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几何时,当被问起将来的志向,80、90后曾经稚嫩的回答往往是“我要当科学家”。虽然在儿童心中,科学的概念并不见得有多么的清晰。但是正如儿时视若珍宝的冰棍现在早已不入如今的孩子的法眼一样,在物质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同样的问题,答案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长大后我要当明星”,许多现在的小朋友都是这么想。而如今随便打开任何一个网络APP,充斥其中的,也往往是流量明星的相关新闻。日常热点的娱乐化,已经渐渐成为现代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向来如此,便对么?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已经到来的今天,鲁迅先生的质问依旧掷地有声。人们得以自由享受的现代生活,总是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则更少不了背后的无数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劳作和无言奉献。特别是那些追赶世界先进,捍卫国家主权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们,隐姓埋名才是他们的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氢弹之父”于敏先生,为国隐姓埋名28年)

诚然,对于“两弹一星”这种国防重器,背后默默耕耘的科学家值得尊敬而又不得不隐姓埋名。但随着时代变迁,这种宣传上的静默也逐渐开始发生了改变,这种顺应潮流的改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今,中国航天也“凡起来了”)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这是毛主席1965年创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名句。豪迈的词句,足见革命豪情。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科研工作者真的做到了“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嫦娥探月,蛟龙出海”)

“工匠精神”并不应该属于那些装模做样的“煮饭仙人”和“寿司之神”,而应该属于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在我国航天事业中,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班组组长,为火箭焊“心”38年的“铁裁缝”高凤林先生更加配得上“工匠精神”这个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复杂的航天条件下,原本许多相对简单的工序,也变得极为复杂。许多技术的应用环境,也远远超出了常规的想象。火箭发射过程中所遭遇的极震、极压、极高温和极低温,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遇到的。

因此,技术改进和新材料的研发也必须得到应用。而火箭性能的提升更离不开各个技术的不断改进,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使得我国航天发射数量节节攀升,航天领域屡创奇迹。可以说,每一次成功发射,都是中国航天人工匠精神的最好注脚。

(2018年,我国航天轨道发射次数居全球第一)

在1990年之前,火箭发动机的性能和合格率导致,我国每年轨道发射频率不高,年均一到两发。而通过结合理论和实践,高凤林带领的技术团队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将火箭发动机的合格率由29%提升到现在的97.8%,才能使得我国航天事业更加迅猛地发展。

至于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这地球生命的摇篮,更是蕴藏着无尽的资源等待人类的开发。

除去每个国家所属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便是占据地球表面积49%的国际水域(也就是公海)。在国际水域下面埋藏的资源,任何国家都没有主权。但是根据规定,这些资源谁先去调查、谁先去勘探,谁就有优先的开采权

(可能大部分人第一次接触“公海”这个概念都是通过我国香港导演王晶执导的系列赌片)

因此,深海探索除了研究海底生态和地质调查之外,也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潜能。除去无人勘探手段之外,深入实地进行深海科考,更是意义非凡而不可取代的。设计潜水深度为7,000米,可承载一名潜航员和两名科学家共三人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就更显其重要性。

与航天科技所面对的复杂条件相似,深海探测器所面临的考验也并不轻松。平常炖菜用的高压锅,其内部压强大约1.8个大气压,而在2700米水下的深海,潜水器承担着270个大气压的压强,足足是高压锅内压的150倍。

在海底,有多金属结核和稀土资源,洋中脊还有多金属硫化物资源,比起陆地上的同种矿脉,这些资源的元素含量高得多。这些有待人们在未来开发的资源,更是需要进一步的开发和探索

而作为深海探索领域的追赶者,2005年开始的我国深海探索事业,用7年时间,便申请了世界上第一个多金属硫化物的矿区,追上了外国同行自1979年以来32年的探索成果。除了多金属硫化物,我们还对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都建立了矿区。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对这三种资源,都有勘探开发权的国家。在深海探索领域,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而且很多勘探规章的制定,都是我们来参与和主导的。

从无到有,再到全球领先并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这都离不开背后无数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和默默无闻的艰苦奋斗。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我国的尖端科技成果,不仅仅是国家重器,也同样惠及着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民以食为天,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和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面积,供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这是科技带来的奇迹。

虽然我国口粮自给率超过100%,不存在安全问题,但畜牧业饲料和食品工业用粮仍需要一定程度的进口。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粮食需求也不断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其他行业用地需求的不断攀升使得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所面临的压力日益严重。为此,开垦曾经的荒地,将之化为农田便成为一种十分迫切的需求。

于是,海水稻的研究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毕竟,如果能在盐碱滩涂上收获粮食,便能大大缓解粮食安全和用地问题了。

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海水稻不仅产量高抗逆性强,而且还有不输东北大米和长粒香米的口感。

而我国科研人员在培育海水稻的同时,也探索出了高效经济的“四维改良法”,一边种水稻,一边改造盐碱地。

在这个“四维改良法”中,除了主角海水稻外,另一个主角则是要素物联网系统。通过基础设施的架设,规范水肥调节,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水肥,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和肥料的投入,同时也预防土壤的再次盐碱化,真正做到了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套独特的“四维改良法”,就算是在阿联酋的沙漠之中,我国科研人员也带着当地的南亚谷农,种出了高产的水稻。当地酋长啧啧称奇,产出的水稻也被阿联酋定为国礼四处赠送。

此外,在要素物联网的帮助下,智慧农业才能真正实现。在华为智能服务的支持下,智能调节下的荒地才能实现变成良田的转换。智慧农业生产不仅解放了人力节约了水肥,也令农产品更加迅速地进入现代物流体系,实现共同富裕

这些丰富多彩的科技成果,不仅在科学求真的路上勇攀高峰,同时也惠及了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科研工作者的成果不应被埋没,当每个人都在享受科技之光带来的便利之时,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背后的科研人,则更是需要走到前台,让更多人去了解的。

作为国内通信技术的领头羊,华为不仅在技术领域深耕多年,更是热心国内科技发展,搭建了一个为中国科技同行的尖端成果以及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向公众展示领域前沿的崭新平台——DIGIX TALK。

它是华为终端云服务推出的一档演讲节目,邀请了各行各业的大咖嘉宾传达新知与观点,秉承华为的科技基因,DIGIX TALK上有许多科研工作者或学者教授分享各行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历程。

在日新月异的中国,许多领域经历了从落后赶超的过程,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围绕科技话题,DIGIX TALK 通过提供的丰富专业的内容,为观众打开一扇认知之窗,让更多人看见科技中国的发展之路及其带来的崭新面貌。

在这个平台上,有各个领域的科研大咖现身说法,大显神通。通过滔客说APP华为视频观看DIGIX TALK,在聆听演讲的同时,也一窥科研背后的故事,增长见闻。让这些辛苦耕耘的科技工作者迎接大众的掌声,也是我们这些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红利之人的应有之义。

习总书记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如今在世界科技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离不开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拼搏,在特定历史时期,他们的默默耕耘和努力付出精神令所有人敬佩。时代变迁,科技工作者不需要衣锦夜行,理应获得更多关注,而华为DIGIX TALK,就是这个绝佳的平台。

参考资料:

凤凰网:何为大国工匠 听DIGIX TALK高凤林讲航天制造的故事
经济日报:我国口粮自给率超过100% 粮食供需并无缺口
潇湘晨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圳亮相
DIGIX TALK:大“匠”于国,“将”之世界
DIGIX TALK:潜入深海-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止
DIGIX TALK:海水稻的智慧“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