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6月,清朝名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海滩集中销毁了237万斤鸦片,史称“虎门销烟”。虎门销烟舍弃了传统的“烟土拌桐油焚毁法”,转而采用了“海水浸化法”,因而整个销烟活动持续了20多天才宣告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林则徐为什么不选择焚毁鸦片快速解决,反而要劳力费时,持续20多天用海水浸泡呢?

实际上,林则徐选择海水浸泡的“笨办法”,和他的为人是有很大关系的。

林则徐是一个为人刚直,疾恶如仇的行动派。当时清朝的鸦片主要是从英国进口,由于烟民众多,造成了大量白银外流,清朝的经济随即出现崩溃的迹象。

朝廷中很快有人提出了禁烟的建议,但却遭到了大量弛烟派人士的打压。

就在双方为禁烟一事,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林则徐也直接上书指出了鸦片的种种危害。

林则徐认为,清朝的部分贵族、高官已经被鸦片腐朽,他们把吸食鸦片的花费,以各种名目转嫁到人民身上,加重了人民的生活负担。并且,清朝军队也开始流行抽鸦片,整个军队萎靡不振,战斗力严重下降。

长此以往,清朝国力势必严重衰退,禁烟已经刻不容缓。

道光帝对此深以为然,他将林则徐任命为钦差大臣,命他南下主持禁烟工作。

然而,禁烟的命令却让朝中驰烟派琦善等人非常不满。他们忌惮道光帝的皇威,不敢公开出声反对,但背地里却开始以重利引诱林则徐。他们希望林则徐随便抓几个烟商,草草敷衍了事。而林则徐为人刚直,果断地拒绝了琦善等人好意。

琦善恼羞成怒,他让人放出话来,说“不会让林则徐活着到达广东”。但林则徐不仅不为所动,反而更加坚定了禁烟的决心。

到达广东后,林则徐强令所有烟商在三天内交出烟草。但三天之后,只有少数的烟商就范。林则徐随即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之后,他采取了雷霆手段,强硬封锁了广州海岸,并围困十三行。外国烟商最终乖乖屈服。本地烟商看到“洋大人”妥协了,也只得全数交出鸦片。

在缴获鸦片后,林则徐本来想拉回京城销毁。但由于有大臣担心路上遭到弛烟派调换。林则徐在请示道光帝后,最终选择了在虎门就地销毁鸦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来说,销毁鸦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火烧。林则徐在湖广任期就曾经全面禁烟,他采用的是“烟土拌桐油焚毁法”,效率虽然高,但却同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火烧肯定会污染环境。要知道鸦片产生的有毒物质,本来就是通过焚烧后的烟雾进入人体的。如果直接将收缴的237万斤鸦片焚烧,那么整个虎门将会弥漫鸦片的烟雾。而那样便等于是让全虎门的人民都遭到鸦片的荼毒。

林则徐的考虑绝不是杞人忧天。2015年3月,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警方就曾经干出过这样的事情。当时他们在警局门口焚烧了3.3吨大麻,大麻燃烧产生的烟雾弥漫全城。当地众多居民出现了头疼、头晕、甚至产生幻觉等吸毒现象。

可怜的是居民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纷纷选择去医院就医,当地医院一时间人满为患。

其次,鸦片焚烧会浸入泥土。如果采取焚烧法,那么鸦片中毒物(有害生物碱)就会渗入土地之中。如果在焚烧后有人强行挖土提取,仍然也可以保留其中一部分鸦片。这也就意味着,等林则徐等人离去后,虎门海滩又可能出现大批瘾君子挖地吃土的神奇景象。

当然了,以上两方面的考虑,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林则徐必须把这个过程延续的时间做得长一点,让它具有仪式感,以便震慑列强,震慑天下。

在经过了多次摸索和实验之后,林则徐最终发明了“海水浸化法”。

所谓“海水浸化法”,就是在虎门海滩上挖两个大池子,在底部铺满石头,四周再钉上木板。士兵们将鸦片割成小块,然后放入池中。随后林则徐又命人挖了一条水沟,让海水能够流入池中。

等鸦片在海水池中浸泡半日后,再把石灰倒入池中。石灰遇到水后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鸦片也跟着被溶解了。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士兵们也必须拿根棒子不停地搅拌,这样鸦片才会销毁得更加干净。等到退潮的时候,这两个池子的“毒水”要全部倒入海中。以大海的广阔,应该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

林则徐让士兵重复此法,不停地销毁鸦片。等237万斤鸦片全部被销毁时,已经过去了23天。可以说,这对国内外那些鸦片商和瘾君子,产生了巨大的精神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