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文件的落地,这段时间一直在坊间传闻的取消校外补课的消息也落地了。

文件的内容跟此前透露的基本一致,只是先在九个城市试点,不过全面推广也是时间的问题。

学科类校外补课,时间上被限制了周末和寒暑假不给上课,性质上被定义为非营利性组织,不允许资本的参与运作,基本上就是宣告玩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怕暂时还有一些什么擦边球,都是在螳臂当车,因为这是大方向,只有趁早转型才是出路。

取消校外补课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家长们的教育焦虑,这当然是有用的,因为这个操作加大了校外补课的难度,也就大大减少校外补课的人数。

虽然不可能完全杜绝补课,但人数少了大家也就没那么焦虑了。

不过呢,学科类的补课是被限制了,但家长们另一个焦虑来源——艺术类考级,却正在野蛮的增长中。

艺术类的补习机构这次可谓是躲开了这份“双减”的限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影响,还是歌照唱舞照跳。

但这些艺术类的机构带给家长们的焦虑,一点也不亚于学科类的补习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就是在宣传上,到处可见的什么弹钢琴的对孩子的好处,培养孩子的修养,学围棋能让孩子聪明,学马术能够养成高贵的气质。

这就是个伪命题,聪明的孩子学什么都学得好,高贵的人玩什么运动都显得高贵,把因果先后混淆了,就拿来忽悠家长们,很多家长们却觉得很受用。

学就算了,还要考级,所有的项目都要考级,不仅是什么钢琴围棋,连什么语言艺术也各种等级。

为什么呢?因为只要考级才能收更多的钱,激起家长们攀比的欲望,掏钱让孩子继续学下去。

就拿钢琴来说,有多少人是为了兴趣而练?练来练去就是那几首考级指定的曲子,有什么乐趣可言?

又有多少人考完级长大后连琴都没在摸过的呢?

还有下棋,也要考段比赛,一年到头一放假就是比赛。以前家家户户都会下象棋,自己跟自己朋友家人玩,没有级别,一样学得很开心。

大家仔细留意一下朋友圈,那些经常爱晒的家长,成绩好的就晒学科成绩,成绩不好的就晒艺术类获奖,也有两样都好的学霸。

说到底,更多的家长的虚荣心在作怪,而这些机构恰恰提供了一个让虚荣心表演的舞台,于是家长和机构才那么的情投意合。

其实早就有人提出要取消艺术类考级了,而且不是外行人,恰恰都是一些艺术界的大佬级别的人物,如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和首席指挥李心草。

有人又会质疑,取消了这些考级,那么想走艺术路线的这些孩子怎么办呢?

很简单啊,搞高水平比赛啊。像数学物理化学,都有高水平的奥赛,数学还有一些像华杯赛比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严格限制参赛人数,只有到了一定的高水平和高天赋的人,才允许参赛,然后去走专业的路线。

至于其他的普通小孩,既然家长们口口声声说练琴是为了提高艺术修养,那就练就好了呀,不考级对你有什么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