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燕梳时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场暴雨,满目悲戚。

京广北路隧道是一条连接郑州南北的一条交通要道。

然而,在7月20日下午,这里却成为了一条无法逾越的“天堑”,成为特大暴雨中郑州的一个悲情缩影。

漂浮在水里的数十辆汽车、奔波于水中救人的无名英雄、惊险逃生的一家四口,还有罹难于此的市民......

这里发生的一切,永远不会被遗忘。

20日当日下午4时到5时,郑州降雨量达到201.9毫米。

约30万立方米的隧道用了不到1个小时被灌满!

社交平台上的关于暴雨后的京广北路隧道的视频,满目疮痍。

视频中,隧道南北两个出口已被积水灌满,水面逼近旁边的高架桥路面,几十辆车横七竖八地叠着罗汉,配着悲伤音乐的视频不断涌现让人难受的不能呼吸。

一名男子在隧道积水中奋勇救人的画面,(Jlls)引来网友猛赞,那位叫杨俊魁的小伙救起了五条生命!

没有从天而降的超级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家住隧道南出口旁的张女士(化姓),几乎目睹了隧道涨水与退水的全过程。

站在张女士所在楼栋的窗户边,隧道口发生了什么,她看得清清楚楚。

“隧道里外很多车,积水涨得很快,很多车里的人真的是死里逃生。”

让张女士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家四口逃生的情景。

“顶着孩子,扶着老的,还拉着媳妇儿。”

“我看到搜救人员从那辆黄色的车里,抬出一个七八岁的男孩……”

话没说完,张女士停住了,眼眶变得湿红。

于2012 年 4 月 28 日竣工通车京广北路隧道,是贯穿郑州南北的京广快速路的要道,距郑州火车站西广场仅300米。

根据设计人员撰写的设计综述显示,隧道全长1835米,隧道净空限高4.5米。

如果按照每辆车5米,前后1米空间,我不知道多少辆车堵在里面?

每个车里到底平均几个人?

那里面到底淹了多少辆车?

有多少辆车上的人逃了出来?

截止到目前,我从官媒上只看到两人遇难。

这无疑是一场空前绝后的局部灾难。

很快有人说千年一遇,更有媒体说是五千年一遇。

一千年前,五千年前,并无水文气象记录,这个结论是如何比较得来的呢?

此时最应该关注的,是大河大库下游,该转移的百姓是否已悉数转移;

正被洪水围困的人们,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哪些场所,怎样展开救援;

初步得到解救的灾民,是否有干净的水喝、有最基本的食物果腹……

但总有意见领袖迫不及待,胡锡进就在自媒体平台抢先发声:这种极端天气导致洪灾是必然的。

家园被毁、满目疮痍、亲朋流离、惊魂未定。(Jlls)即便不长歌当哭,也该是涕泗涟洏,悲慨问天。不知道老胡何来的从容淡定。

也因为就在前几天,老胡和他主编的报纸,还嘲笑德国洪水预警失败致133人死亡,洪灾折射“体制的巨大失败”。

还因为那个河南籍的女主播,前几天还嬉皮笑脸,纵论暴雨季节大城市的“系统应对”。

他们唯独不愿提及,郑州早在7月19日21:59,就开始暴雨红色预警,甚至更早时候开始了橙色、黄色预警。

他们唯独不愿追问,郑州市委书记7月20日上午还强调了地铁的安全问题,地铁为何称重灾区域。

自然灾难的发生,诚然是不可避免的,我并非不愿听到抗洪中的纯粹正能量的声音,并非要忽略灾难中一定会上演的英雄壮举。

我们有英雄的人民、有英勇的壮举,但不能磨灭掉我们对预警重视不足,对灾难反应迟缓的问题。

郑州暴雨引发内涝灾害,我们是不是可以冷静下来反思一下,是要地面上高楼大厦重要,还是要地下的水道和排水系统畅通无阻更重要?

贵州公交车陷入突然塌陷的地下、青岛地铁在建时三次坍塌、十堰天然气管道爆炸......

我们是否该停下脚步认真梳理一下这地下的安全有多少“隐患”?

越是遭遇空前的灾难,越需要空前自觉和深度,(Jlls)去反思和警醒。

这一次,决不能再以温情脉脉的灾难叙事,轻松地消解灾难。

这一次,决不要再将公共反思导向集体感动。

这一次,决不要强化“人定胜天”的自负与浅薄。

这一次,决不要以诉诸灾难不可抗力,掩饰对重大灾难应对能力的不足。

惟愿这种灾难,不要再有分毫的加码。

因为受难的,都是些无辜的苍生黎民。

PS:参考公号《极目新闻》《老萧杂说》《历程说》及百度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