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朋友从学校辞职,打算重新换一份工作。我们聚会聊天的时候,朋友说决定不当教师,自己也做了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毕竟校园很美好,教师也是很多人艳羡的职业。但自己确实想换一个工作环境。但是作为一个在校园里待了好几年的辞职教师来说,还是要说说一些心里话。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在学校不找事,不和别的同学打架斗殴,不被老师请家长就不错了。其实,校园里还有一种伤害比打架斗殴对孩子伤害更大,打架斗殴是明面的,老师和家长都能及时察觉,及时采取措施,把伤害降到最低。但另一种伤害不易察觉,却深入骨髓,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人生走向,那就是冷暴力。辞职教师说出真相:学生可能在学校承受以下冷暴力,让人心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来自于教师的冷暴力

不能否认,教师队伍中总会有人拉低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和道德水平。有些教师很擅长用言语和态度对学生进行冷暴力。

言语上:某些教师总是用一些讽刺打击的语言去说教孩子,比如你怎么这么笨,猪脑子吗,这道题我已经讲了多少遍,你怎么还是错:你脑子是浆糊吗,都不会动动;像你这么笨的学生,以后能干啥事;常用白痴、笨蛋、傻叉给学生贴标签。这样的老师就是在对学生冷暴力,这不仅会极大的打击学生上学的积极性,加重学生对学习和学校的厌恶感,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而且会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不利于良好校园风气的建立。

态度上:可能学生某方面做的不合老师的心意,或者惹老师生气。老师就从态度上对学生进行冷暴力。最典型的就是区别对待,漠视、置之不理、孤立等。在课堂上把这个学生当成空气,刻意忽视学生的问题。甚至把自己讨厌的学生安排在教室的边缘位置或者特殊角落里,并用自己的态度默许班级其他学生也排斥,孤立这位学生,并和这位学生划清界限,硬生生把这位学生逼成孤家寡人一个。这种做法不仅会使受害者产生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助长了施暴者的人群扩张和嚣张态度,可以说很多学生成为施暴者,背后都少不了老师们的推波助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样的老师是极少数的。在校园里更多的施暴者往往来自于学生本身。

很多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的问题,在学校就把魔爪伸向了和自己同龄的伙伴。通过欺凌别人来找回“自信”,以欺凌别人来取悦自己,以牺牲别人来满足自己。就像《少年的你》里面的魏莱。

校园暴力与欺凌一直是个很严肃的话题,社会各方面都在努力。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可以有效遏制这一问题。但法律只是政策层面,真正想从根本上解决校园暴力的问题,还在于学校建设,老师和家长的教育,都多做些有效的引导教育,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远离校园暴力,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