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两岸学术界合作解读甲骨文

一、呼吁抓紧在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成立“先秦文字工程抢救中心”;并尽快成立综合学科小组:纠正以前错误解读并命名的“司母戊”、“司母辛”鼎、“妇好”墓;并重新编写展览、宣传题材,特别是尽快纠正教材中的内容。

二、这是十分悲哀和难堪的!长期我们连自己的古代朝代之首夏朝的问题都一直都没有搞清楚!

1.我们是华夏子孙,夏的历史对我们极其重要!

很多传说中,夏朝是现代历史定义中第一个开创了华夏民族国家管理的朝代,但是,我们连这个朝代都无法找到让世界信服它存在过的证据,又如何证明我们的民族有这样悠久的历史?

而现实恰好就如此!

2. 谁说无夏的证据?谁说无夏的文字记载?

明明有很多夏的文字记载,却长期因为我们自己方法上的错误而让这些极其珍贵的文献被错误解读或无法解读!

记录夏存在的证据的文字究竟在哪里?

大量已经出土的甲骨文中很多是有关夏的记载,特别是殷墟出土的大量的甲骨文中,很多其实是有关夏时期的农业种植、生活习俗、国家管理的记录,由于解读的方法上存在重大错误:不知道第二阶段的文字特点,把这些内容错误解读为商王卜辞内容。导致对这些内容的错误解读或很多内容无法解读,结果自然失去了对夏的了解。

3.三星堆5月出土了一件极其重要的“夏”的证据却为何不敢承认?

今年新出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5月出土的这件文物应该是 “夏”字最早的甲骨文,目前我们掌握最早的是西周和春秋“夏”的甲骨文字形。

从第二阶段文字特点看此字形表达的意思,加上此文物又是从三星堆出土,再加上笔者掌握的其他极其重要的旁证,综合这些因素得出:此字应该是“夏”最早的甲骨文,但如此重要的文物作证据,却为何不敢承认?!

从而推测:三星堆应该是“夏”最早的都城。

4.从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证据显示:三星堆是玛雅文明的发源地

三星堆以前出土的文物与今年5月新出土的一组文物能够作为确凿证据:三星堆是玛雅文明的发源地。只是我们没有理解到这些文物表达的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如果没有三星堆文物的出土以及对他们的形状、纹饰的研究,几千年人们都难以知道这些谜底。

1.缘由

确实出于偶然,今年3月下旬,因为笔者从事甘蔗酿酒偶然从行业发现了三星堆的相关性,出于好奇从而深入研究下去,顺着此思路发现了很多与以前完全不同的一些东西。因为笔者本科就读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号称国内5大中文系之一),注重古文教学也是我系的传统,所以笔者具有此方面的基础,加上自己长期严谨的学术研究方法(笔者20多年埋头研究策划学(Masterminding),名副其实是这个学科世界范围的奠基人),突然好像找到了打开上古史的锁匙。

四、以前对甲骨文(先秦文字)解读的方式犯了致命错误!要重新纠正还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1.笔者深入研究后发现了文字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图画。容易理解,但不容易书写,所以影响传播。夏朝以前基本是此类;

第二阶段是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这种形式的字具有图画和文字共同的特点。为了传递方便,对图画用线条的形式进行简化,然而已经基本无法表达图画中的立体、透视,但它们表达的却依然如图画一样是简单或复杂的场景、发生的事件,并不是第三阶段高度简化、抽象的线条文字。这种文字特点经历了夏创造这种文字形式,到秦统一中国后对文字进行统一、简化和规范。

第三阶段是简单的线条文字。特点是:单一的文字符号,书写简洁、简单、易于传播,但表意比复杂的图案要狭窄。

很多第二阶段的文字都不能看作是一个第三阶段的单一文字,它应该是一种简单的“图案”,它表达的还是非常复杂的图画的意思,只是把这种图画用线条简化出来而已,表示的却还是一种场景、事件。若要用后来的线条符号文字表示,需用几个字或一句话才能对应这个简化的图案。

对于绝大多数甲骨文都属于夏至秦之间第二阶段的文字,所以并不能用今天属于第三阶段的文字形式去强行一一对应某个字,因为它们本身表达的意思却依然如图画性质:是简单或复杂的场景、发生的事件。

2.让人吃惊的是先前的甲骨文字解读方法都是错误的!

先前解读甲骨文时,人们竟然没有认识到第二阶段的文字特点!把甲骨文强行用单个的汉字去一一对应并列出甲骨文表。

怎么能强行用后来表意较为狭窄的第三阶段的线条文字,去一一对应这种处于图和文字之间还是图案的第二阶段形式的甲骨文?整个甲骨文字表都犯了这种致命的方向性错误。

自然造成对大量刻在骨头上的甲骨文还包括很多竹简、玉刻、石刻、青铜器上的文字牵强附会、错误解读,还有大量文献根本无法解读。这其中包括记录了很多夏的重要文献,所以导致长期竟然无法找到夏存在的证据!

正确的做法不是强行对应单一的字,而是要用几个字或一句话甚至几句话描述出它本身表达的意思,并指出可能或能够与当今的哪个汉字对应。只有这样才能破解更多的甲骨文表达的意思,从而理解到这些珍贵文献记录的内容。

五、笔者用文字发展的特点,实战破解一些重要的、公开征集的难解的甲骨文

1.实战破解公开征集的特别难解的一些甲骨文。

比如第一个字就是表示“4个人抬轿的场景”。左边上的人已经弯下腰并且二只手拉住了轿子的一个脚,左边下的人弯下腰一只手抬住了轿子的一个脚,右边上的人一只手抬住了轿子脚但没弯下腰只是略弯,右边下的人已经弯下腰并且二只手拉住了轿子的一个脚。如果非要用一个单独的线条文字来强加表示,怎么能表示出来?只能用“抬轿”来大体概括。

大家认为非常难解的一些甲骨文,依据这种规律,很多几分钟就能迎刃而解!

第二个字其实也表达的场景、事件,很多人都见过。下面一行甲骨文字表示发生的一件复杂的事,对此事做了完整的记录(解读另见论文)。

2.殷墟甲骨文绝非占卜内容

以上这几片也被视为商王占卜内容而极其难解的甲骨文!

但仔细辨认,它们确实是第二阶段的甲骨文字,根据第二阶段文字特点解读其内容根本不是什么占卜内容,而是记录了当时农作物的种植方法,非常具体和详细,在何时下种?用哪些工具?用什么动物耕地?何时收成?第二年又应该怎样做等等,怎么会是占卜内容?

3. 甲骨文中有几个简单的字符,绝非卜卦的“卦象符”,与当今字符或文字表意也相差很远

以上几片甲骨文中有“一”、“二”、“三”、“∧”“X”等简单字符,并且在很多甲骨文中出现,以前错误解读为这就是占卦的“卦象符”,这完全是错误理解

甲骨文(严格地说应该是先秦文字)中除了以上几个简单的字符外还有“∨”、“<”、“>”,尤其“Y”(近似)这个字符,必须理解到它们的意思,而绝非是甲骨文表中所对应的单个的汉字。

这些符号与当今同样的符号或文字表达的意思相差很远,当时表达的意思和用途都有它最初的来源(另见有关论文),这些简单的符号表达的意思也体现了古人相当高的智慧。

4. 甲骨文(先秦文字)中还有一些起关键作用的、方向性的特别重要的字,必须正确解读,不然可能影响整篇的内容出现性方向性错误

甲骨文(先秦文字)中还有一些特别重要的字,因为非常关键而且用的地方比较多,如果错了就是犯的方向性错误,会导致很多内容的错误。比如以下几个字:

甲骨文字表中用的“凶”字注解。解读为卜卦问“吉、凶”,然而这个字古代相当长时间根本与问卦无关,自然与“吉、凶”丝毫不沾边。表示没有盖子的容器如锅类,或缺了一边包围的平面或浅立体,比如耕种土地或水田时,其中一边不作处理。

“凶”字里面有“x”,整个字表意正是建立在此“x”字符表意之上,“x”表示整个平面的意思。古人看到一片土,如何确定占为己有呢?当然可以画或行走整个封闭圈地的形式,但是那样明显太用时间或操作困难,所以采用简单的形式,就是用倾斜交叉行走(或画)二笔的形式进行操作,目前这种方式也为偏远的乡村所用。

据很多老年人说,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初来四川时荒无人烟,很多土地空置,最先来的人就主要采用此种方式,在土地上打上一个“x”表示此片土地已经被占下,让后到的人另选它处。

以下这个字在先秦文字(甲骨文)中出现频率也非常高,因为在农业耕种中很多与此有关,而甲骨文很多是记录的与农业种植有关,那种时期农业本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极易理解为何古代要把这些作为记录的重点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二个甲骨文同样属于第二阶段的文字形式,同理不能用第三阶段的单个文字去强加对应为“贞”,它表示的是“无盖的立体形状”,诸如农业中经常用到的“打窝”、“开沟成行”,还有坟墓的“坑”。

六、尤其严重的是存放国家博物馆的“后母戊”鼎和社科院院的“后母辛”鼎, “妇好”墓这些铭文(甲骨文)是错误的解释!

主要原因在于同样犯的没有认识到第二阶段的文字特点。

第一,对鼎上面的铭文破解主要是从单个字表意进行推测,但这正如前面分析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鼎上铭文是第二阶段的文字形式,不能强行对应一个字!国博馆鼎上铭文表述的是:甘蔗、砍甘蔗,然后用古代压榨甘蔗的器械压榨出汁,并非是“司母戊”或“后母戊”。而社科院鼎上的砍甘蔗铭文有所变化,表示甘蔗成熟叶子枯萎该收割了,其他意思相同,并非是“司母辛”或“后母辛”。(笔者已经有几篇文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见“石破天惊!三星堆解谜第五大证据同时揭开华夏二大千古之谜” 、“三星堆解谜一声惊雷!国之重器鼎文全释错!甘蔗哺乳成就华夏文明!”又名“三星堆解谜(六)远古的三星堆人在叹息!以此文祭奠我们伟大先祖!”

正是以前对“妇好”墓中铭文错误解读,导致如此重要的考古却无人知道其真正价值,居然为世界行业界所不闻!由于历史根本没有记载有如此影响的“妇好”,与真实的墓中文物相比,自然相差天远,所以连历史界对此墓的人物解读也深感莫名其妙!

特别让人震撼和深深折服:夏商期间甚至还可能远推, 如此娴熟的甘蔗酿酒、制糖技术,其中用到的超越同时代科技水平的极其专业的冷凝器、酒精测量仪等的蒸馏酒技术就已经如此成熟,以及整个行业如此繁荣!确实难以相信当时能达到如此程度!甚至有些怀疑不是出自同时期人类的技术。所有设备完全就是一个甘蔗酿酒、制糖的活工厂,并可以立即开工投入生产!

只要正确破解了此墓,其中的鼎是否为“司母辛”,也自然明了。

特别有关部门应该对此墓的考古资料紧急纠正,重新编写展览、宣传题材,以向世界重新宣布此墓的重大考古发现及目前还从未发现同类完整行业性考古题材!

七、紧急呼吁抓紧在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成立“先秦文字工程抢救中心”!并呼吁两岸合作解读甲骨文,因为台湾也保存了大量的此类文字。

1.意义及必要性

大陆收藏了甲骨文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国外还收藏了26700多片,所以应该联合台湾省及世界各地的学者共同来重新纠正这一重大工作。而台湾拥有如此多的甲骨文,如果出现人才断层让国宝被浪费实在可惜。希望通过此次合作,能解读保存在台湾的文物上大量的先秦文字,然后早日把这些珍贵文献整理公布,而且能够培养后续人才。

2.重新解读甲骨文,特别是找出有关记录夏的文献

按照文字发展的三个阶段重新解读甲骨文及纠正甲骨文字表。

现今保存的甲骨文跨越的时代本身非常长,可能包含夏到秦统一文字的这个历史时期的一些文字,其实严格地说不应该称为“甲骨文”,而应该是“先秦文字”,所以这些文字比较混乱。

3.必须尽快启动对国家博物馆及社科院馆鼎命名的修改,建议统称用“华夏方鼎”,具体称某个鼎再加上出土的地名,如 “安阳华夏方鼎”。解释则是:过去主要用于把甘蔗发酵成酒或加热的器具。

因为此事事关对整个华夏文明的正确诠释,而且鼎已经作为华夏文明的核心,我们在用此作为传承后代的文化骄傲,以及作为传统文化精髓对外宣传。这涉及国家层面的文化,不要成为了国际笑话。而且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义务教育的教材以及高中、大学教材中都还存在的内容,更应该以正确的内容传授。

由于以前对小屯村5号墓错误解读为“妇好”墓,错得太远!所以应该组成由考古、古文字、民俗、科技史,酿酒、发酵及制造此方面设备、器具的综合专家小组重新解读此墓,对此墓的甘蔗酿酒、制糖文明结合文物及铭文进行了深入研究!完全可以用仿制品,按照笔者的分析看能否使用这些工具进行酿酒?通过考察这些器物是否如笔者所言为古代酿酒器具?结果自然明确。

4.整个工程不但确实非常浩大,而且异常艰巨。

为了不愧对祖宗,而且要对子孙后代负责,再艰巨、再浩大的工程也必须重来!

不然,前,对不起几千年前的老祖宗,后,对不起子孙后代!

特别是作为学术界,因为对于事物的认知本身是发展、变化的,所以不能固步自封,画地为牢,以为是过去的传统就不能改变。

特别对于一些权威的专家不能墨守成规,更要有学者的胸怀和追求事实的精神。

作为华夏子孙又必须有责任和义务在如此强大的证据面前,正确解读先祖们的辉煌,并为子孙后代付出。

让历史见证!

希望有志的个人或有责任的企业加入共同来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作者简介:吴粲(代蔚)。毕业于四川大学,世界范围策划学(策划经济学)奠基人,主要代表作《策划学(第七版)》。世界范围从自然科学角度对时间理论的深入研究者。某大学(文章仅代表自己观点与学校无关,故隐去)策划经济学与战略博弈研究中心教授。广安满屋飘香的酒业法人。

再次严正声明:转载引用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