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死后,将皇位传给了皇长孙朱允炆。

这虽然不是最佳的选择,但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朱标去世后,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是朱棣,但当时次子朱樉和三子朱棡都在建,立四子朱棣不合适,因为这可能会引发朱樉和朱棡的不满,造成国家动荡。

所以朱元璋让皇长孙继承了皇位,但朱允炆登基后,就迫不及待地推行削藩政策,连续夺了六王的藩地和爵位。这让诸王人心惶惶,陷入了恐惧之中,在他准备要对朱棣下手时,朱以“靖国难,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最终经过四年苦战,攻破南京城夺取了皇位,朱允炆也在混乱中下落不明。

朱允炆之所以会输掉这场战争,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燕王实力强大,自身昏招频出等。如果将朱允炆换成他的父亲朱标,能打赢燕王朱棣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朱标的威望高于朱棣。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这让朱元璋很喜欢他,不但将朱标很早立为了世子,还找了知识渊博的宋濂做他的老师。朱元璋自身没有多少知识,但为了朱标,他也写文章勉励朱标,劝诫朱标认真学习。朱元璋不但重视朱标的知识学习,还安排朱棣深入到寻常百姓生活中,培养朱标的同情心,使他能够了解百姓疾苦,同情民众,做一个爱民的好皇帝。

朱元璋称帝后,还让朱标替自己处理朝政。同时,他还让左丞相李善长兼任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任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任太子太保等,辅佐和指导朱标,使朱标成为一个优秀的储君,同时,这些功臣辅佐朱标,可以增强朱标自身的势力,使他在朝中更有威望。

太子朱标享有的资源,是朱棣远远赶不上的,而且他在朝中和百姓心中都有很高的威望,这也是朱棣难以比拟的。

二、朱标的实力强于朱棣。

朱元璋为朱标安排的辅佐大臣,全是李善长、徐达这些能力突出的开国功臣,在朱标死后,他因为害怕仁弱的朱允炆驾驭不了开国功臣,将这些人大多都杀害了,留下辅佐朱允炆的多是齐泰、黄子澄这类文臣。齐泰、黄子澄虽然有才华,但远不及徐达、蓝玉等人。朱允炆的团队综合实力远不及其父朱标。

还有朱允炆之所以失败,与他用人不当有关,但这不能完全怪朱允炆,因为他的祖父朱元璋害怕朱允炆驾驭不了这些开国功臣,几乎都他们杀完了,连同他们优秀的子孙也一并杀了,这使得朱允炆出于了无人可用的地步。朱标不死,朱元璋不会杀功臣,这些功臣之后的子女,也因为有着良好的家世和教育,大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所以朱标不会陷入无人可以的尴尬。

朱标有更优秀的团队,更多的优秀将领,他还可以调动天下的资源和兵马,这使得他具备战胜朱棣的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朱棣在道义上站不住脚。

朱允炆继承皇位,虽然是符合规矩的,但天下是藩王冲锋陷阵打下来的,所以他们认为应该“子承父业”,理应由他们来继承皇位,自然对毫无贡献的朱允炆做皇帝心存不满。太子朱标做皇帝,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他是朱元璋的嫡长子,再加上功劳不比众位弟弟少,所以他做皇帝大家心服口服,不会有抵触、不满之心。

还有朱棣起兵的口号是“清君侧”,他诛讨的是齐泰和黄子澄,他们虽然不能算佞臣,但的确为朱允炆出了不少昏招,这使得他们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不高。朱标做皇帝,他身边的辅政大臣都是开国功臣,若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诛讨他们,不但会招致天下百姓不满,他身边的将士也可能会为自己的未来担忧。而且他这样做是以臣反君,违背父亲的遗命,在道义上完全站不住脚。

四、朱标在政治上更加老练。

朱允炆在政治上很青涩,这点在他的削藩上体现的淋漓精致。朱元璋之所以为了分封藩王,主要是为了让他们替自己镇守边疆,维护国家稳定和家族统治,朱允炆当上皇帝后,完全不顾这点,不管实力强弱的藩王,他都想削藩,这就导致所有的藩王站在了他的对立面,他瞬间就失去了几十个藩王的支持。

还有在削藩过程中,朱允炆还有很多不妥之处,如湘王朱柏,因为被朱允炆按上了欲加之罪,不愿受辱举家自焚了,这使得百姓开始同情诸藩王了,诸藩王也开始害怕和痛恨朱允炆。这时候朱允炆应适可而止,安抚民意,但他没有这样做,反而继续削藩,逼迫着朱棣为自保而起兵造反。

朱棣的这种做法,其实获得了很多藩王的暗中支持,百姓也不痛恨他。若朱标当上皇帝,他在这方面会更加老练。首先他不会担心周王朱橚和朱棣是同母所生,帮助朱棣攻打自己,而对他挥起削藩的大棒,因为他也是马皇后所生之子。其次他会采取更加温和的削藩政策。他明白父亲朱元璋封藩的目的所在,所以他不会对藩王赶尽杀绝,只是会适当削弱宁王、燕王几个实力较强的藩王,这样使得大部分藩王不会对他产生仇恨之情,鉴于当时的忠臣思想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多数藩王也会站在朱标一边。

还有从宁王的身上可以看出,他被朱允炆削去朵颜三卫骑兵后,并没有起兵造反,可见他能接受削去一部分实力,所以采用温和的削藩策略,大多数藩王是能接受的,燕王也可能不会因此而起兵造反。即使燕王朱棣无法接受削藩,以他的一地之兵,是很难和朱标抗衡的,所以朱标当上皇帝,燕王朱棣根本不是他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