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镇书记顶着压力提前撤离1000余名村民:山体塌方311处、0人员伤亡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宋迎迎

“说实话,做出撤离决定时,确实也犹豫过:万一真的是‘小题大做’了,咋办?但眼瞅着雨越下越大,我们就不再犹豫了,别人说啥随他去,但决不能让老百姓担风险。”7月25日,回想起暴雨中的决定,古荥镇党委书记梁俊军这样对记者说。

古荥镇位于郑州市最北端的惠济区,紧邻邙山、黄河。“7”暴雨中,这个面临地质灾害风险的小镇一共发生311次山体塌方,没有出现一起人员伤亡。而这些,大部分都要归功于“未雨绸缪”的自我救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顶着“小题大做”压力,党委书记作出撤离1000余名村民决定

7月19日起,郑州连下大雨。这让值守在防汛一线的梁俊军和同事们感到压力巨大。

“古荥挨着黄河,境内分布着索须河、枯河等内河,又有村子在邙山下,因此每到汛期,大伙都格外紧张。”梁俊军告诉记者,虽然防汛一直是镇里的汛期重点工作,但这次暴雨明显大得不太正常。

“到了19号晚上,有村子报告说,河水水位在不断上涨。镇政府也出现没膝深的积水。当时,我们赶紧下发紧急通知,要求镇上党员干部全部到岗,24小时紧盯值守。”

古荥镇共有11个村(社区),其中最北的黄河桥村距黄河仅3公里左右,且位于邙山之下。一旦暴雨冲垮山体,后果不堪设想。

从19日开始,梁俊军和镇长李勇带领古荥镇纪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等部门的20多位工作人员到黄河桥村,挨家挨户进行排查。

大雨中,水势不断上涨。更危险的是,村民的楼房旁,已经有多处出现山体塌方。此时,一同到黄河桥村排查的惠济区自然资源局专家给出建议:撤离位于黄河桥村的1038名村民。

建议归建议,决策权仍然掌握在梁俊军等镇领导手里。

“说实话,这个撤离决定其实不好做。”梁俊军说,村里很多老百姓都不愿撤离,觉得是小题大做。当时自己也有担忧:撤离涉及1000多名村民,万一只是一场普通的雨,会不会劳民伤财?再说外面下这么大,疏散过程中出现危险,怎么办?

到了20号一大早,雨丝毫不见停止。气象部门也发消息称:“预计7月19日至21日总降雨量可达90毫米至150毫米,局地降雨量可达150毫米至200毫米,达到历史少有水平,城乡防汛进入关键期。”

此时,尽管大多数村民们仍不赞成撤离,但梁俊军和镇党委班子成员商议后,在雨中作出了撤离村民的决定。

“撤离1000多名村民,确实有可能背上‘劳民伤财’、‘小题大做’的指责,但涉及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哪怕要担责任,这个决断我们也要做。”这样的解释,得到了古荥镇党委和政府的一致赞同。

独居老人不愿搬离,被包村干部扛走“躲过一劫”

虽然撤离通知已发,但大多数所涉村民并不愿意搬走。于是,20多位古荥镇的工作人员冒雨来到村民家中,挨家挨户做着动员工作。

(包村干部讲述救援经过)

古荥镇包村干部陈玉锋回忆说,当时,有的村民硬着不搬;有的说吃完饭再搬,却迟迟不做饭,其实还是不想搬。

为了劝说不愿撤离的村民,陈玉锋和同事们磨破了嘴皮子。“这么多党员干部陪着,有危险我们先上,有啥可怕的。你要做饭,我等你们吃完,陪你们一起搬。”

在距离黄河桥村不远的纪公庙村,撤离村民的工作更为“直接”。一位长期独居、不能言语的老人说什么也不肯从住了大半辈子的老屋搬走,岔河村六组组长王云志二话没说,挽起裤腿强行把老人从房子里背了出来。刚撤出屋子,房子便在雨中轰然倒塌。

“老先生被救出来后,用力拍了拍我的后背。”王云志说,这一刻,房子虽然倒了,但信任建立了起来。事后,老人的儿子专门赶回村里,向防汛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经过防汛人员不厌其烦地劝说,原本不愿搬离的村民受到感动,一面积极配合着搬离工作,一面主动加入防汛队伍,帮着撑沙袋、堵雨水,防止大水进村。

事后,经过统计,古荥镇辖区共发生山体塌方311处,道路塌陷300米,山体塌方导致房屋受损50户、112处,受灾农作物3455亩、蔬菜720亩、果树7275亩,而在人员伤亡一栏的统计数字,是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制铁皮船+武警冲锋舟 74名被困人员这样被成功解救

临近邙山的村民撤出后,危险仍未解除。

7月20日晚,随着雨势进一步加大,古荥镇不少村庄的积水已有一人多高,辖区内的枯河更是发生倒灌险情。

当晚22时,该镇岔河自然村上报称,村附近企业有5名工人被困在一处水淹窑坑内,随时有生命危险。

接到求救电话后,古荥镇方面第一时间联系消防、武警官兵进行救援。由于雨水太大,再加上道路受阻,武警官兵一时难以进入村子。

得知临近村庄一位村民家里有一条自制的铁皮小船,包村干部刘志超跑过去借来小船,和镇上的防汛人员一起迅速组织开展自救。

被困在窑坑的是4位外地来打工的男人和一位5岁多的小男孩。

当时,整个岔河村的积水已达一人多高,冲倒的树木横水中,小船绕了3次才到达窑坑。“当时,整个窑坑已经被水填平,就跟一条河似的。由于厂房被淹,5个人站在房顶,孩子冻得脸色惨白。”刘志超说,后来他才知道,窑坑最深达七八米,路旁的铁丝网也埋在水中,当时万一不小心落水,后果不堪设想。

20日夜晚,在武警官兵到来前,岔河村的党员志愿者一共自救出了10多名被困人员,简陋的铁皮小船成了洪水中的“护航之舟”。

武警官兵和专业设备到来后,救援进度迅速开展。21日早6点左右,经过8个小时的奋战,古荥镇共救出被困群众74名。

梁俊军说,从19日开始全员防汛,再到被困人员全部救出,古荥镇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已经在冷水里连续泡了3天3夜,嘴唇发紫,衣服也是干了又湿。“暴雨中,古荥镇党员干部上下齐心,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看到村民们全部平安转移,被困人员全部救援成功,我们受再多的苦,也值了。”

(村民说,暴雨之前,红线左侧部分原为河岸)

如今,暴雨已经褪去,古荥镇已经开始灾后恢复工作,针对雨后积水严重的路段,拉好警戒线,安排人员24小时轮值,劝导车辆绕行,同时有序进行抽排工作,对于各积水路段存在的安全隐患,安排专人进行排查。

与此同时,前期安全撤离的1000多名村民仍然住在镇里出钱安置的宾馆里,期待着被洪水摧毁的家园早日重建。

本文来源:猛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