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这是朱自清散文《背影》中的句子,短短的几句话,概括了父亲的一生,读来让人十分动容

而《背影》中体现出的朴实的父爱也感动了许多人,这篇文章更是被收录到了课本中供学生学习,足以见其价值。但是著名作家余光中却提出了质疑,他直言朱自清根本算不上大师,并强烈要求将《背影》移出课本。

刺痛万千读者心声的《背影》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1898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主要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是《背影》。《背影》主要讲述的是19岁的作者离开南京去北京上学的时候,父亲亲自送他到火车站,在等待火车到来的时候与父亲告别的故事

在整篇文章中,最出彩的就是父亲在陪儿子等待火车到来时去给儿子买橘子的那个片段。已经坐上车的作者与年迈的父亲告别,在即将离别之际,父亲看到了月台另一边卖橘子的人,便提出去给儿子买几个橘子。

也许父亲的爱就是这样,他虽然没有直白地告诉你,但是他却竭尽所能地把能给的都给了你。在朱自清的笔下,父亲笨拙却又努力的样子瞬间就深深地刺痛着读者的心。在这个片段里,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父亲攀爬时的动作,将父亲因为年老体胖而行动不便样子展现的淋漓尽致。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如山般坚韧,更是如山般沉默,朱自清笔下的父亲朴实、慈爱、沉默地爱着自己的孩子,能够让人真正地感同身受。而这,也是这篇《背影》最成功的地方。但是,近年来,却有人指责这一片段中父亲攀爬月台的行为违反了交通规则,要求将其从课本中踢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同人眼中不同的朱自清

作为我国著名散文作家的朱自清,凭借着自己的才华,收获了很多人的喜爱。当然伴随着鲜花和掌声的一定会有批评和指责。

有些人赞赏他的才华,比如说郁达夫和沈从文,就曾经对朱自清和他的作品表达过浓重的赞赏之情,他们从心里就十分认可朱自清的才华,并且认为朱自清的作品都是非常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的,在他们的眼里,那些平铺直叙,简单明了的文字描写也显得十分动人。

但凡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活在大众视野中的人更是如此。在郁达夫和沈从文眼里十分优秀的朱自清,到了余光中这里,就另当别论了,1977年,余光中发表了一篇名为《论朱自清的散文》的文章,拉开了贬低朱自清的序幕。

也许不喜欢朱自清的人有很多,但是余光中先生绝对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在那篇文章中,他提出了许多朱自清文章中的缺点,并指责朱自清的文章毫无可取之处。甚至在对朱自清的文章进行了剖析后,他怀着十分不满的心情说出了“朱自清算什么文学大师?他文章中的道理,连中学生都写得出”这样的话。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论断,后来甚至于有了“朱自清的写作水平不如中学生”的说法。我们先不说余光中先生的话是否中肯,也不看那些道理是否真的那么浅陋,单从朱自清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他平凡朴实的文字来看,是否又真的是一无是处,丝毫不可取呢

关于《背影》所引发的争议

《背影》作为朱自清最出名的作品之一,也同样受到了和他本人一样的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些人因为他笔下的父亲而产生了共鸣,从而想起自己的父亲,感受到那深沉又笨拙的爱意

也有人说,他的文章描写毫无新意,感情和文笔都不到位,还存在着违反交通规则的违规的现象,所以这篇文章在这些人的眼里并没有什么正面的价值。所以自从它被收录进课本中后,要求将它剔出课本的声音也一直存在着。

在余光中先生看来,《背影》这篇文章是要表达父爱这一主题,但是朱自清却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描写他自己,而用了较少的篇幅去描写父亲,这就出现了文不对题、详略不当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余光中认为,《背影》全篇文章都采用了直接描写的方式,全篇没有任何的修饰语言,显得整篇文章都很苍白无力,也就是说过于口水化,文学价值不高,无法让读者深入其中。

但是,即使是有着众多的不赞同和批评的声音,《背影》还是获得了官方的认可,教材选择人员还是将这篇文章放在了课本中,这并不是因为朱自清的名人效应,而更多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这篇文章的价值。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人眼中也有不一样的《背影》。但毕竟是文艺作品,文采和艺术价值应该并重,比起过分华丽的辞藻,平凡朴实的语言往往更能打动人

文学作品的价值

人们常说文学艺术就应该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这个说法无论何时都是可以适用的。我们会因为余光中先生那句:“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中表现出的对世事的感慨而深思,同样也会因为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中写下的父亲的爱而感动。

任何的文学作品都是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烙印,也许在现在看来,它不一定合理,但是它的价值却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消失。

华罗庚先生说过:“假的虚的即使掩盖一时,经过实践,总是会被揭露出来的。”所以,要判定一部文学作品是否有价值,光靠某一个人的说辞是不可取的。

作品的价值就是作者的价值,在无数人心中,朱自清和《背影》都配得上现在获得的荣誉和赞赏。至于那些不认同或者暂时没有看到他们的价值的人,就只能交给时间去证明了,相信总有一天,《背影》会成为更多人心中的父爱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