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有个传说,“逢会必跌”,7月23日东京奥运会开幕,老股民们都做好了准备迎接一波大跌,虽然跌是跌了,但许多人没想到的是,下午的一则传言,直接把整个在线教育行业干趴下了。

其中,新东方一度暴跌近50%,较开盘价腰斩,创造了历史单日最大跌幅,日内市值蒸发超过400亿港元。思考乐教育一度跌近30%,卓越教育集团一度跌超16%。

美股在线教育也出现了一波大跳水,高途、好未来、新东方跌幅均在50%左右,一起教育科技、51talk、网易有道、掌门教育盘前跌幅也纷纷超过10%。

大崩盘是因为一份泄露的红头文件。

走马君在这就不把文件全文贴上来了,给大家总结几个致命要点:1.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机构;2.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休息日节假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生培训;3.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准上市融资;4.主流媒体、新媒体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

解释一下,现有的所有机构无论上没上市都改成非营利机构,没上的不许上,不管上没上,一律不许打广告。

非营利性机构啥意思,给大家看看这个概念的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不是说没有盈利了,但是是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发展还是很重要的。就好比现在大家都说打工是为了赚钱,突然有一天跟你说,打工你不能为了赚钱,是不是就有种突然迷失目标的感觉?

这波社会主义铁拳重拳出击,直接把远在香港和美国的在线教育机构们砸懵了。

不过,在线教育自疫情后野蛮生长,这期间作了不少恶,如今铁拳出击,对肃清整个行业倒也并非坏事。

走马君盘点了在线教育七宗罪,带大家看看这在线教育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资本又在其中做了多少恶。

第一宗罪:疯狂烧钱

“这是靠资本活生生砸出的一个市场。”

有从业人员曾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有数据显示,2020和2021年上半年中国在线教育的融资事件数分别为53和60起,融资金额分别达到150.8亿元和99.9亿元人民币。

2021年上半年融资额排名前几的有粉笔教育、核桃编程、云学堂、火花思维、小鹅通等,参与的投资机构中多次出现高瓴、红杉、IDG资本、腾讯投资、经纬中国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最为严重的2020年,也是在线教育乘势而起的一年。虽然在这一年在线教育投融资数量有所下降,但总金额飙涨,达到惊人的539.3亿元,是2019年融资规模的三倍有余!

资本就像嗅到血腥味的秃鹫,疯狂的涌入这个被认为未来一片光明的行业。

而手握重金的各家在线教育机构,为了把钱花掉,换来更多的生源,在广告投放上展开厮杀。

有K12在线教育行业资深人士曾向媒体透露,2020年猿辅导、学而思网校、作业帮和跟谁学四家头部公司的暑期营销推广预算高达45亿元!电视剧、综艺节目中,更是多次出现在线教育机构的植入和冠名。

数据显示,2020年和综艺节目合作的在线教育品牌高达37个,投放节目数量多达69档,几乎每个热门综艺和热播剧中都能听到或者看见那几个品牌的广告词。在线教育用钱砸出存在感,成为许多电视节目和广告平台方必须供着的金主爸爸。

第二宗罪:恶俗广告

由于手握重金,在线教育机构们在线上线下的广告轰炸十分密集。频率高、贩卖焦虑、虚假宣传……广告越多,问题也就越多。

2020年底,四家公司被发现广告“撞师了”,一位中年女老师,在这家机构是数学老师,到另一家就变成了金牌英语老师。

跨界也不是这么跨界的……

不过这位演员同时接了4家竞品的广告,不知该让人夸业务能力精湛人脉广,还是哭笑不得的骂一句蠢的好。

此外,为了push家长买课报班,机构们贩卖焦虑更是常事儿,要么是家长嫌弃孩子笨、成绩差,买了课之后就突然逆袭成天之骄子;要么是孩子和家长哭诉,班里同学都报了班,自己也要报,家长欣慰。

如此种种,更是助长了社会焦虑的风气。

第三宗罪:无资质办学

除了头部这些在线教育机构厮杀的一地鸡毛,一些小型机构的乱象更是令人咋舌。

风口之上,人人都想要做飞起来的那头猪。曾有行业人士向媒体表示,由于赛道起来的太快,现在全国范围内很多在线教育企业缺乏办学资质。由于在线教育企业申请办学资质尚无专门的法规依据,轻资产办学的线上机构几乎不可能在校舍面积、教学设备等硬条件上达到要求。

正因为设立之时就不够规范,而风口上钱来的又太快,在线教育机构卷款跑路的情况近两年更是比比皆是。

搜索天猫投诉平台,关于“无办学资质”的投诉高达96条。

第四宗罪:加重家庭负担

《小舍得》不久前热播,走马君看了十多集就弃剧了。剧中孩子天天被逼着上各种补习班,而本来主张快乐成长的南俪夏君山一家,也因为孩子在班里被嘲笑反而被孩子逼着给报补习班。

更令人窒息的是,剧热播之后,有不少家长现身说法,称《小舍得》中的鸡娃,仅是现实中的冰山一角。

剧中家庭多为中产阶级,对于报补习班也并无太大金钱上的压力,只是牺牲了孩子的课余休闲时间,而在现实中,许多家庭并非有很好的经济条件,却因为整个社会越来越卷、教育越来越卷,而不得已为孩子报上一堆补习班。

家长被迫996加班赚更多的钱为孩子付补习班的课程费,而孩子在放学之后也不得休息还要在各种补习班里连轴转。

金钱、时间,都付给了在线教育机构,而机构拿去做什么?

烧钱,打广告,继续贩卖焦虑,攫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谁是赢家?

没有人是赢家。

尼尔波兹曼曾说过,“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劣等面目,这是令人痛心和尴尬的,而且尤为可悲。

在线教育机构们和其背后的资本,无疑是掠夺儿童天性的元凶。

第五宗罪:压迫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是特殊的一类群体,由于心智尚未成熟、自制力差,需要家长与老师的督导才能达到学习效果。

传统教育以线下教育为主,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得到充分的互动,能够有效保证学习效率。

而在线教育的载体是电子产品,一方面,家长和老师无法有效监督孩子学习,年纪尚小自控力不强的青少年,很难抵抗电子产品的“诱惑”,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电子产品对于孩子的身体危害不容忽视。据数据显示,我国近视人数已超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超过50%。其中,学龄前幼儿视力不良的比率为19%,小学生近视率已达43%,初中学生近视率甚至达到了72%左右。

近视在越来越“大众化”,缺少户外活动、防控意识低、电子产品过度使用、学业压力等因素被专家认为是导致近视高发的主要因素。

要知道,当下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依然是主流的情况下近视率就已经如此,假设在线教育大规模普及,那么这项数据可能将更加糟糕。

第六宗罪:恶性竞争导致公立教师流失

老师是教育体系的根基,随着校外培训机构的兴起,这一点体现的更突出。

在线教育平台利用科技打破了优秀老师教育边界,过去一位老师一堂课可能只面向几十位学生,而现在一位老师完全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能会同时教上万名学生,而且课程还可以反复利用。

所以我们看到,校外培训动辄以年薪几十万、上百万、上千万挖角名师的案例并不在少数,而这些老师凭借高质量的教学也确实帮助校外培训机构们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线下教育体系的根基,许多优秀的老师被挖到培训机构,而部分没有被挖掘的老师也蠢蠢欲动,或校外兼职,或直接私自开班,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从2018年开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了防止私立学校和培训机构以高薪从基层中小学校中挖墙角,造成基层学校大量失血,影响基础教育,出台了多项限制私立学校、培训机构发展,尤其是限制无原则从基层学校中高薪招聘公办教师的不公平竞争办法,同时还禁止公办学校教师在私立学校和培训机构中兼职进行“有偿补课”。

当然,光靠喊口号并没有办法挽留,可喜的是最近两年,全国多地政府发布文件,提升教师的薪酬待遇。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老师本来想离职,但在心底算过一笔账后,绝大部分又都留了下来,安心教学。

第七宗罪:偏离教育本心

若说校外培训机构最大的罪,莫过于背离教育“立德树人”的本心。

何谓立德?《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人生不朽三种境界,最高目标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次是著书立说。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德为才之帅”,万事要从做人开始。

何谓树人?《管子》有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人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讲,是百年之大计,急不得,也慢不得。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但校外培训的目标是什么?对于学生而言,它们唯一的目标就是提升分数。

当然,在整体的社会大环境、大背景下,唯分数论错了吗?坦白讲没有错。

很多人依靠这套体系实现了阶级的跨越,而国家、企业也依靠这套体现挑选到了人才,虽然粗暴,但也高效。

但问题关键在于,校外培训机构这套体系完全忽略了“立德”,“德”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如果没有“立德”,那么教育所做的工作对于社会而言就可能意味着零或是负数。

后记:

疯狂烧钱、恶俗广告、无资质办学、加重家庭负担、压迫孩子健康成长、偏离教育本心......

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大,想象空间大,资本争相涌入这个可以自由流动的区域,推动了行业野蛮生长。

而且资本只会选择头部企业投资,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行业马太效应非常严重,大家都想赶快跑到前面,得到资本的青睐,在烧钱、拉用户、烧钱、拉用户中反复循环,最终出现了很多行业乱象,违背教育本心。

北京四中的前校长刘长铭曾说:“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但现在的情况是,在线教育公司既不缓慢,也不优雅。

国家监管出手,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对于企业和行业可能暂时算是利空,但从长远来看并非是坏事。没有了资本的加持,教育可能会更纯粹,企业靠自己的能力发展,做好产品和服务,未来反而会走的更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