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寒从脚下起,病从脚底除”,如何养护好双脚?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云:“上病取下,百病治足”。

而养生谚语也说“人老腿先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我们平常看一个人是否年轻强壮,就会现看看他的脸,再看看他走路的姿态。这里面,双脚的状况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人们都说双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它虽然位于身体的最低处,却可以说是人体的根本。

一个人如果走路轻盈畅快,一般就是精气神很充足的表现。反之,如果步调沉重甚至拖不动脚,大多就是精神很差、非常疲惫的体现。

您知道吗,我们身上很多的“小毛病”,其实就可以从双脚来调理,这是利用中医经络学说来实现的。也 是“上病取下,百病治足”的实践。

1、眼睛干涩——试试揉下大脚趾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主藏血,在液为泪”。由此可见肝和眼的密切关系。

于是,如果肝有什么不好,眼睛就可能得不到滋养,而眼睛有问题,就可以从肝经着手。

肝经的起点在大脚趾的大敦穴,能疏肝理气、清热利湿、理血调经。

如果我们觉得眼睛干涩,看东西不怎么清楚时,就可以揉按一下大脚趾,以启动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加强肝经的气血运行,更好地濡养眼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所谓“肝受血能视,足受血能行”,坚持揉足大脚趾,可以畅达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濡养眼睛,从而缓解眼睛干涩。

2、咳嗽咽痛——按脚背:

双脚的足背部远端,是足三阴经的“荥穴”分布之处,一些风热外感引起的咳嗽咽痛,可以史昂揉揉双脚,尤其是两个脚背。

实际上,一些风热外感咳嗽咽痛,往往能在脚背上找到不适的压痛点。

我们自己在按揉脚趾、脚背同时,还可以揉按一下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大鱼际”,具有清肺热、利咽之功,滋肺阴、凉血止咳之效。

3、血压波动——转脚腕:

脚踝周围分布着肝、胆、脾、胃、肾、膀胱经的多个重要穴位,这些穴位是五输穴中的输穴、经穴或者原穴,是脏腑经络气血的转输、运送、汇集壮大的通道。

血压波动较大,尤其是中老年人血压偏高后,两个脚踝会有发硬的感觉。

这时候,如果经常转动一下两只脚腕,就能刺激到脚上经络的输、经、原穴,可以健脾化痰、滋阴降火、舒筋活血、调节脏腑功能,以更好地保持血压平稳。

一般每天早晚各做1次,每次左右各转100下,以自己觉得双脚有点发热为佳。

4、消化不良——扳脚趾:

所谓的消化不良,一般指食欲不佳,同时还会有口臭、便秘、腹泻、胃痛等表现,这时候,可以经常扳扳脚趾。

脚背上的跖趾关节附近,是的足三阴经“荥穴”分布的位置。内经有云“荥主身热”,因此“荥穴”有清热、泻火、止血、镇痛、滋阴、养胃等作用。

经常板摇脚趾可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清热除湿,有助于改善食欲,促进消化,还能保持口气清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静脉曲张——踮脚:

现代科学发现,踮脚行走能使小腿前后侧的肌群收缩、拉伸,这个过程会挤压并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及足三阳经的气血。

长期坚持踮脚走,能起到缓解静脉曲张的作用。尤其是对久坐、久站的现代人而言,算得上是一项简单的有氧运动,有益心血管健康,锻炼小腿肌肉和脚踝,防止静脉曲张,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

6、延缓衰老——常抬双脚:

为什么内经会说“人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

因为年纪大了,气血的运行不那么流畅了。尤其是老年人,下肢的血液循环更加迟滞,其实也是气血涩滞的表现。

老年人一躺下就没有什么动静,其实也和双脚的肌肉衰弱有关。如果经常能锻炼双脚的肌肉,有助于加速血液回流,提高心、肺、大脑的功能。

所以,经常抬高双脚,使脚掌超过头部,或者靠墙躺下,保持头下脚上半倒立姿势,只要能坚持下去,确实能起到延缓衰老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