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的价值,不在于文物本身,而是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曾几何时,鉴宝栏目曾经红遍大江南北,后来这一类节目都消失了,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过分得强调文物的价值,而忽视了文物的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当时各大电视台,各大栏目的鉴宝节目,是帮观众们免费鉴宝的,而且请来的都是研究古董文物的专家,因此,很多家里有宝的观众,不愿意错过这样一个机会,纷纷拿着自家的宝物前来鉴宝。

其中,就有本文说到的这个小姑娘,她是一位表现得很害羞的一位姑娘,她带着一尊瓶上了鉴宝栏目。当专家们按照惯例询问这件宝物的来历时,这位小姑娘羞答答地回答道:

“这件物品是我外公传给我的,大约是在八十年代左右吧,我外公前往南方工作时,在当地的一家供销社,买了这件藏品。据当地的人说,这是一件梅瓶,我外公见它制作精美好看,而且瓶底刻着古代的印章,于是就花价钱买了下来。”

听完女孩子的话,观众们都立马哈哈大笑,因为他们认为,供销社不可能有真的古董呢!

女孩子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而专家的一席话,给那些大笑的观众,泼了一番冷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解释道:当年征集文物时,就曾在八十年代的寄卖店铺中,寻找文物,别看供销社也算是寄卖店,当时城市的人,则拿钱去供销社卖日用品,而农村的人,则用米面等东西去换日用品,也就是说,是以物换物,久而久之,供销社中也有好东西。

观众们听完这一席话后,如醐灌顶,将目光锁定在女孩子手中的那件梅瓶上,这件文物,是真品还是赝品呢?

因为这件文物底部,刻着的是明朝成化年间的印章,但是,从这件梅瓶的造型,用料了烧制细节中,明显不符合成化年间的特征,因此,这件梅瓶是仿制品。

这件梅瓶,形状上,符合文物中“天下第一瓶”的造型,通体是纯白釉的,在古董瓷器的鉴别中,纯色釉的瓷器,鉴定比较有难度,同时,这类型的瓷器,烧制难度也比较大。而且这件梅瓶的颜色,导致这件梅瓶,不会是装饰品,而是一件祭祀用品。

观众们都为这个小女孩捏了一把汗,因为这件梅瓶很可能是一件赝品,如果是赝品,那么就没有丝毫收藏价值了。

专家最终给出的答案是,这件梅瓶虽然是一件仿制品,但是,并不是现代技术仿制的,而是康熙年间仿制的。因此,这件文物,可以当成康熙年间流传至今的古董,是有价值的,而按照市面上的价值,这件梅瓶最终给出的参考价是二十万元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完专门们最后给出的价格,观众们都哑口无言了,而那位小姑娘也惊呆了,她也没有想到,这件梅瓶,竟然这么珍贵。小姑娘表示,会继续收藏好这件外公留下的梅瓶,轻易不会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