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陶艺创作营学员正在学习拉坯。新华社记者张百慧摄

新华社兰州7月24日电(记者张百慧、文静、马莎)在“彩陶之乡”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陶艺研习蔚然成风。暑期来临,孩子们浸润在有着5000年历史的马家窑文化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绵延相继。

马家窑文化是一支以彩陶发达而著称的史前文化,兴盛于四五千年前,因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而得名。

在日前举行的临洮县中小学生陶艺创作大赛决赛现场,临洮县椒山初中初二学生黄怡菲手持毛笔,在马家窑彩陶文化小镇,为陶塑作品上色。

这是临洮县博物馆内展出的彩陶。新华社记者张百慧摄

作为第五届马家窑文化节的子项目,这项比赛今年也迎来第五个年头。每年有80至100个中小学生通过校内初赛选拔,“会师”决赛。

黄怡菲带来的作品是一个陶制相框,用“树枝”围成的相框内呈现的是古代建筑造型。她说,自己平常喜爱古风汉服,也学过画画,后来通过校内社团接触到制陶技艺,自然而然地就将陶艺作为一个“黏合剂”,把各项爱好“捏”在了一起。

近几年,临洮县大力推动彩陶文化进课堂,城区中小学校纷纷开设陶艺课,组建陶艺社团。古老的马家窑文化有了“破圈”的捷径——借“玩泥巴”的方式打开年轻人的心灵之窗。

2016年,黄怡菲在学校的陶艺课堂上初次与彩陶结缘,几年下来,她像熟悉奥特曼、恐龙、乐高玩具一样,熟悉了马家窑文化。黄怡菲说,今年暑假她计划多泡县博物馆,深入了解彩陶文化,找找创作灵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临洮县中小学生陶艺创作大赛现场,椒山初中初二学生黄怡菲正在给自己的参赛作品上色。新华社记者张百慧摄

在临洮县陶艺创作营内,约20名省内外中小学生正在学习陶艺。陶土从指尖蔓延到整条胳膊,也染花了脸颊和围裙。

来自北京的三年级学生霍柯瑜说:“来到马家窑遗址所在地学陶艺,感觉很幸运,因为这里文化氛围更浓。”

“爱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了解和传承马家窑文化是年轻一代的责任,而陶艺是一座桥梁。”临洮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李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