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清风

关键词:科技创新驱动 产业组织 开放水平 生态宜居

2021年7月19日,成都日报刊发“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文稿,提出“成都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推动城市发展动能向创新驱动的根本性转变的“三大要义”

要坚持创新“第一动力”的牵引。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在科技集群及出版和专利两项评估中,成都均居于全球第47位,高于其全球经济排位和综合竞争力排位,是典型的创新型城市。

要坚持赛道体系作为谋求科技硬核支撑的先手棋。成都将瞄准未来赛道布局前瞻产业,做强无人机、新型显示、数字文创、网络协同制造等技术型、规模型、禀赋型优势赛道,夯实集成电路、产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支撑型、平台型、民生型基础赛道,布局量子计算、绿色氢能等战略型、趋势型、人本型未来赛道……

要坚信“时代是最大的机遇,趋势是最强的力量”。当前,成都正着力构建高能级产业生态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强化先进制造业科技支撑、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促进现代高效特色农业提能升级、加快新经济赛道布局、促进生产生活绿色低碳转型等,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现城市经济组织方式

重大变革的“两大要素”

要意识到产业功能区综合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市级产业功能区名录,能进能退、动态调整,就是为了推动全市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最终目的直指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增长极和新动力源。

要看到产业空间重塑后产生的集聚效应显现。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全产业营业收入在2018年为7366亿元,到2020年已突破万亿元。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两大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以国际视野和历史眼光审视发展的“势”与“场”。坚持在世界城市体系和国家战略全局中谋篇布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推进,极大强化成都在国家开放全局中的门户地位和枢纽功能,成都也由此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的位势之变。

要加快融入全球开放型经济体系。拓展立体化通道、高能级平台和全球供应链体系,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成都正持续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要素集成、投资消费辐射能力。

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的“三大要点”

要把城市发展成果具化为人们可感可及的美好体验。转化为市民可知可触的幸福生活——这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本意——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要让公园城市承载着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取向,彰显着让人民更幸福的使命方向。近年来,成都加快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绿道体系、锦城公园、锦江公园、全域公园体系等重大生态项目建设,通过各级绿道串联全市1100多个各种类型公园,“绿网千园”的生态格局最终形成,对城市形态和市民生活方式都带来了巨大改变。

《全球城市史》作者乔尔·科特金曾说:哪里更宜居,知识分子就选择在哪里居住,知识分子选择在哪里居住,人类的智慧就在哪里聚集,人类的智慧在哪里聚集,最终人类的财富也会在哪里聚集。

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创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优势。把“示范区”建设发展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会认同——这样的思路体现了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的深刻转变,而这种转变也是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应有之义。

编辑 | 清风

配图 | 小成

主编 | 晨曦

责编 | Jamie

美编 | 清风

【读城观察】

(上下滑动 点击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