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伏的夏夜,泸州有些朦胧,也有些炎热,进入了盛夏这座城市不再那么温柔,然而夜晚行走在老街,并不明亮的橘黄色灯光,伴随着燥热的晚风,自然无法感受凉爽,天上的太阳虽然隐退,地名的热气依然在蒸腾。然而我总觉得比躲在空调屋里要好一点,接地气这个词,很传统,很实际。哪怕是一种心理安慰,也要出来走一走。

而且当你在这些老街漫步的时候,总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好像是回到了民国,只是这个民国时期,不知道是不是一些人老泸州人一个特别有记忆的年代。

江阳沽酒客甚至在想,当民国时期那种被批判成靡靡之音的音乐响起的时候,它就真的重现了,或许压根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我们谈论或者怀念的民国,大多数人却没有经历过,老一辈人却很少可以谈起,比较不是上海和北京,那种浓浓的民国味道,在泸州更多是老人们对家乡过去风貌和习俗,以及老街旧景的追忆,可能只是属于生命中深刻的记忆,而不能代表民国的一切。

我们则是更多来自于书本和电视上的表现,这些表现归根结底还是那些更繁华的大城市,且不说泸州,即便四川,恐怕也只能看成都,甚至应该看早已经直辖了的重庆。那么我们自己到底怀念的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从来没有听祖辈们说民国泸州怎么样,而只是谈他们当年如何,大概有民国的岁月,却没有民国的概念。记得还是在二十多年前,泸州还有好多民国时期活生生的建筑,还有好多经历过清末民国历史大变革洗礼的老人,有文化和没文化,都能给你讲述关于当年他们记忆里泸州民国的样子。

那是一个动荡岁月里还充满着希望和期待的时期,日子有人苦,有人则比较富裕,不同阶层自然认知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老一辈人无论苦与乐,眷念乡土的情结是一样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如今的泸州越来越缺少一种味道,这种味道上千年都不曾大变过,它如同泸州的大曲酒一样,越久越散发迷人的气息,可是这几十年,却越发感觉陌生,不是城市现代化的进程过快,让人措手不及,而老味道竟然开始消失了,我们的方言腔调,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记忆习惯等等,都在跟过去极力撇清关系,那不仅仅是告别,更是一种不愿传承的嫌弃,只有偶尔深夜人稀时,走在老街,会突然想起,哦,这才是当时的泸州。

今天,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趋增强,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来统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难度明显增大。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尤其是微信、博客等自媒体十分普及,信息传播便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每天都在吐故纳新,吃了很多营养,其实有些营养过剩,消化不良,反而对于过去的点滴,那种东方特有的精神状态有些忽略了,别让无知和无畏成为你遗弃过往传承的理由,当你还想朝花夕拾的时候,你会发现除了一地鸡毛之外,什么你也没有剩下,那不仅仅是可悲,更是可恨了,或许我们的意识经历各种洗礼后,最终回归人类大道的本源,那就是返璞归真,这不是倒退,而是因循一种自然流畅的规律,让你过得更加自在从容。

遗老遗少可能并不能激起太多共鸣,但是传承一些过去的东西,总会有人乐意看到,那么只是一时的兴趣,也能多一分关注,各位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