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忍细读,很多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用我们今天的概念、逻辑去看,往往会显得匪夷所思,甚至会让人不寒而栗。

就以唐朝的安史之乱为例,为什么说它是“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叛军的目标基本上围绕着抢钱抢人、搞破坏;你以为朝廷就高尚吗?为了击退叛军,皇帝曾对藩属国军队这样承诺:如果你帮我打下长安,地归我,城里的钱和人任由你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所作所为,绝大部分其实都是被“利”驱动、跟钱挂钩,比如说安史之乱的发生。

安禄山之所以受到宠信,在于他迎合了李隆基、李林甫的现实需要(利用胡人制衡其他将领势力),但是“利”也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比如他长年累月把在北地搜集、交易而来的奇珍异宝送往长安,由此让李隆基对其形成了“忠臣”的判断。

而跟安禄山有矛盾的杨国忠,也是靠着捞钱的本事获得了信任。在他的主张下,各地应当上缴的税赋全部折成钱帛送到京师,形成了“帑藏充,古今罕俦”的局面,以至于李隆基真的相信国家已经富足到无以复加,这才会“视金帛如粪壤,赏赐贵宠之家,无有限极”,让大唐滑向更加堕落的深渊。

坐拥三大节度使、破格封王、位极人臣的安禄山之所以反叛,同样是为了利。李隆基出于宠信,毫无节制地召见安禄山进京、极尽奢靡进行招待,甚至给予了出入皇宫的特权,却不知因此而刺激了对方觊觎更高级荣华富贵的野心。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我们能发现“钱财”这一要素屡屡占据主角。

比如在唐军潼关落败后,李隆基仓皇间带着后妃、皇子、亲信逃离长安,在路过储藏着海量民脂民膏、供皇室骄奢淫逸的左藏库时,杨国忠表示不能把这才财富留给逆贼们,建议放火焚烧。李隆基表示拒绝,理由是:“叛军来了没捞到钱财,一定会对百姓横征暴敛,因此不如留给他们,以让百姓们少受点罪。”

看到这番说得冠冕堂皇的言辞,咱们不要太早对李隆基心生敬意:如果他真的担心百姓受罪,安史之乱压根就不可能发生。接下来的事情将会证实他的真正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李隆基带着他的太子、后宫、宠臣们慢悠悠往西逃窜的时候,安禄山的虎狼之师竟然没有追赶;甚至连当朝廷一行在马嵬驿闹得一塌糊涂时,叛军仍然没有抓住机会赶来给这些人来个连锅端。

因为在这个时候,杀进长安城的安禄山一众正在疯狂捞钱。

首先,对于朝廷留下的几乎完好无损的库府,安禄山自然是全盘笑纳,毕竟当初李隆基挥金如土的架势,正是吸引他铤而走险的直接动力;

其次,听说在当初李隆基外逃之际,长安城里不少百姓曾趁火打劫、盗窃府库中的财物,安禄山于是以此为理由,命令部下大肆搜刮三天、刑讯逼供,几乎把城内所有人家的私财都洗劫一空。

不仅是长安城,叛军打下的其他城池也是同样的操作:“贼每破一城,城中人衣服、财贿、妇人皆为所掠”,壮年的男子被拉做壮丁,老弱病残则惨遭杀害。

因此,与其说安禄山的十几万人马是叛军,不如说他们是强盗。他们进入长安后沉迷于喝酒玩乐、抢钱抢女人,这才给了李隆基、李亨父子从容逃跑/组织平乱的机会。

李亨的军师李泌曾这样评价叛军:“臣观贼所获子女金帛,皆输之范阳,此岂有雄据四海之志邪!”安禄山毕竟是个出身底层的杂胡,如果他有些许才略、而不是沉迷于财富,搞不好李氏父子压根就没有翻身的机会。

而在唐朝廷这方面,虽然有无数像郭子仪、李光弼、张巡这种为国舍身忘死的将士,以及众多积极出谋划策的大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甚光彩的地方。最典型的莫过于李亨对回纥兵开出的条件。

为了理清楚来龙去脉,下面先简单介绍下回纥的大致情况。

回纥又称回鹘,属于匈奴的后裔。南北朝时期,他们名为铁勒/特勒,依附于敕勒(又名铁勒、丁零、高车),共同臣属于突厥。隋炀帝时期,他们分成了仆骨、同罗、回纥、拔野古、覆罗等众多分支,后来统称为回纥。

贞观初年,唐朝之所以能成功突袭、覆灭东突厥,回纥、薛延陀等部落对突厥人的牵制、分裂起到了重大作用。在东突厥被灭后,薛延陀崛起,随之成了唐朝打压的对象;而在这个过程中,回纥判断形势、机灵站队,果断的帮助唐朝灭掉了薛延陀,因此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赞赏。

公元647年,回纥部落被设置为瀚海都护府,成了唐朝的属地。唐高宗时期,回纥多次派兵跟随唐军东征西讨,在远征西突厥、高句丽时都立下了不少功劳。李隆基时期,回纥逐渐强盛,但总体上仍向唐王朝称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当李亨于公元756年在灵武称帝后,有鉴于叛军来势汹汹,再度想起了回纥的强大骑兵。

当年七月,李亨封邠王李承寀为敦煌王,其后出使回纥、迎娶可汗的女儿为妻,双方和亲。下一年,在姻亲关系正式确定后,李亨向回纥征兵;回纥可汗则积极响应,他派太子叶护亲自率领4000骑兵前来助拳。

当时,回纥兵马抵达扶风郡时,郭子仪亲自前去迎接,并且邀请对方宴会三日以壮行。叶护则说了一句颇让唐朝君臣感动的话:''国家有难,远来相助,何暇食为!''吃了一顿饭后,他立即率军奔向前线。

按照常理来说,回纥将士不远千里奔赴国难,唐朝廷应该先行赏赐点东西意思意思才对,但当时的李亨已经穷得叮当响:“是时府库无蓄积,朝廷专以官爵赏功”,即国家没什么钱,只好用爵位来奖赏战士,以至于官爵泛滥成灾。

但爵位对于回纥人来说其实没啥吸引力。为了刺激对方血战,李亨开出了一个让人无语的条件:

初,上欲速得京师,与回纥约曰:“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也就是说,攻下长安后,地方和官员归朝廷,城内的财富、女子归回纥。

随后的香积寺之战中,回纥兵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先跟随仆固怀恩全歼了敌人的精锐胡人骑兵,随后又连同李嗣业迂回到对方军阵后,与大军前后夹击、彻底冲垮了敌人。此战,叛军被阵斩六万多人,唐军顺利收复长安城。

因此,在获胜之后,回纥人准备按照与李亨的约定开始抢掠,好在之前已经跟叶护结为兄弟的广平王李俶及时阻止,他在叶护的马前下拜:“如今刚刚收服西京就大肆抢掠,东京百姓可能会帮助叛军死守,那会为我们的进攻增加难度,不如打下东京后再履行约定。”

叶护哪里敢受李俶如此大礼,他立即跳下马回跪,并且承诺立即帮助朝廷前去攻打东都洛阳。随后他们压根没有进入长安城,而是驻扎在城东南。

得知此消息,城内的各族百姓纷纷对李俶感恩戴德;在他进城时,全城男女老少夹道欢迎、哭泣跪拜,感谢他的搭救之恩;李亨听说后也高兴地说:“朕不如广平王啊!”

得知唐军向洛阳开拔,安庆绪(安禄山之子,当时的叛军首领)调集了洛阳的全部兵力共十五万前来抵抗,双方在新店狭路相逢。不得不承认,当时的回纥兵确实太过强大。

起初,双方相遇后,叛军依山布阵、占据了有利地形,郭子仪率领的唐军主力首战失利、被赶到了山下。形势万分危急之际,之前沿着山脚搜索叛军的叶护及时率军从敌人阵后杀出,“于黄埃中发十余矢”,也就是说,回纥铁骑惊天动地奔踏而来、并且在漫天黄尘中射出了十多支箭,这一场面想必十分震撼。反正当时的叛军回头一看后被吓得惊呼:“回纥兵来了!”于是瞬间崩盘。

于是,唐军顺利翻盘、抢回了洛阳。但这一次李俶再也没有理由阻止对方抢掠了,《旧唐书》记载,“回纥遂入府库收财帛,于市井村坊剽掠三日而止,财物不可胜计”。但相对于人中众多的长安,洛阳城的财富并不能满足回纥人的胃口,洛阳百姓自发搜集了一万匹丝布献上,这才让对方满意。

不过据各种史料来看,回纥人只是抢夺了财物,并没有像当初跟李亨商量的那样劫掠女子。这也许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不过,后来还发生了更恶劣的情况。

史思明接手叛军后,又再次攻下了洛阳。唐军在撤退之前,根据名将李光弼的指挥带走了全城军民,史思明只是得到了一座空城。

到了公元762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煽动、欺骗回纥跟自己一同抢夺中原。好在当时的回纥可汗之妻是唐将仆固怀恩之女,当回纥兵马已经在半路上的时候,仆固怀恩亲自出马、告诫女婿“唐家恩信不可负”,回纥人立即答应再度协助朝廷。

随后的昭觉寺之战,唐军与回纥兵合力夹击,经过一番苦战终于击败了叛军的主力,史朝义带领数百骑逃回北方,不久后死于部下之手,安史之乱终于走到了尾声。

而这次进入洛阳的回纥兵没有像上次那样客气,他们“肆行杀略,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城里的百姓,也许是后来叛军从其他地区迁移而来的;

而与之相比,朝廷的军队也不是什么文明之师,在他们看来,洛阳这些地方都是“贼境”,所以他们下手比回纥人还狠:“所过虏掠,三月乃已,比屋荡尽,士民皆衣纸”,他们沿路抢了三个月,老百姓被搜刮得一干二净,甚至连蔽体的衣服都被扒光了,只好裹着几层纸遮羞。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安史之乱,那就是“人间浩劫”;最讽刺的是,这份灾难不仅来自叛军,同样是拜朝廷所赐。在封建时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言非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