唯一办法。就这样,一家11口人就剩下她和大侄女相依为命。

可是生活就像是装在盒子里的巧克力,没有打开之前,你不知道它是苦是甜。不幸又一次在她身上降临。在一次过草地的时候,一不留神大侄女就走散了。最后只剩她一个人跟随部队胜利到达延安。

长征路一共两万五千里,这一路上不知道牺牲了多少这样的战士。他们有的死在寒冷的冬夜再也看不到初生的暖阳,有的身陷于草地再也无法起身,有的与终年不化的雪山一起长眠。事到如今,我们无法统计这些英雄有多少,也无法再去聆听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可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因为他们深埋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每当国歌奏起,五星红旗冉冉升空,那一抹鲜艳的红色就像他们当年的热血一样照耀着我们。

革命夫妻

所幸生活永远是公平的,吃了这么多苦的她日子终于有了一点甜。甘孜会师后,不少指战员都患上了红眼病,陈真仁和其所在的队伍也没能逃过此劫。幸运的是后勤部粮食局长何长工给她们带来了福音:明天傅连璋同志要来给你们看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傅连璋果然提着药箱到她们的队伍来了。没过多久她的红眼病就痊愈了,没想到更幸运的事还在后面。此时,傅连璋正开办医务训练班,便选了她们运输连的四位女学员。巧合的是,陈真仁便是其中之一。就这样,两颗年轻的心相互吸引。在朱老总的见证之下,没多久他们正式结为夫妻。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丈夫傅连璋相继出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等要职,被授予中将军衔,陈真仁则担任总后药材处副处长,后被授予上校军衔。

1996年,为了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上海电视台《长征·世纪丰碑》摄制组听说了宁强长征一家人的故事。经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陈真仁长征途中失散的两个侄女。相见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红了眼眶。当3位老人相拥而泣时,仿佛回到了当年离别时的场景。十年后,陈真仁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结语:

所有的再见都是久别重逢,正是这次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拥抱,更让人体会到和平生活的不容易。战争时代的离开可能就是诀别。再多的生死离别不过是历史的一缕青烟,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也许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是那些载入史册,为了国家牺牲的英雄我们从未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