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全球食品价格高涨,全球各国都经历着严重的通胀。例如,墨西哥的玉米价格上涨了60%,尼日利亚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比高达50%,黎巴嫩的面粉价格同比上涨219%,而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也于近日创下了13年以来的新高……

然而,这一切除了因疫情导致的全球产业链中断,经济格局改变以外,美国采取的金融措施加重了这种经济通胀,并使之向全球蔓延。就连美国的《外交政策》也评论称:美国的经济政策,正在伤害全世界。

一、美国为何持续撒钱?

突发的疫情使全球各国生产链一度中断,美国也是疫情最为严重的一个国家。美国要大力恢复经济,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就是加大金融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大规模地进行基建投资。于是,大量的货币流入市场。

但美国的市场显然承载不了这么多的货币,而美元作为全球结算货币,于是轻而易举地便将过剩的货币外溢到全球贸易中。钱增加了,自然就刺激了消费。但此时疫情还未全面控制,有的国家甚至还深受疫情重创,生产力恢复困难,所以供给受到很大约束,于是导致供小于求,大宗商品价格就开始一路飙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全球食品价格高涨,粮食首当其冲。

美国政府的金融放水助推了全球商品的通胀风险,大宗商品价格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飙升。其中,粮价的上涨首当其冲。

一方面,粮食除了是重要的生存基础,同时也是很多产业的基础原料。另一方面,在特定时期,粮食还是重要的贸易战手段。因此全球经济发生动荡,粮食率先异动。

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全球粮食价格同比涨幅达到40%,创下了近10年以来的新高。7月初,粮农组织发布报告显示,6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上涨12个月后出现了首次回落,环比下降了2.5%。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全球粮价开始降温了。因为一方面美国的经济政策仍未发生转变,并且美国政府号称要采取更大力度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另一方面,全球疫情还没得到全面控制,许多国家的生产还未全面恢复。所以,从全球角度来看,供需仍未达到平衡。再加上天气因素持续影响,全球粮食仍将高位运行。

三、中国是怎么应对的?

首先,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此次全球粮价上涨的影响,从去年开始,以玉米、大豆为首的粮食价格也开启了上涨模式。但是中国在快速地控制疫情以后,就开始着力恢复国内经济。

首先是加大粮食进口储备,应对国内市场变化。从去年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开始大量进口玉米及小麦等粮食作物,以增加国内库存,随时应对国内的市场变化。

二是率先恢复国内粮食生产,保障国内粮食供给。今年许多政策中数次强调“把自己的饭碗端牢”,并将粮食安全提升至重要的战略层面,积极恢复国内粮食生产。

三是稳定国内食品物价。年初的时候,猪肉价格、葱姜蒜、以及部分蔬菜等价格都一度涨至高位,但经过半年多的调控,当前市场猪肉价格与年初相比已大幅回落,蔬菜等各项“菜篮子”价格也全面回落。

虽然当前国际粮价仍处于高位,但对国内市场来说,影响相对有限,因为国内当前供给十分充足,即便国际粮价上涨趋势向国内传导,但在政策调控方面有很多牌可以打。所以,下半年,粮价渐趋稳定。

欢迎关注“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