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芹山革命根据地水井遗址。 中共澄迈县委党史研究中心供图
六芹山。 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高懿

六芹山是澄迈县的主要山脉。它东南临南渡江,西北毗邻丘陵平原;山上热带树木丛生,山外村庄错落;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是琼纵的主要根据地之一。

六芹山革命根据地是在琼崖抗日战争最残酷、最困难的时期建立起来的,对当时的琼崖抗日战争和随后的解放战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琼崖革命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如今的六芹山,遍植橡胶树,脚下的小路不时被水洼和枯枝所截断。翻过一道道丘陵后,一座地势稍显平缓的黑藤水岭进入眼帘。

书写琼西南红色传奇

1943年至1950年期间,冯白驹领导的中共琼崖特委机关三进三出六芹山,将敌人甩在身后。六芹山留下了琼崖革命的光辉足迹。

据中共澄迈县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邱铭成介绍,1941年7月,中共澄迈县委书记李独清着手恢复党组织,发展抗日武装,开辟抗日根据地。1942年春,以六芹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作为琼崖六大革命中心根据地之一,六芹山先后三次成为中共琼崖特委机关驻地,书写了琼西南地区的红色传奇。

1943年春,中共琼崖特委在定安县内洞山建立中心根据地的计划受挫后,改向西南发展,特委和独立总队迁入澄迈六芹山。

1945年3月,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迁到位于白沙阜龙乡的文豪山,开辟白沙抗日根据地。1946年1月中旬,琼崖特委和琼崖独立纵队(独立总队已改编为独立纵队)司令部识破国民党军队围攻白沙解放区的战略意图,提前撤出白沙根据地,琼崖特委和琼崖民主政府再次迁往澄迈县六芹山,并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

1950年4月初,为接应大军渡海作战,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撤出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入驻澄迈县六芹山,临近前线指导各项工作。同年4月23日,在海口解放当天,冯白驹率领琼崖党政军机关从六芹山的黑藤水岭、黄竹坡驻地途经美厚、旺商、田坡、金江等地,于4月25日进入海口市“赶考”。

1943年5月至1945年3月,1946年1月至1947年1月,1950年4月,六芹山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共琼崖特委机关驻地的时间前后累计将近3年。近3年的时间里,琼崖特委在六芹山领导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海南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保存琼崖革命力量

“琼崖特委三度选择六芹山作为特委机关驻地,就是因为这里有利于保护和发展革命力量。”邱铭成说,六芹山抗日根据地除了地形条件有利外,更重要的是有较好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在开辟六芹山抗日根据地的初期,党组织先后恢复和建立了13个农村基层党支部以及各村组建护村队,健全了“青抗会”“妇救会”等抗日团体,1942年又恢复了6个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了10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各村保甲民主政权,使澄一区和澄二区的革命村庄连成一片。

“山不藏人,人藏人。”六芹山地区广泛的群众基础,使革命队伍与敌人周旋的过程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掩护。

澄迈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孙中积说,六芹山革命根据地当年有几间茅草屋,中共琼崖特委机关进入六芹山后,就在黑藤水岭上办公和住宿。1943年—1945年抗战最困难的时期里,这里为琼崖特委机关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

中共琼崖特委是中共琼崖革命的“首脑”机关,一旦被敌人围困,必将损失惨重,因此驻地的选择极为重要。为何六芹山会成为特委机关的落脚点呢?

邱铭成分析,“六芹山抗日根据地方圆200平方公里,中心腹地面积30余平方公里,虽然面积不太大、山也不高,但是连接五指山区,南渡江从山下流过,丘陵起伏、沟坎纵横、丛林密布,与敌人周旋起来极为有利。”

在六芹山,琼崖特委机关领导抗日军民浴血奋战,度过了1942年5月—1944年初这段最艰难、最残酷的时期,先后粉碎了日军的“蚕食”“扫荡”和国民党46军及国民党蔡劲军部、韩汉英部的多次围剿。

1946年春,敌人发现琼纵指挥机关转移到六芹山区后尾随而至。面对来犯之敌,琼纵集中5个中队的力量组织了仁洞坑伏击战,取得重大胜利。六芹山根据地多次粉碎敌人的围剿,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保护了琼崖特委的安全。

自给自足破封锁

1943年春,冯白驹率领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领导机关从琼文地区西迁六芹村,领导全岛军民开展反“蚕食”、反“扫荡”和反封锁的斗争。

邱铭成表示,“琼崖特委刚到六芹山时住在山中的六芹村,那里有两三户人家。住了3个月后,他们发现村中并不安全,就转移到更靠近深山的黑藤水岭。”

在日寇的重重封锁下,如何解决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机关400多人的生活供给?

在那段艰难岁月里,冯白驹亲自领导大家开荒种稻、种菜、养猪,组织农民发展农副业,帮助群众调剂种子,解决耕牛和农具不足的困难。到了农忙季节,部队和机关人员一面保卫生产,一面帮助农民抢收抢种。

除了粮食自种自收基本解决吃饭问题外,特委机关还在六芹山和旺商乡接壤的溪头港高红坡处开设“盐市”,生意十分兴旺。这不仅使日寇企图困死特委和独立总队领导机关的阴谋破产,每年还能增加税收2万余元。

1946年,琼崖特委和东北区民主政府还在六芹山根据地里开设农村贸易集市,不仅本地人在此做生意,连海口的一些大商人也从各地运来食盐、布匹、火柴、煤油等生活必需品,在集市里交换槟榔、烟叶、木材、土糖条、红白藤等土特产品和农副产品,集市贸易十分活跃。

此外,根据地里还设有军械厂、医院,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打破了日军的经济封锁。

1946年,中共琼崖特委和琼崖独立纵队领导机关在六芹山正确处理“北撤”和“南撤”问题,指挥军民粉碎国民党46军实施的“填空格”式“清剿”及“十杀政策”和“五家联保制”。1950年4月,琼崖区党委和琼崖纵队总部在六芹山革命根据地组织领导海南军民,做好接应和配合渡海解放军主力大规模登陆作战,为解放全海南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