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一个众人皆知的俗语:“民以食为天。”不管是以前那个物资缺乏的时代还是现在这个食品种类丰富的年代,粮食对人们的生活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国家饮食习惯都不尽相同,同一个国家不同的地区,饮食习惯也不尽相同,这些不同区别于那个区域的气候状况,生活方式,历史因素以及农业种植结构与经济状况。

就比如中国一直都是南稻北粟,在南方,农田到处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水稻,而淮河以北的地区则都是一望无际的旱地,小麦长得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国外,比如欧洲,因为欧洲大部分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在一年四季变化都比较温和,经常下着蒙蒙小雨,所以草地上的小草都比较肥美多汁,适合当饲料。

而经常下雨的天气对于种植农作物无疑是一个十分不利的因素,在那里,养奶牛无疑是当地的经济发展方式,因为这个因素,当地的饮食习惯是喜欢喝牛奶。今天我们所说的则是中世纪欧洲与中国的饮食对比。

欧洲黑暗的中世纪不堪回首

学过历史的都会了解到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十分黑暗的时代。当时北方的蛮族凭借着野蛮的战斗力战胜了其他的部族,可是虽然他们占领了罗马帝国的疆域,但是由于他们部族的生活方式也是比较落后野蛮的,同时缺乏政治上的组织能力,只是相信武力胜过一切。

这样的思想在整个部落充斥,可想而知,在那个时代战争是不断的。为了争夺领土与人口,欧洲大部分地区都被当作贵族家产,你争我夺,过去古典的帝国城邦不复存在,人们不再关心古典文明与艺术,取而代之的是用以抵御外敌的军事城堡。

当时天主教的势力与罗马帝国的皇帝的势力是分庭抗礼,相互对立的。天主教教皇权力很大,他们在思想上禁锢着中世纪的人们。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同时天主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造成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他们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而且当时的欧洲从皇族到农奴都是文盲,科技的提升更无希望,生产水平提升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人口数量持续下降,但有很多地区还是没有食物来源。在罗马帝国被消灭时,因为战乱,欧洲人口大量减少,接下来饥荒和战乱又让欧洲总人口维持在3千万以下。

公元1000年开始,天主教统治下的欧洲终于稳定下来,人口也开始慢慢的增加,在黑死病以前达到一亿人,然而由于食物不足以及一些传染性疾病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久之后,人口数量又持续下降。

中世纪的欧洲饮食状况

在那个黑暗的中世纪,战争不断,许多人流离失所,更别说农作物的种植与供应了。欧洲大部分人都只能吃豆子和黑面包,只有那一小部分贵族能够享受吃不完的食物,有的甚至最后因吃撑而死亡。

当时欧洲的主要农作物就是荞麦和黑麦了,但是这两种农作物不仅产量低,口感也是非常差的,由于前文所说的,那个时候有钱有势力的贵族与王室都是一些文盲,科技发展程度并不高,食物的制作工艺也是非常简单。

因为既没有制作食物的机器,也没有制作食物的工艺。最简单的就是将麦子磨成面粉,然后和水揉成面团,放在炉子上面烤,最后一团黑乎乎的硬面包就做成了,由于面粉做出来的面包颜色是黑色的,所以那种面包被统称为黑面包

虽然黑面包的口感并不好,但是它不但能抗饿,而且还便于保存,所以中世纪欧洲的大部分家庭的主食都是黑面包,比较富裕的家庭还会黑面包配上豆子一起吃。

欧洲经历中世纪时,中国在吃什么

欧洲经历黑暗多灾的中世纪的时候,中国正处于唐宋那个十分繁华的时代。在唐朝,我国的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因为自秦国开始,各朝代就奉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很重视。

唐朝就已经有了饼,米饭以及各种肉食,羊肉在当时也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材料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与欧洲相比,唐朝有更丰富的选择,他们还特别喜欢吃蔬菜,并且他们烹饪蔬菜的水准都可以算是“登峰造极”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宋朝,食物的种类更加丰富,南北方的饮食结构更加大相径庭,南方种植稻,他们比较喜欢吃用大米制作的食物,而北方多种植粟,他们以面食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在制作食物的过程中,又多了一个做法,那就是炒。前朝虽然经常做饭放肉,但是猪肉并不常见,而在宋朝,猪肉开始渐渐地进入了百姓的视线。

历史上十分有名的东坡肉就是猪肉制作而成,苏东坡对猪肉的食用方法进行了很大的改进,让更多人能够接受猪肉的味道,而且由于猪肉本身价格十分低,所以猪肉自此之后便大受欢迎。影视剧中展示的唐宋时期的美食是非常多的。

小结:

中世纪的欧洲与唐宋时期的中国差别是非常大的,除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中国已经远远甩了欧洲一大截,而且在饮食方面,中世纪的欧洲大部分地区因为贫困,人们只能食用味同嚼蜡的豆子和黑面包。

而在唐宋,人们吃的却是种类十分丰富的鸡鱼肉蛋蔬菜。中国地大物博,农作物的种植种类很多,而且我们老祖先也充满了智慧,中国人一向认为“民以食为天”,对于相同的食材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花样。能够造就“舌尖上的中国”,是我们先辈们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