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的与格力之间,存在相互间的“技术流动”吗?

作者 | 秦玄衣

在家电行业,美的与格力是竞争对手,是令人津津乐道的CP,创立数十年来,在尸山血海的商界突围而出,各成数千亿市值的巨头,慨然有超出群伦、领先世界之志。

美的与格力的地位,就像《倚天屠龙记》中的少林与武当,美的如少林,胜在博,有七十二绝技,有易筋洗髓之法,产品布局多元,从空调到煮蛋器,大小家电都能在其货架发现,格力如武当,胜在专,太极一法拳剑绝伦,空调技术深受认可,领头人董小姐不当销冠许多年,时移世易,转战直播带货一年斩获超400亿销售额,大似张真人一招伏玄冥,四座皆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TVB版《倚天屠龙记》)

对美的和格力而言,以专利为载体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真正的核心资产,不仅关乎现阶段的产品,更能影响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竞争身位,就像少林武当各种独家功夫组成的“武藏”,武林座次、门派兴衰全在于此。

不过,在少林武当这些武林门派中,他们有极其严苛的门规,紧守绝技不外传,而到了美的与格力这样的企业中,由于人员流动、专利公开等多种因素,在技术上反而会有借鉴参考,门户之见下各自挠头的武学难题,可能会以行业难题的形式被企业们接踵而“治”。

本文基于知产宝数据库和相关专利数据库,带大家一观美的与格力之间关于技术流转的情况。

美的格力的专利技术总量及其互引情况

经检索,在中文专利库里共检索到美的公司专利86309件,格力公司专利69830件,以“武藏”的丰富程度而言,美的更胜一筹,能以超过5000亿的市值坐稳家电行业第一把交椅,丰富的专利储备居功至伟。

在小说中,张三丰为救徒孙亲上少林交流九阳神功,但最终吃了闭门羹,而美的与格力之间却并非如此,从他们的专利文件相互引用的情况来看,美的自引用18616,被格力引用5108;格力自引用13047,被美的引用3242,引用对方专利的情况均不在少数,就像武学宗师之间切磋印证,并肩迈进新天地。

美的格力的技术竞争分布

从专利分布上看,美的与格力在热门分类上的布局旗鼓相当,尤其在空调、洗衣机这些大家电上,像极了倚天武林中的少林武当,各以部分九阳功为基础演化出高深武学,最后并肩迈出,成为巨头。

联系到美的更为庞大的专利储备,在那些种类庞杂的小家电上,美的的技术实力,像隐于深处的少林藏经阁,更加深不可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技术人员流动情况

美的、格力的专利研发团队之间,存在人员的流动情况,格力公司专利数量排名前20的第一发明人及其团队研发人员人数总计2285人,美的公司专利数量排名前20的第一发明人及其团队研发人员人数总计557人。

另一边,两公司TOP20研发团队的研究人员数量与专利数量并未形成正相关,格力研发人员数量远大于美的但专利数量少于美的,分别呈现集中化与分散化的特征。

进一步分析美的与格力之间研发人员流向之后,会发现:

格力向美的的研发人员(发明人)流动共计272人,美的公司向格力公司的研发人员(发明人)流动共计218人,格力的人员外流更多一些,但总体来说是同一水平,双方排名前20的研发团队带头人都无一人向对手流动,除了竞业禁止等因素,或许还有双方都默默遵守的行业“规矩”。

在这些非带头人的研发人员流动情形中,有1名在格力只参与了2件专利的研发人员(非第一发明人),从格力流向美的公司后,在美的公司成为研发团队第一发明人,并申请了575件专利,令人不禁想起出身少林,从事洒扫侍奉的张君宝,走出少林后,成长为一代武学巨擘的故事。

美的格力间的专利争议

经检索知产宝IPHOUSE数据库,共检索到美的公司与格力公司之间的专利诉讼共计26件,其中民事案件23件,行政案件3件。民事案件的案由及结案类型分布如下:

发明专利侵权纠纷最多,实用新型次之,外观设计最少。

行政案件3件均为专利无效宣告案件,涉案专利均为外观设计专利。其中2件以判决结案,1件为裁定结案。

对判决案件涉案专利的IPC分类号进行分析,共5案可以详细查找到IPC分类,其中4案涉及F24F,即两家争锋最为激烈、申请量最大的空调相关类别。

美的格力间的专利争议

对美的与格力进行光伏技术的竞争点位分析后,会发现格力公司在该技术中拥有更多专利,布局更加广泛,美的公司专利较少,技术布局更加集中化。

小结

在门户之见严重的武林,敌视与闭塞导致了无数绝学失传,以及整体武学水平的滑坡,虽是小说家言,但回望历史上的无数传统技艺与学问,莫不如是。

在知识产权制度与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下,同为巨头的美的与格力,虽然掌门人频频互怼,商业战场也都寸土不让,但依然能看到技术上的相互借鉴交流,这样的竞争形态更加靠近张三丰所说的“红花白藕,武学本是一家”的交流理念。

格力、美的和他们所在的行业,显现于普通用户视角下的,是火药味十足的“竞争”,与外国品牌相争、与国产友商相争,更与自己内部竞争,通过数据视角来看,我们看出了无处不在的“合作”,对友商技术的认可与借鉴,克制有序的研发人员“跳槽”,这些无处不在的技术流动,也是商业竞争表面下一条重要的脉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知产力立场)

图片来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