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手下曾有一位将领,身经百战,悍勇无畏,于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被朱棣封为功臣第一。他本可以成为史书上浓墨重彩赞誉的大明名将,但却因为年老后的一战失利而身败名裂,战死沙场后全家仍惨遭流放,其名字也在成祖一朝中黯淡下来,以至于后世籍籍无名。他就是朱棣的悍将:丘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丘福能够成为靖难之役的首功,靠的就是他的悍不畏死,敢为先锋。丘福出身行伍底层士卒,依靠功劳一点点升至燕山护卫千户,隶属燕王朱棣麾下。朱棣起兵造反后,历经大小上百次战斗,而丘福多为先锋,勇夺首功。

首战北平,丘福率军夺取九门,将北平全城控制,为朱棣拿下根据地立了大功。攻打真定,丘福率军冲入子城,破敌于城上。白沟河之战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丘福率领敢死队,不顾生死冲锋陷阵,将南军的中军冲垮。此后的几次攻城战中,丘福也一直担任朱棣大军的前锋。

丘福这个人生性憨厚,打仗时异常勇猛,人们都说他智谋不及名将,但悍勇可比蓝玉。而且丘福从不邀功,大战时丘福充当先锋夺取首功,其余将领纷纷言其功,但丘福总是默不作声,等到成祖朱棣问他时他才说。所以,朱棣对丘福极其信赖,也很心疼这位不知争功的将领,他常感叹说:“丘将军功,我自知之。”(《明史》)

所以,当朱棣入主南京称帝封赏功臣时,称丘福为靖难功臣之首,封淇国公,赐丹书铁券,子孙世袭。

丘福是一个没有太多政治头脑的人,这一点从他妄言太子的人选就可以看出。汉王朱高煦于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丘福因为是武人出身,和汉王比较投机,所以竟直接向朱棣建言,立汉王朱高煦为太子。

朱棣最终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按理来说丘福身为支持朱高煦的人应该受到打压,但朱棣因为信任丘福,仍任命他为太子太师。不过朱高炽这个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给丘福太子太师的职位并不是让他去教太子,而是让他去教朱棣的“好皇孙”朱瞻基。

朱瞻基天资聪颖,深得爷爷朱棣的喜爱,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想把皇位传给朱瞻基。理解这一点,再看朱棣让丘福去担任朱瞻基的老师,就可以看出朱棣对于丘福的信任和看重。

正因为如此,当朱棣决定北伐的时候,才会选定丘福为主帅。这一次北伐起因是北元的驸马本雅失里自称鞑靼可汗,并屡次挑衅明朝,辱骂朱棣,还杀了朱棣派去招抚的使臣。是可忍孰不可忍,朱棣的脾气怎能忍受这种羞辱,他决心再一次将蒙古人打趴下,所以调集十万精骑,让丘福率领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等一众靖难名将前去讨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战,本是丘福扬名立万,让自己成为成祖一朝最闪耀的将星的一战,以丘福过去的本事,他是可以做到的,然而他却于这一战中昏耄失律,给明朝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朱棣给丘福的十万明军并非后世战力低下的明军,他们以骑兵为主,刚刚经历靖难之役战火的洗礼,个个都是精锐的士卒,有的还是跟随过朱元璋、徐达等人北伐的老兵,经验丰富,而将领们都是名将,没有一个庸才。拿着这个配置,丘福有点得意忘形。

其实早在出征以前,朱棣就担心丘福勇悍有余,而智谋不足,所以他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不要轻敌,稳扎稳打,稳步推进。说完朱棣又担心丘福记不住,所以连下数道诏令,言语中全是“兵事须慎重”,“慎则胜,不慎则败”这样的字眼。

可是,朱棣还是没有拦住丘福。

丘福率领十万大军兵至鞑靼后,立刻撇下主力,只率千余精骑先行,并于胪朐河(今克鲁伦河)击败鞑靼小股游骑,俘获一名鞑靼尚书。丘福询问俘虏本雅失里的去向,鞑靼尚书谎称本雅失里距离这个不过三十里。

丘福被擒获鞑靼汗本雅失里的大功冲昏了头脑,他不疑有他,命令全军不等主力,马上进攻。军队里的诸位将领都是从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老将,经验丰富,他们纷纷反对,认为现在应当等候主力,等探清敌人虚实再出兵追击。

丘福不听,率军出击,鞑靼示敌以弱,假装不敌丘福,不断撤退,引诱丘福孤军深入。安平侯李远看出异常,劝丘福不要中计,先等主力再往前追击,为了拦住丘福,他连朱棣都搬出来了。

然而丘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不听诸位将领的劝谏,坚持继续出击,并言“违命者斩”。丘福这样说,将士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进。结果鞑靼大军果然有重兵埋伏,将丘福等人团团包围。

血战后,上千精骑全军覆没,王聪、李远、王忠、火真等将领全部战死,丘福也战死沙场。当消息传回京城时,明成祖朱棣大怒,因为丘福折损的不仅仅是一千士卒,他的数位靖难之役中立下大功的爱将也全部战死。盛怒的朱棣下令剥夺丘福的世袭爵位,并将其全家流放至海南。

这一战是明成祖朱棣亲自北伐的揭幕战,可惜丘福,靖难之役中不顾身死,百战百胜,为成祖朱棣打下了江山,又得朱棣器重,成为北伐的统帅,如果他不孤军深入,稳扎稳打,将成就和徐达、蓝玉等人一样的威名。然而最终却昏耄失律,一战身败名裂,还连累了家人,实在可惜。

参考资料: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