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淳熙八年,也就是公元1181年,四十二岁的辛弃疾被弹劾,结束了二十年的宦海生涯,辛弃疾来到江西上饶的带湖边闲居,一住便是二十余载。

在带湖闲居的岁月中,辛弃疾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这些词不同于以往豪放激昂的词风,而是颇具清新质朴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日,对很多人而言,第一反应便是炎热,但是对辛弃疾而言,感受到的不是这些,而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明月、蝉鸣和稻花香。

大暑时节,我们不妨跟随辛弃疾的脚步,感受乡间最美的风情,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道: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清风明月,鹊起蝉鸣,本是最寻常的农家风景,但是经过辛弃疾的巧妙点化,却显得格外清新雅致。

或许是乡村的月光太过明亮,惊起了乌鹊,索性离开枝头飞向它处。半夜时分,吹来一阵凉风,十分惬意,蝉儿在枝头上不停地鸣叫。对有些人而言,聒噪的蝉鸣令人烦躁,但是对辛弃疾而言,却是夏天最独特的符号。

此时正是稻花飘香的季节,一阵清风吹来,稻田里传来阵阵香气,如果仔细聆听,会听到此起彼伏的蛙声。

辛弃疾用他那敏锐的视角,从视觉到听觉,捕捉到夏日大自然中的细微景致和声音,让我们感受到词人从内心喜欢这样的田园生活,正如王国维写道的那样:“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黄沙道是南宋时期比较重要的道路,亦是辛弃疾经常走的道路,我们不知道他为何会在夜间行走,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一个人行走在乡间小路,尤其是夜间,内心会变得更加敏锐细腻,一阵清风、一声鸣叫、一阵稻花香皆可入词。词人继续沿着黄沙道前行,又会感受到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中的夏日总是阴晴不定,刚才还是皓月当空,星星点缀,忽然又落下了雨点。此时看不到满天繁星的景象,或许是被云遮住了,只有星星淡淡几颗,雨点也不是很密,稀稀疏疏,一片恬淡幽静之景。

途中遇雨,本应快走避雨,但是辛弃疾却完全陶醉于这样的美景之中,就像苏轼一样,路途中管他是雨是晴,只要心中无惧,一切皆可是最美的风景。

在一个转弯处,辛弃疾看到土地庙旁边的森林里,掩映着一座茅屋,更令人欣喜的是,这里是他曾经住过的地方。

有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走熟悉的路,但每次行走,都会有不同的心情。

这首词没有任何政治色彩,完全是诗人发自内心的一时解脱,其文学价值,值得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