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和香港已经“封关”17个多月了!目前香港的疫情已经控制得较稳,疫苗接种数据也在不断上升。数据显示,截至7月23日,香港已接种第一针疫苗的人数已达到2,982,677(43.8%),最新每日接种剂次也达到7万,处于香港展开疫苗接种以来的高峰,为通关奠定了不错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虽然香港一直在争取通关,且6月底关于通关的消息曾经满城疯传,但最后都没有下文。

7月2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礼宾府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会面。林郑月娥指出,在旅游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跨境旅游陷于瘫痪,香港的旅游相关行业受到严重打击,特区政府正严控疫情、提升疫苗接种率,为恢复内地与香港两地人员往来创造条件,并已推出多项支援措施协助业界渡过难关。林郑月娥向张旭表示,希望未来在疫情受控的情况下与文化和旅游部重新推动两地跨境旅游

而在会见之前,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称过去一段长时间香港有部分人“赶客”,令内地旅客及其他内地来港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士,有很负面的感受。她强调在向中央争取政策刺激本地旅游零售业的同时,要做好形象工作,希望改变内地人士对香港的负面形象,通关及政策配合后更乐意来港。这也是最近有关通关话题为数不多的官宣信息。

不过通关之前,香港和内地只能干等吗?除了通关,有没有其事儿可以加快推进?答案是肯定的!

深圳和香港,这件事可以提前搞起来!

记得在4月份的时候,有一件事引起了深圳和香港两地的共同关注,那就是香港拟建设的“超级殡葬城”项目,且很快就要在深圳河对岸拔地而起,一旦该项目落成,那么深圳罗湖区的部分居民,站在阳台上就能将这个超大坟场一览无遗。这件事情也引起了住在深圳的香港网友的关注,甚至有香港网友都出来打抱不平,认为深港边境搞殡葬城会让深圳附近的居民很不舒服,而且没有充分利用边境的开发价值,哪怕在边境建设购物城也要比挖大坟场好得多

的确,深圳和香港边境的开发议题一直被两地关注,除了深圳罗湖对岸,另一块地区——北邻深圳皇岗口岸、南抵香港落马洲的深港河套地区,热度越来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块地区目前还是较为原始的状态,但对河套地区的讨论已经超过30年了!资料显示,早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就有人建议在此设立“边境工业区”、“出口加工区”。1999年至2000年,又有人提出在河套范围内设开发区或者发展新兴工业。2002年,港府又提出可在此兴建加工区或大型展览中心。2003年初,“边境贸易区”的概念又冒了出来......可谓一年一概念,从未被落实

不过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后,河套地区的规划进展迅速,并且明确河套地区要构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而在众多值得期待的合作科技领域中,生物科技将成为最佳切入点之一,这一点在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写明——生物医药要成为大湾区新支柱产业。

深圳就不用说了,这座城市素来大力支持科创,除了人工智能企业遍地开花,生物医药产业近年也增长迅速,特别在2020年增速高达24.4%,位居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

而香港除了是国际金融中心、亚洲旅游都会,其生物科技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在疫情期间,由香港大学医学院袁国勇教授参与团队自主研发、全球首款副作用较少的喷鼻式疫苗“卫活苗一号”(VectorFlu One)已在5月开展第一期临床试验。而在其它生物科技领域,香港也蜚声国际。

因此,深圳和香港完全有能力利用两地的协同效应,实现共同发展!而且生物科技将是后疫情时代全球聚焦的产业,深港的相关合作宜快不宜迟,更不用等通关了才去落实。

通过河套地区,可以解决目前两地面对的主要问题——缺乏协调发展的长期规划和行动计划,产、学、研合作也较为零散;香港和内地的体制机制衔接不畅;生物材料和仪器跨境流通不便;区域内生物科技产业集群发展不足,缺少国际一流的大型生物科技企业等等。

因此,深港河套区的港深“两园”不能割裂来看,而是要作为“一区”来整体探讨发展方向:当两地的制度和标准不一致时,应当遵循制度更灵活、标准更国际化的一方;当两地的政策优惠力度和措施不一致时,应当遵循优惠力度更大、支持措施更多的一方。或许这样才能实现河套区长远发展。

最近,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特首董建华发起的团结香港基金与内地两所顶级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表了题为《策动湾区港深引擎 孕育生物科技新机》的生物科技政策研究报告,着眼发展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向中央及港深两地政府建言献策。该报告发布会将在7月26日在香港举办,并由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担任主礼嘉宾,并由众多业界代表共同讨论香港与深圳、香港与内地在生物科技合作上的机遇。

据了解,该报告发布会及研讨会届时会向公众开放线上观看及互动,并可通过“团结香港基金”各社交平台进行预约。

文/网易号:香港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