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晚清著名政治人物,以他卓越的书法闻名,但却在历史的洪流中迷失了自我。郑孝胥的一生是个悲剧,在早年时期,他也曾风光无限,带着中国古代文人所特有的傲骨和清挺,吟诗作画、书法笔走龙蛇、官场得意。

但他又是个被封建社会侵蚀的典型人物,迂腐不能自拔,为了复辟清朝,不惜投靠帝国,只为追求昔日荣光。

郑孝胥具有两面性,一面是古代文人,诗书成就耀眼;另一面是晚清落幕舞台上的跳梁小丑,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郑孝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较为顺利的仕途和杰出的书法成就

1860年,郑孝胥出生在苏州胥门,其父亲是清朝官员,受太平军起义的影响,举家搬往福建。郑孝胥师从叔祖郑世恭,从小接受的就是传统的儒家教育,在官僚家族中浸染,这对他产生了一生的影响。

郑孝胥从小生活在世家之中,他的前半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千年来无数世家文人的缩影:仕途上鲜少波折、文学上颇有成就。他依靠家族的底蕴,饱读四书五经;凭借家族的人脉,结识各方师贤。

郑孝胥通过叔祖的关系,受到了沈葆桢和林寿图等在当时文坛上颇有影响力的人物的赏识,这些人对郑孝胥的书法和诗歌产生了重大影响。

1879年,郑孝胥迎娶福建巡抚吴赞诚之女,随后建立起了广大的官场人脉,与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李氏家族保持了亲密联系,还和吴学廉兄弟建立了友好关系。虽然当时的清朝逐渐走向了末路,但是参加科举从而获得官位的魅力却丝毫不减。

郑孝胥

当时的郑孝胥连考三次才成功,当上了内阁中书。随后在李鸿章儿子的引荐之下,出使日本担任日使馆书记官。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郑孝胥还抱有“天朝上国”的心态,对日本的态度是轻视的,他对清朝政府持有信心。

相较于其他仕人的官途,郑孝胥前期的仕途可以说是较为顺利的了,是一个古代文人经典的人生历程。俗话说,诗人作出好诗往往是在其失意落魄的时候。郑孝胥虽说仕途颇为顺利,但依旧存在波折。

接连两次的科举名落孙山、前期官微不受重用,让郑孝胥滋生了感伤和怀才不遇的情绪,加上本身接受的儒家教育和许多贤士对他的赏识和指点,他创作的诗歌逐渐受到关注,成为闽诗派的首领,与陈衍并列,诗体还被成为“同光体”。

郑孝胥的诗歌吸取唐宋各家的特点,形成了清苍幽峻的风格,有古时谢灵运、柳宗元、王安石等诗人的韵味。

郑孝胥-书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孝胥的书法超群,曾题字“交通银行”,写4个字要4000两黄金,这四个字今天依旧能在大街上看到。郑孝胥早年临摹颜柳书法,后师从翁同龢,吸收各家之长,吸收欧阳询、苏轼等书法家的特点,博采众长,不断拓宽笔路,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

在种类上,郑孝胥隶书、小篆和楷书都取得成就,但在前期的时候书法依旧尚有不足。到了清朝覆灭,郑孝胥退隐,有了大量的时间去钻研书法,其楷书取得了耀眼的成就,他的楷书完全独出机杼,不落古人窠臼。

张谦纵曾评价他的书法:“郑先生作品中早年灵巧略有不足,并无出彩之处;中年雄浑壮丽,远超同代;晚年瑰玮雄奇,比肩秦汉。”

郑孝胥

沦为汉奸,可悲可恨的一生

纵观郑孝胥的前半生,可以说是一个名臣,是幸运、令人赞赏的一生。可惜生不逢时,在历史滚滚向前的长河中没有把握时机,反而走向了与历史趋势相违背的方向,沦为了历史罪人。

在清朝还没被推翻之前,郑孝胥是一个爱国人士,虽然出使日本担任书记官,调节在日华人的纠纷,但一直学习西洋之学,研究日本文化,观察当前局势。

在察觉到日本占据朝鲜、侵略中国的野心后,他深感忧虑,甚至怀疑清政府与日本媾和的政策。在听到《马关条约》签订成功后,郑孝胥痛心疾首,感叹“恨吾无力助之”。

郑孝胥是清朝典型的官僚阶级的代表者,他代表着清政府,一生都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与其说他爱的是国,还不如说他爱的是清朝。清朝被推翻之后,他以遗老的身份退隐,随后一直热衷于清朝复辟。

溥仪

而在当时的局势下,若想清朝复辟,那就意味着要铲除中国出现的革命力量,而这需要西方列强甚至是日本的帮助。郑孝胥对复辟无比狂热,甚至接受西方列强与清朝共管国内之事。

1925年,郑孝胥成为逊帝溥仪身边的重要人物,开始接触到日本侵略者;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郑孝胥任国务总理兼陆军大臣和文教部总长,持续为日本效力。郑孝胥早前出使日本所结识的日本官僚,原本是为了观察大局、保护中国,如今却利用这关系向上攀爬、忠心日本,不禁令人感到讽刺。

在国难当前,面对着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蹂躏,郑孝胥满眼看到的只有他的晚清覆灭,却没有看到养育他的国正在面临危机。为了恢复他清朝名臣的地位,郑孝胥效力日本,在伪满洲国里继续延续着他早年风光的人生,自欺欺人地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

辛弃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孝胥更像是古代封建王朝在近代化的历程中覆灭的缩影。明明应该退出历史舞台,让位于更高阶的文明形态,却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像一个小丑一样在落幕的舞台上苦苦挣扎。

同样是面临王朝覆灭危机,晚唐杜甫忧国忧民、期望为国效力,拯救王朝;南宋辛弃疾不惧金朝南下,一生请求率兵北上,夺回故土。而郑孝胥在面对历史的分叉路上,选择当一名汉奸,对国民的存亡视而不见,只为重现天朝美梦,恢复昔日仕途荣光。

纵使郑孝胥的诗歌被尊为闽诗派之首,书法取得杰出成就,还为银行题字,但这一切与他卖国求荣的选择都不值得一提,因为一个人最首要的就是爱国,就算是一个毫无才艺、热爱祖国的普通人也比一个满腹才华的卖国贼更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