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吃穿住行不再是为了温饱方便,而是更加注重对生活品质的享受,市面上的品种繁多、种类齐全的产品让人挑花了眼,家境普通的可以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家境优渥的追求价格高昂的名牌产品。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校园内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从小学至大学,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虽然身穿学校统一的平价校服,但脚上总是穿着一双名牌球鞋,例如耐克、阿迪达斯、斐乐……但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优越的家境,那为何人人都在穿名牌球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名牌球鞋随处可见

走进校园,你可以听到从教室里传来的书声朗朗,可以看到在操场上迸发的斗志昂扬……而无论是在教室里,操场上,食堂中,所有的学生们都身穿统一朴素大方的校服,可是再定睛一看,他们的脚上都穿着花花绿绿的名牌球鞋。

“古人以草为屦,皮为履,后唐马周始以麻为之,即鞋也。”—《说郛》。

鞋子自人类文明开化便存在了,鞋子在经历了以兽皮、草履、木头、棕麻、布匹丝帛等为原材料后,逐渐演变成今天的以皮革、透气网布、聚酯纤维等材质为主,在此基础上经过设计描图,制造加工而成。

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鞋子的功能也不仅仅局限于保护双脚、便于行走、透气舒适、保暖御寒等,它被人们根据不同的场合,设计赋予了更多的种类和功能。

篮球鞋通常适用于进行各种剧烈运动,它的缓震性更好、稳定性更高,更适合跑步跳跃,足球鞋适合在人造草坪、坚硬场地上跑步,帆布鞋穿着舒适、透气轻便,登山鞋防水防滑,适合爬山旅行,高跟鞋在增高身高的同时还能提高自信心……

然而现在它似乎更加成为了一种人们体现自己“追赶潮流”的工具。尤其是球鞋,在经历了名牌的设计包装后,就成为了“时髦”、“潮流”的代名词,人们以拥有一双名牌球鞋为荣,要是限量版球鞋的话,就更受追捧,而穿名牌球鞋的风气在校园中传播的更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个性”还是“攀比”?

有些学生总想在校园内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但由于受到学校统一校服的限制,便故意穿一些特立独行的鞋子来展现自己的个性,而那些色彩搭配突出、引人注目的logo(标志)、形状别具一格的设计感十足的名牌球鞋则成为他们的首选。

名牌球鞋动辄成百上千块,而牌子对鞋子的加成无疑已经大大超过了鞋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他们美其名曰是因为设计理念突出,选材质量上乘,人工价格高昂,因此定价很贵,然而鞋子本身就是一种质量极易损坏的消耗品,甚至某些名牌鞋的外观和质量还不如普通球鞋。

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在追捧?因为穿这些带有名牌logo的鞋不仅代表了对时尚的凌驾,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穿上名牌产品就能炫耀“我很富有”。

对一部分家境优渥的同学们来说,穿名牌产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可家境普通甚至贫困的学生也在争相购买名牌球鞋。

说到底,还是攀比心理在作祟,有些人并不是真的喜欢球鞋,只是周围的同学都在穿,为了不与同学们格格不入,也为了不让别人看出自己的普通家境,他们都穿上了名牌球鞋,他们认为这样就能融入集体,能穿和同龄人一样的鞋,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消他们的自卑感。

正确引导是关键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往往会产生攀比心理和对自我怀疑的自卑感,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们还处在成长发育期,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和价值观念,因此需要家长学校及时关注,做好沟通引导。

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们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学生们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没有接触过社会,对赚钱没有正确的认知,可能在他们的眼里,赚钱很容易,家里有的是钱。

对于贫困家境的家长来说,家长可以明确告诉孩子真实家境,利用寒暑假带孩子体会赚钱的辛苦,帮助他们养成规划支出的好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富裕家庭的家长来说,家长应当积极调整孩子的炫耀心理,把对金钱的炫耀转变成对学习成绩的比较,改善孩子追求独特个性的心理。

作为老师,要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告诉他们攀比心理可以有,但是要用在正途上,例如比谁的学习更加用功,进步更加迅猛,集体活动更积极。把这些方面作为学生建立自信心的源泉,帮助同学融入集体,抵消不正确的自卑感。

作为学校,应当肃清校园内追捧名牌的不正之风,做好勤俭节约的宣传工作,及时与老师和学生家长取得沟通。

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学生会逐渐改变对名牌球鞋的认知,建立起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念,

小结:

不仅学校里,近年来社会上也兴起了一股“炒鞋”热。本身出售价格仅在几百元的名牌球鞋被“炒”到几千甚至上万元。球鞋贩子大量低价购入球鞋再囤积起来,过段时间打着具有收藏价值的名义以高价卖出,他们作为中间商,从卖家到买家的转手中牟取暴利。

商家的营销手段也层出不穷,请明星代言产品、与运动员联名设计、蓄意推出限量款,并限制只能在特殊时间内摇号抽签购买……于是拥有一双球鞋就成为一种能力与金钱的体现。

但是我们应当在自己能负担得起的消费范围内,选择价格合理的球鞋,谨慎落入消费主义的陷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