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开天”书法展还在举行,在这次展览中,洪厚甜展示了魏碑、小楷、行草书等多种书体,让人觉得这是位诸体兼善的大家。其实远不是那么回事,绝对不像刘洪彪说得那样,当代书家是全能冠军,而只能说是涉猎多不深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贪多其实是现代书家的急功近利思想在作祟,让不懂的人觉得很厉害,其实是低水平重复。浪费了时间,得不偿失。这次洪厚甜展示的行草书和其他书体一样,通篇充满了燥气,而且线质也不过关,没真正学会走就开始跑。所谓的创新、兼善不过是沙上建塔,地基不牢地动山摇。

古人是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一些诸体皆善的大家,开始也是深入一体,后来才是一通百通。只要深入一种书体,达到化境,其他字体就很容易掌握了。因为不同的书体尽管形式有变化,但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用笔、点画质量等等始终不变。这些东西掌握了,在任何一种字体中都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孙过庭才会在《书谱》中说:“钟繇隶奇,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学习书法万万不可为了虚名,在火候不到的情况下广泛涉猎,以至于始终在低水平上重复。具体到洪厚甜的行草书,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尽管有些点画写得比较沉实,但是多数轻飘、单薄。

以他的苏轼《题西林壁》为例,多数点画都不沉实,尤其是“看、成、岭、峰、缘、身”整个字几乎没有一笔是厚重的。其他字也或多或少的有这样的点画,比如“侧”字的单人旁、“远近”的走之旁等。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受西洋美术理论影响,单纯追求墨色的变化,拿个小笔抹来抹去。全然不理解“锥画沙”、“如印印泥”的笔法含义,造成了书法的根本——点画质量不高。

再看他的“工部文章建安骨;米家画图邺侯书”对联,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尤其“画图”两个字,没有一笔是实的,枯燥而轻浮;另外“文”字,结体不美不说,横划太细还飘忽不定。“安”字的撇和横划起笔的时候草率轻飘。这样的点画虽然符合西洋美术的对比、变化理论,却犯了传统书法的大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族孙王僧虔在《笔意赞》中就说: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 人家王僧虔要求墨色浓、中锋用笔,你这墨色浓淡变化,加上小笔抹字,和传统书法完全对不上号。由于笔法存在问题,自然点画的粗细轻重也不符要求,同样在《笔意赞》中王僧虔对点画的要求是“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 对照洪字完全相反。

用笔和线质的问题,在洪教授的作品中比比皆是。他的行草书太辣眼了,不过对他个人来说,甚至对沈鹏倡导的创新书法来说,这恰恰是他们追求的。这种写法违背了传统书法的要求,却非常符合西洋美术理论,他们的目的就是与西方接轨。因此这些所谓的大家不会承认这是问题,他们会继续在书法西洋美术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原创作品,私自转载、拼接必究·

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 / 弘扬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 / 如果说得在理,就请关注、赞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