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那年,彭晓南第一次踏上东莞这片土地,“去东莞创业!”这句话成为他离开生活了30多年的城市,拖家带口到异乡打拼的心灵支柱。

“我的年纪不小了,必须选一座能大概率实现我创业理想的城市。”在彭晓南看来,无论是向他抛出绣球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还是东莞各级政府伸出的欢迎之手,都充满了诱惑力。现在,他担任总经理的纳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纳密智能”)已经迈出产业化的步伐,预计两年之后投产,并且力争在精密制造细分领域取代外国产品。

像彭晓南这样带着创业梦想来到东莞的人不在少数,2021年1—6月,东莞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2.66万户。截至7月初,东莞市场主体已突破139万户,全省数量排名第一。更值得一提的是,从这139万户市场主体中,还“跳”出1.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业沃土

平均每7个人里诞生1个老板

17年时间里,广东龙达财税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龙达财税”)的创始人林浩钊见证了上万家企业在东莞注册,他忍不住感慨:“东莞着实是一座创业之城,1000万出头的人口里培育出了139万户市场主体,这意味着平均每7个东莞人里就有一人是老板。”

在东莞什么样的人能创业?答案五花八门。他们有的从小工厂里脱颖而出,因为一门好手艺而自创品牌;有的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来莞,凭借技术和知识获得风投;有的深耕产业细分领域30多年,年近70岁才萌生创业想法,被东莞的孵化机构相中……

广东龙达财税服务有限公司。

“东莞是一座能干事,能创业的城市。”彭晓南说。过去,彭晓南是河南科技大学的教授,研究环面蜗杆传动理论和实验30余年。环面蜗杆在国外应用很广泛,但在国内应用较少,连当下环面蜗杆应用的热门领域——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国内也少有企业涉及。“我感觉到很可惜!我们的技术力量能够支持其产业化,偏偏没有人做这件事。”彭晓南说。

2014年,彭晓南从学校退休。2015年,彭晓南与洛阳一家煤炭机械企业的老板合作,开发环面蜗轮蜗杆加工机床。这一次合作并不愉快,该老板甚至讽刺道:“如果你能做出来,那就是对精密制造的讽刺。”彭晓南一度感觉心灰意冷,若不是遇到了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创始人李泽湘,他的创业理想也将正式落幕。

在动身来东莞之前,彭晓南的老伴不解地问道:“你都快70岁了,还学人家创业干吗?”彭晓南回答:“我一辈子都在做环面蜗杆,一百步的路都已经走了九十步了,现在放弃,我怎么能安心?”

彭晓南图片

经过4年的耕耘,2019年,彭晓南的项目终于结出第一个“硕果”。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将《高精度环面蜗轮蜗杆减速器的研发与产业化》列为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并投入1200万元资金支持。彭晓南表示,接下来,公司会加快产业化步伐,两年之内实现大规模投产,预计能在环面蜗轮蜗杆减速器方面实现国产化,年产值达到1亿元人民币以上。

现在,年逾古稀的彭晓南每天坚持来公司主持工作,还经常下车间指导年轻人学习技术,工作繁忙,有时候他回到宿舍时已是凌晨两点。看着凌晨两点的机器人产业园,他感慨万分。

“以前我从公司下班,晚上的街道静悄悄的,见不着一个年轻人,来到东莞之后,我看到这里的年轻人经常深夜还在钻研技术,大家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很足,在这里我都感觉自己年轻了几岁!”彭晓南说。

优质服务

办理营业执照最快只需半天

创业者在东莞开办企业有多简单?记者从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在创业者材料准备齐全的情况下,最短只需要半天,而且可以做到全程网上沟通办理。

提起商事制度改革,林浩钊的感触尤其深。作为一名帮人开办企业、注册登记营业执照、代理记账的财税公司的老板,林浩钊发现,十多年前为客户代办营业执照,跑腿占去了整个流程的一大半。而现在,他和员工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好95%以上的业务。除此之外,现在申请一张营业执照,最快可以0.5天办结,通常是上午提交材料,下午就出证。

“东莞的商事制度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项改革对财税公司、政府、市场主体三方都有好处,大大促进了市场运行的效率。”林浩钊说。

要满足139万庞大的市场主体的需要,必须不断提高政府商事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过去,“多个菩萨多支香”的观念广为流传,人们在开办企业的同时顾虑较多,为破除思想上的枷锁,东莞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以往,因申请人经营范围填错而回退的申请,占整个企业办理登记业务回退的50%左右。”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分局局长周向东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解决经营范围填报难、登记机关规范难、许可部门和社会公众识别难的问题,2021年7月1日起,东莞全面推行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这一项改革的一大亮点在于,企业超经营范围开展非许可类经营活动的,市场监管部门不予处罚,这意味着,涉及企业经营许可事项,政府的态度从“严格设限”转变为“鼓励经营”,“放开手脚大胆干”真正落到了实处。

“东莞的市场主体数量如此庞大,除了民间资本丰富、创业固定投入成本较广深有优势之外,还归因于政府不但不给企业添堵,还想法设想的鼓励企业办起来,做大做强。”林浩钊说。

从2012年12月东莞商改全市推开之后,9年来,东莞前端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提升企业开办经营便利度。后端推进智慧监管、协同监管、信用监管三大工程,不断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前端和后端统筹推进、双向发力的做法,使东莞成为全国商事度改革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

做大做强

莞企的升规升级之路

17年间从事企业财税服务,林浩钊发现,近年来东莞注册的市场主体规模相比之前变小了,他解释道:“现在很多创业者都依托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运营,这些往往不需要很高的注册资本。”

一方面,市场主体的扩容意味着更多普通人注册公司当老板,小规模市场主体需要摆脱“小打小闹”的标签,方能成长为能挑担子的规上工业;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初期得益于“敢为人先”的先发优势的企业,也逐渐因为商业模式的迭代更新而落后。

东莞市鑫源食品有限公司(下称“鑫源食品”)是一家扎根东莞多年的老牌食品企业,公司主营厚街腊肠、腊味、板鸭、月饼、蛋卷、凤凰卷、杏仁饼、端午粽等具有东莞风味的传统食品,据鑫源食品副总经理何春梅介绍,由于公司食品风味独特,30多年来公司的产品主要供给广东省市场。

“我们做的腊肠是偏甜口味的,广东人比较喜欢,但放在全国没有太大市场,长期以来,我们都是通过社区团购的方式来扩张。”何春梅表示,2012年后,鑫源食品的社区团购业务减少,公司主营收入减少,不得不思考转型之路。

鑫源食品试过将商品售卖渠道转到电商平台上去,但效果不明显。集思广益之后,一条新的思路涌现出来。

“我们公司的创始人陈什根,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项目是广式腊味制作技艺(厚街腊肠制作技艺);现在的董事长陈颢承是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可以说,公司在文化传承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何春梅说。

2016年,鑫源食品兴建东莞首个以饮食文化为主题的“东莞市鑫源食品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共收集展出1000多件工具、器皿、场景、模型、文献、票证等饮食文物和资料。鑫源食品文化博物馆作为AAA级景区,每一年接待的游客数量达到30万—40万名。

除此之外,鑫源食品还不断开发新产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厚承陈皮茶。

厚承陈皮茶继承了鑫源食品传承精良制作的理念,从源头开始把控陈皮的质量。2001—2011年的10余年时间里,陈颢承在大量收购陈皮的同时,遍访广东陈皮领域的种植、工艺、仓储以及药食功效机理等专家,寻找优质柑树品种和产地等,陆续添置了新会柑种植地,开设加工坊,最终注册“厚承陈皮”这一品牌。

“2020年,公司的销售额达到4800多万元,各产品线都得到了发展。未来,我们会继续打造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打造生产、销售、线下体验店、网点等全系列产线。”何春梅说。

传统产业发散思维寻求突破的同时,东莞小微企业也积极谋求“升规”。位于黄江的广东国泰达鸣精密机件有限公司(下称“国泰达鸣”),自成立以来便专注精密零件的研发和生产工作,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公司已成为苹果公司A+等级供应商。

2020年,国泰达鸣正式达到升规标准,公司总经理徐学伟表示:“被认定为规模以上企业,未来,公司将有望享受到一系列优惠政策,可以投入更多资金到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去。”

像国泰达鸣这样升为规上工业的企业,2020年东莞有超过1200家,升规企业数量继续稳居全广东省第一。

敢于“无中生有”,方能海纳百川。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场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站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字路口,东莞继续搭台,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提供可供施展的大舞台。

【见习记者】唐卓

【记者】吴擒虎

【作者】 唐卓;吴擒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