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赚钱?很多创业者都思考过这个问题。

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互联网、游戏、大健康等都非常赚钱,事实上大部分人的目光都聚焦着这些前沿领域。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传统行业其实也可以赚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木匠,一把木梳做到9亿港元市值;好太太衣架靠卖晾衣架起家,年营收超11亿人民币;双枪科技一双筷子,做到十几亿人民币市值;而张小泉,凭借一把剪刀,如今也要上市了,是我国“刀剪第一股”。

据了解,张小泉作为我国老字号品牌,迄今已有393年的悠久历史。自1628年成立以来,深耕剪刀领域近四百载,是中国最古老的剪刀品牌。

在中国刀剪界,素有“北王麻子,南张小泉”的说法,江湖气息浓厚。可惜,悠悠数百载时光,现在国内刀剪界只剩下张小泉一家,王麻子品牌早已出售。

可以说,张小泉已然是我国刀剪行业的龙头企业。

根据招股书披露,2018-2020年,张小泉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1亿元、4.84亿元和5.7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380.85万元、7230.07万元和7721.60万元。

无论是营收还是精灵,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句,小小的剪刀,确实还挺赚钱。

数百年老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小泉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王朝崇祯年间。根据现有的史料可了解到,张小泉是张家第六代传人,他当年离开家族来到杭州开始了做剪刀的生涯。

凭借超群的手艺,使得他家的剪刀备受百姓喜爱,非常畅销。也因此,坊间开始有了很多仿冒者。为了有效区分,张小泉干脆将店铺改名为“张小泉剪刀店”。

而这,正是“张小泉”品牌的由来。

有意思的是,由于张小泉剪刀民间名气大,加上过硬的产品质量,还曾进贡清朝廷,据传乾隆曾亲笔写下“张小泉”石碑。

看样子,清朝剧中妃子们的大杀器,应该就是张小泉的剪刀无疑了。

开个玩笑,言归正传。近代以来,张小泉的发展可谓是多灾多难,几经重建。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对包括张小泉在内的三十多家剪刀店实行公私合营,组建“张小泉近记”总厂,拉开了其现代化经营的序幕。

需要注意的是,在长达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张小泉是杭州张家流传下来的遗产,但目前的所有者却早已跟原先的张家无关。这其中的陈年往事,笔者在这里也不做深究。

成功的三个关键

在中国,老字号只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并不意味着就能做大做强。最好的例子就是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是老字号没错,但现在经营如何?

所以,张小泉成功的关键并不是因为它是老字号,而是另有原因。总结来说,主要有三点,一是技术积累丰富,二是现代化经营时间早,三是解决了品牌纠纷。

老字号老字号,当然有足够的历史底蕴,张小泉的底蕴不仅仅是时间维度上的品牌沉淀,更在于其丰富的技术积累,以及众多的工艺创造。这样的底蕴,使得张小泉的剪刀质量更好、价格更低,市场竞争力自然更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文已经提到,张小泉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便进入现代化经营。纵观我国很多老字号,之所以衰落,其实很多时候并非技术层面的原因,而是经营没能跟上现代化步伐,食古不化,最终走向灭亡。

最重要的一点,老字号的“老”有时代表的就是剪不清理还乱的关系。张小泉也是如此,其品牌之争持续了数十年之久。好在最后成功解决了品牌纷争的问题,能够集中精力谋发展。

小生意,大商机

上述三个关键,使得张小泉的营收节节攀升,从百万到千万,再到数亿的营收。如今的张小泉,已经足以让人刮目相看。

除营收之外,张小泉的产品销量也非常可观。目前,公司经营着剪具和刀具。2020年,剪具一年卖出2931.64万把,刀具卖出620.89万把。

最后,笔者总结一句张小泉的成功:小生意做到极致,也有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