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家孩子会玩游戏吗?

很多家长思考半天会说:我家孩子最喜欢玩ipad,我每天都陪她一起玩儿ipad!

那么,玩ipad真的能算作孩子会玩游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所说的玩游戏和玩ipad,不是一回事。

游戏指的是帮助孩子塑造重要技能的娱乐行为。但是玩iPad并不能帮助孩子发展技能,拓宽社交面。它只是让孩子们长时间看着屏幕,做信息的被动接收者。

所以,游戏怎么玩,还真是一门需要家长用心学习的大学问。

1.自闭症孩子玩游戏有哪些障碍?

其实只要多与自闭症孩子接触一会儿,就会发现他们在玩游戏时的特殊了。

自闭症孩子经常会以不同寻常的方式与玩具、玩伴进行互动,而且他们可能更喜欢独而不是与同伴一起玩耍,或者要求同伴以自己喜好的方式进行互动。

在临床术语中,游戏被定义为一种愉快的、自愿的、有动机的、灵活的、非文字的活动。而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模式往往是死板的,重复的,没有任何象征性或假装的行为。

自闭症孩子倾向于把世界看成是具体的、字面上的世界,因此很难理解抽象概念和富有想象力的行为。

以下是在自闭症孩子中常见的一些游戏形式:

◆ 将物体或玩具排成一行,而不是将它们用于模拟或互动游戏;

◆ 以相同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与相同的物体(玩具、门、容器等)互动;

◆ 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反复地表演相同的场景(通常是在电视上学到的);

◆ 习惯性的参与“平行游戏”(两个孩子在一起玩,但没有互动);

◆ 无视或愤怒地回应试图加入他们的游戏或改变他们的游戏计划 的同伴;

◆ 在遵守规则的游戏、假装游戏、有组织的运动或其他需要社交的活动方面有困难。

2.游戏技能对孩子有多重要?

家长们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孩子的社交和认知能力,但其实,开启社交和认知能力的金钥匙是孩子的游戏技能。

为什么要提升我们孩子的游戏技能呢?

首先,有60%的自闭症孩子会呈现出不同程度、不同样式的自我刺激行为, 而替代这些自我刺激行为 ,最好的方式就是一个好的独立游戏技能。

第二,拥有了独立游戏的能力后,我们的孩子就可以自己跟自己相处了。基于这样子的能力水平,我们可以期待孩子身上衍生出更多很好的行为,比如说他会学会等待,或者他在幼儿园能够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了。

第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游戏是开启一个孩子语言和社交的钥匙,我们幻想一下,当两位小朋友第一次见面,头一次出现社交沟通,发生友谊的时候,是怎么出现的呢?孩子都是玩儿出来的,如果我们的孩子具备非常好的游戏技能,相信一定会大大助力他社交能力的进步。

最后,孩子拥有良好的游戏技能,还可以改善他的身心状况,提高自尊,培养与孩子年龄相称的兴趣,提高生活质量。

3.如何提升孩子的游戏技能?

提到玩游戏,本来应该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但家长们可能会觉得“压力山大”。

不知道玩什么、不会玩、孩子没兴趣、玩法单一……这些都是家长们在选择游戏的时候会遇到的难题。

选择玩具和游戏,也是有进阶的过程的,不能盲目选择。为什么有些家长觉得十分有趣,其他孩子也喜欢的玩具或游戏,自己的孩子完全不感兴趣?可能这个玩法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不怪孩子不会,是我们没有选对。

不同阶段的孩子应该如何选择呢?

1、基础的模仿游戏

在最开始的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不太好,大多数时候都是只能看其他的小朋友或成人怎么做,然后自己来进行一些模仿。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运用肢体的模仿游戏,也可以做一些操作性的模仿,例如:拿起沙锤模仿摇一摇等。

模仿游戏一般不需要选择玩具,游戏的重点主要放在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上。多观察孩子的喜好,来开发一些简单的小游戏。例如,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音乐,玩“请你像我这样做”的游戏等。

2、感官运动性游戏

感官运动性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自我探寻世界的过程。

当孩子看到感兴趣或者新奇的物品时,可能会去想要摸一摸、想要尝一尝。这类游戏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在这一阶段的孩子喜欢用敲打、推拉、晃动等方式来探索物品,获得快乐。

很多孩子在这一阶段会喜欢带有声光电的玩具,也有孩子对特别的气味和触感感兴趣。

如果孩子特别喜欢肢体互动的游戏,家长也可以不选择玩具,用肢体来配合孩子。例如:亲亲抱抱举高高。依据孩子的喜好,让孩子自主选择,探索世界。

3、功能性游戏

功能性游戏需要孩子知道一件物品的用途,可以依据用途正确使用。

例如,孩子在玩的时候,你给了他一个水杯,他会知道水杯是用来喝水的,而不是用来敲打或者摔的。当我们拿一个“切切乐”的玩具给孩子的时候,他会知道刀是用来切水果,切蛋糕的,而不是拿来把玩或者去敲桌子。

功能性的游戏也可以反映出孩子是不是知道物品的用途,认知能力到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4、建构性游戏

建构性游戏是指一些搭建性的玩具或游戏。例如:把拼板放入拼板块内,用积木、橡皮泥、乐高、套杯等可以搭建出不同的东西。能力好一点的孩子可以使用剪刀,完成不同的作品。

建构性游戏需要建立在孩子已有的认知上。例如,孩子能够拿起一块积木,他知道积木是可以去搭的,搭成不同的形状。如果孩子不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他可能不知道积木的用途,不知道是可以用积木或者乐高搭出房子或其他自己喜欢的形状。

5、前期假想游戏

这一阶段对于孩子的认知要求会更高一些。

前期假想游戏是指把仿真的玩具当做真实的物品在游戏中使用,例如,孩子拿起衣柜玩具电话,可以在游戏中假装打电话。有一些玩具的碗筷,孩子也可以当作正常的碗筷来假装吃,喝水等等。

这意味着孩子开始用想象力来玩游戏了。

6、后期假想游戏

孩子可以用一个不是仿真的物品,去替代现实中的一样东西

与初期假想游戏相比,后期假想游戏则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对孩子语言的要求也更高。

例如,孩子拿起一个香蕉,发现它弯弯的和家里的电话很像,他可以把香蕉假装成电话,在游戏打电话。或者不用任何玩具,只依靠手势,例如:用手比出6的手势,就装作自己在打电话。

这一阶段需要家长来想一些东西来和孩子互动。

在玩前期假想游戏的时候,例如:我们在玩过家家,我们拿那些假的食物去假装煮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在某些时刻穿插进后期假想游戏的点。例如家长在中途要喝水,就用手比出杯子的形状,假装喝水,来引导孩子,看孩子是不是能跟着做一些后期假想的游戏。

7、社交戏剧性游戏

除了更高水平的言语与语言要求,社交戏剧性游戏对于孩子的认知理解、逻辑思维、社交能力也有要求。

不仅仅要选择一种玩具,更需要融入一个故事情节之中。例如,一些角色扮演,一些小情景剧。家长可以做一些拇指套来假装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些小女孩会喜欢的芭比娃娃,也可以做成社交戏剧性游戏,这就需要家长来设计一些剧情,来进行角色扮演。

8、规则限定性游戏

是指孩子必须明白一种游戏其中的规则,并且可以遵守规则。

如果孩子对规则不理解,他会不知道如何做。例如:我们和小朋友们玩躲猫猫游戏,孩子是躲了起来,但是当寻找的人喊:“小明,你在哪?”孩子马上就给出了回应,但其实孩子并没有真正了解规则。

规则限定性游戏,对于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的要求是最高的,对于语言也有一定的要求。

各种棋盘游戏、123木头人等,都可以和孩子进行互动。

1个两三岁的孩子,正常来说是可以玩一些简单的假想游戏的,但是你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发现孩子还是只能玩一些模仿游戏,那么,我们就可以据此判断,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可能是落后的。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游戏,来了解孩子当前的能力水平。或者依据孩子的现有能力,选择合适的玩具或游戏。

以上这些游戏,其实我们是按照简单到难的顺序为大家介绍,对孩子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家长们可以依据这个顺序来帮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遵从这样的发展规律,也会有一些孩子会“跳级”。关键,还是家长细心观察。

家长们应该切记,不要局限于自己认为孩子会喜欢的游戏活动,因为游戏技能训练目的就是拓展孩子的兴趣,而兴趣则需要花时间来培养。

所以,不论做什么样的训练,家长都不要心急,一步一步来,以免训练内容超出孩子的能力而常常让孩子出现挫败感。

恩启,让康复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