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24年(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大破曹军,斩杀了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然后称汉中王,分封众将。

关羽谁来镇守汉中,大家都认为刘备会委派张飞,毕竟二弟关羽在镇守重要的荆州,汉中这个咽喉地带,也需要一名亲信大将守护才行,三弟就是合适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张飞没想到,诸葛亮也没想到,刘备封了魏延为汉中太守,魏延自己更没想到。就是这个诸葛孔明一点看不上的魏延,在汉中一直镇守了将近十年没有被攻破,可谓固若金汤。

直到8年之后的建兴5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出祁山,屯兵汉中,改派魏延为凉州刺史。

诸葛亮六出祁山,出师未捷身先死,死后还顺便带走了“有反骨”的魏延,留下姜维继承衣钵,继续光复汉室。

得到诸葛亮真传的姜维守卫汉中,抵抗钟会、邓艾十万大军。在汉中只守了一个月,就不得不投降曹魏。死去多年的魏延如果得知这样的消息,估计棺材板都压不住。

那么,同为三国名将,同样守在汉中,为何前后差距那么大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委派魏延时,问魏延如何据敌。魏延大声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如果曹操率全国兵力来犯,我就为大王抵住他。日过只是一名偏将带十万兵来到这里,我就为大王吃掉他们!

魏延依托汉中地形设置自己防线,在骆谷、斜谷道、子午道等地点派重兵把守,其余兵马留在汉中城内。这样把防线布置在外围,就形成了一道屏障,互相支援,“敌若来攻,使不得入。”

后来王平接替魏延,也采取这样的方法,同样收到不错的效果。

而姜维却认为魏延的方法太保守,不利于蜀军出击,他采用“敛兵聚谷之法”,把各个关口的兵力撤回来,集中在汉城和乐城,外面只留少部分斥候,故意把魏军引到平坦之地,打算聚而歼之。

为什么姜维要这么主动呢?

因为诸葛亮的临终遗志,就是要姜维收复汉室,而不是偏安一隅,在天府之国做一个小朝廷。

可是,这样的激进想法,不但对于打败魏国于事无补,还很容易让自己陷入被动境地。毕竟,刘备死后多年,国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魏延镇守汉中,是在刘备汉中大胜之后,刘备势力正值巅峰,曹操一边挟天子以令诸侯,一边想篡汉自立,受到自己阵营中的崔琰、荀彧等人反对。攮外必先安内,曹操要解决的首先是自己的稳定问题,所以魏延受到的压力并不算太大。

而到了姜维时,蜀国因为连年征战、宦官弄权,国力已经衰退。面对强大的魏国大军来犯,士气很受影响,将士们脑子里不是必胜的信念,而是如何保全自己。姜维溃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手下蒋舒在阳安关口开城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对于汉中的失守,姜维战略失当是一方面,蜀国整体国力不行是一方面,并不能把这个锅都让姜维一个人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