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2021中国·青海绿色金融论坛成功举办。参加论坛的嘉宾们一起感悟实践真理、分享真知灼见,共同探讨新时代新青海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金融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探索绿色金融新路径和产融结合新途径,为推动金融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绿色金融助力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演讲嘉宾: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王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彩观点摘登:

今天,我们齐聚“中华水塔”青海省,认真总结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经验体会,全面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积极探索用金融手段推进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方法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海是“一带一路”东西双向重要的商贸物流承接点、接续地,是畅通东西、联通南北的重要枢纽。生态保护已经成为青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多年来,建设银行与青海省政府相互支持、深化合作,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银行有动力更有能力、有决心更有信心,助力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第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助力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我们将携手青海政府打造“盐湖+”绿色低碳循环盐产业生态,支持盐湖产业与新能源以及碳中和战略紧密协同联动,助力青海构建创新能力领先、绿色低碳循环、国际影响凸显的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第二,以低碳减排为目标助力青海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青海凭借丰富的水电、光照、风力,集中式光伏装机居全国首位,清洁能源发展引领全国。在新发展阶段,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而建设银行在清洁能源项目建设领域积累了多年的丰富经验,我们将发挥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传统优势,助力青海清洁能源开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清洁能源替代、储能多元化打造、发展机制建设等“六大行动”有效推进。

第三,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已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生态旅游就是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系统提供的景观、空气、水质、自然遗产等各种生态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我们将利用在江西抚州、浙江丽水等地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成功经验,携手推动青海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第四,以乡村振兴金融手段助力青海构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绿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建行始终将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视作大行责任担当。我们会持续引金融活水,助力绿色有机“青字号”特色农畜产品品牌建设。

第五,以大行情怀与担当助力青海生物多样性保护。青海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调节器和稳定器,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我们将为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项目提供更为便利的融资支持,助力青海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统筹治理。

青海发展的一点分析思考 演讲嘉宾: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特聘专家朱云来

精彩观点摘登:

我想谈一下区域发展中青海的区位。我国有4个经济地带,东部地区包括京、津、冀、沪、苏、浙、闽、鲁、粤、琼10省(市);中部地区包括晋、皖、赣、豫、鄂、湘6省;西部地区包括蒙、桂、渝、川、黔、滇、藏、陕、甘、青、宁、新12省(区、市);东北地区包括辽、吉和黑。青海有0.06亿人口,国土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西部10.5%,占全国面积7.5%),耕地面积0.57万平方公里(占青海面积0.8%),产值3005.9亿元,其中一产334.3亿元(占11.1%),二产1143.55亿元(占38.0%),三产1528.07亿元(占50.8%)。

在产出结构方面,按支出法划分产值,西部地区2003年资本形成总额(投资)规模就已超过居民消费(消费)规模,略早于全国。2017年,西部消费拉动产值6.7万亿元,投资拉动11.1万亿元,投资是消费规模的1.66倍。青海在1996年资本形成总额(投资)规模就已超过居民消费(消费)规模,早于西部整体。而自2009年之后,投资拉动再上新台阶,但地区出超也转为更大的负值,投超之和在2014年达到最大值1145亿元,随后回落。

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全国18.3万亿元,CAGR(2009-2020)9.3%;西部2万亿元,CAGR(09-20)为11.3%;青海298亿元,CAGR(09-20)为11.8%。青海对中央财政转移的依赖相对较大,2009—2020年中央对青海财政转移平均占地方总收的64%,一般财政收入平均占15%。

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方面,全国24.6万亿元,CAGR(09-20)11.2%;西部6.1万亿元,CAGR(09-20)为12.1%;青海1933亿元,CAGR(09-20)为13.4%,全国财收/产值为18%。西部财收/产值为9.2%,青海财收/产值为9.9%(2020年数据)。

全国稳经济关键或在提振收入、稳定消费。如果考虑近两年复合增长,则城镇居民平均实际收入增速放缓,由2017年上半年的6.5%继续降到4.2%。除2019年外,近年来平均增速都高于中位增速,或说明相对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更慢,而他们消费倾向更高。

关于青海未来增长探讨比较,基需产值只考虑满足居民消费+政府开支(民生部分),满足居民商品、文教及社会秩序等基本需求,按历史趋势预测未来。基需提升仍以满足居民基需为出发点,考虑青海在2030年达到当前全国居民基需平均水平,实现基需提升。历史趋势基于青海省历史的地区产值,参照国内产值预测名义增长(8.6%,真实增长率为6%,通胀为2.6%),按历史上青海与全国产值增速比例关系预测。参考全国也基于历史地区产值,但按青海未来增长与全国预测产值增速相匹配。(不考虑近年地区产值增速慢于全国的趋势)

青海是“三江之源”,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需要支持也宜结合探讨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机制,长期经济发展需与碳中和目标结合。

金融科技如何赋能绿色发展 演讲嘉宾: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彩观点摘登:

金融科技赋能绿色发展,是我们面对的历史机遇,也是我们需担负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青海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技术创新方向,打造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先进制造业、特色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开展“青海生态环境价值评估及大生态产业发展综合研究”,建成全国唯一以生态畜牧业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成世界唯一一个由清洁能源供电的大数据产业园。科技赋能绿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

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科技为金融提质增效,可以从金融科技的变与不变的两个角度来理解金融科技的本质。

绿色发展的本质就是高质量发展。金融科技赋能绿色发展就是不断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为金融提质增效,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金融行业来看,要加大对金融科技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金融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的能力。要制定绿色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加大对金融科技的金融投入:

商业银行应积极建立支持金融科技企业的信贷产品体系。开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融资业务,开展投贷联动融资服务,满足金融科技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装备购置、并购重组等融资需求。

从科技行业来看,要健全金融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的工具体系。绿色技术的研发,绿色金融的发展和绿色产业的优化升级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加快绿色技术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健全金融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的工具体系,主要包括:成果应用体系。制定绿色技术和产品需求目录,引导企业加强绿色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成果转化体系。修订完善绿色技术标准,提高绿色技术专利分类管理水平,加强绿色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绿色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利用区块链的信息可靠、可追溯等特点,增强企业绿色供应链融资信息透明度,为金融机构开发绿色供应链相关产品提供技术和数据产品服务。

从制度建设来看,要完善金融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金融科技赋能绿色发展亟须形成政策合力,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构建市场化、组合式的绿色技术创新政策体系,从政策过程、目标、内容和组织等维度梳理和评估现有政策,加强协同互补、配套衔接;重点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政策的联动机制,完善绿色财税、绿色金融等多种经济手段互动机制。

在出台政策方面,要兼顾到各地区的差异性,对西部地区予以政策性扶持。在金融监管政策方面,要建立高效绿色金融统计监测管理系统。提高绿色金融业务数据报送、统计分析效率。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增强绿色技术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能力,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绿色技术创新培育高技术高技能人才。

保险行业助力绿色金融长远发展 演讲嘉宾:新华人寿保险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总裁李全

精彩观点摘登:

保险行业助力绿色金融发展是责任使然和大势所趋,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已经进一步上升到国家长期战略发展的高度。发展绿色金融、践行绿色投资,已成为了国家高质量转型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任务。

近年来,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快发展。监管政策方面,金融监管部门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包括对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等各方面的指引与规范;市场需求方面,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逐步深化,对金融的需求日趋强烈;行业供给方面,金融机构已将绿色金融作为发展布局的新趋势和新潮流,绿色金融工具不断丰富完善,海内外联动效应已开始逐步显现。

从资产端来看,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投资稳的天然属性,与绿色金融发展、低碳技术开发等高投入、长周期的特点相匹配,在支持绿色金融方面优势显著。行业可以通过债权/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私募股权基金等多种直接投资形式,或者配置绿色债券等间接投资形式,参与绿色金融建设,为国家经济绿色化转型提供融资支持。

从负债端来看,保险在金融产品中承担着独特的风险保障职能,是推进国家战略落地、为绿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的先锋。行业可以围绕保险保障需求,创新推广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为绿色金融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支持。随着绿色产业发展提速,相关领域的风险保障缺口日益凸显,包括一些环境风险较高的企业,尤其是环境污染企业的强制责任保险仍不完善,绿色建筑保险、绿色农业保险、碳资产类保险等绿色保险品种亟待丰富,环境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等,未来绿色保险发展空间巨大。

保险行业应加强绿色可持续投资,践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为新导向的投资价值理念,切实服务绿色转型发展。同时应聚焦绿色产业发展催生的保险保障需求,关注绿色保险的创新机会,提供差异化产品及服务,以绿色保险守护绿色产业发展,为国家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保驾护航。

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青海绿色转型 演讲嘉宾: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

精彩观点摘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并不容易,即使是青海这样绿色发展基础非常好的地方。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青海的城市化率为60.03%,而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全国的城市化率为63.89%,青海相比全国平均水平还差了将近4个百分点。虽然青海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相信青海城市化率达到70%甚至75%也是完全可以的,但距离2030年“碳达峰”既定时间仅剩9年。

城市化率的提高意味着城市集中度提升,意味着大量的公共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筋、混凝土、水泥,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这些都是高碳的。我们既要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城市化率目标,又要在既定的目标时间约束下做到“碳达峰”,进一步实现“碳中和”,任务非常艰巨。所以我认为每一个地方都需要进行核算,现在我国已经确定了“30·60”总体目标,青海省也应该有相应的“30·60”目标约束,也应该有一个预期核算。哪些领域是减排,然后针对实现“净零排放”的重点领域,按照什么样的路线图、时间表、施工要求,在既定的时间要求内,在既定的节奏上,要加快安排部署实现“30·60”目标的具体举措。我想不仅仅是省级层面要进行核算、规划,拿出施工图,每一个市州、每一个县、每一个单位都应拿出自己的方案,否则就会在整体目标推进当中“拖后腿”。

金融机构也应该有一个“30·60”的约束问题,一方面如何服务企业客户“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另一方面还要仔细梳理自身的资产负债表,看看资产负债表和“30·60”目标差距在哪里,高碳资产将面临转型风险,金融机构应该抓紧行动起来。

而且,针对青海高碳企业实现“30·60”目标,绿色金融无法直接支持,就需要“转型金融”。只要这些企业的项目、经济活动中有清晰的“碳中和”以及“净零排放”目标,有明确的路径和技术方案,有透明的考核指标,愿意进行信息披露,接受全社会的监督,金融机构就同样可以进行支持。

最后,我强烈呼吁青海省各地区、各部门可以共同支持、建设好“青信融”这个平台,进一步拓展青海绿色金融发展广度深度,为更多小微企业和农牧民提供绿色金融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