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新冠疫情已经严重到什么地步了呢?

因死者众多,很多死者被直接抛尸至恒河,有些甚至直接被丢弃在河边,但赶上恒河涨潮,尸体被冲进恒河成为浮尸,甚至引来野狗前来啃食...

部分印度政客甚至放言,牛尿可以预防新冠病毒,引起很多民众效仿,导致很多人再次感染新的病毒……

直到现在,印度每天新增确诊在20万人左右,现存确诊人数高达234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印度疫情如此严重,最近还是发生了惊人一幕:

医生去村里打疫苗,印度村民一听说要打疫苗,纷纷跳到河里去,就是为了逃避打疫苗。

为什么印度村民不愿意打疫苗?

一个印度农民质疑:“即使接种了疫苗,也有人死亡。我知道有些人在注射后不得不住院治疗,打疫苗真的管用吗?”

村官说,大概有200人因为害怕接种疫苗,所以从村庄逃跑了。

他们之所以跳进河里,是因为有人告诉他们注射的不是疫苗,而是毒针。也就是说,很多印度人有一个误会:疫苗是有毒的,打疫苗更加危险,所以就不打。

这简直是令人哭笑不得。

但这不是让印度民众最绝望的,给他们冲击最大的是,自己国家的首富穆克什·安巴尼 ,一个比马云还有钱的男人,竟然放弃印度10亿豪宅,携845亿逃离印度。

这个新闻刚一出现,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印度新冠疫情非常严峻,但国家首富卷款逃离还是有失首富“风范”。

其实,这位首富除了卷款逃走,还有很多“猛料”,曾因与弟弟斗争,惊动印度总理,一家人住27层全球第一豪宅,6口人配600个佣人……

穆克什,这位首富有点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穆克什生于1957年4月19日,你要说他为啥这么有钱,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比普通人会投胎,他的父亲叫迪鲁拜·安巴尼。

迪鲁拜在印度是个家喻户晓的商业奇才,他比起儿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白手起家,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16岁就外出谋生。

24岁时投资500美元,开办一家小型进口公司,主要经营纺织品,这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创举,但迪鲁拜牛就牛在把普通的纺织业做到上市。

对于迪鲁拜来讲,纺织业只是敲门砖,赚到钱后,他又先后进入石油、化工、电信、零售等原来禁止民营的领域。

到2003年他去世时,他所创办的新城工业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年入百亿的超大集团。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穆克什作为迪鲁拜的长子,自然被寄予厚望。

迪鲁拜忙着扩张商业版图,也没忘记对孩子们的教育。

为了孩子们不像其他孩子一样,接受学校填鸭式教育,这位父亲曾特意登报,招聘专职老师。

十几岁的穆克什,最头疼的事便是,每天放学回家,还得上一个半小时专职老师的授课。

学业抓得紧,业余生活却也不枯燥,父亲会让他和弟弟妹妹们尝试各种不同的运动,每年会安排十几天外出野营,经常坐着火车、汽车到孟买各地旅行……

长大成人的穆克什多次提到,是父亲给他的童年,让他从小体会到温暖、快乐,才会有后来的成就。

穆克什作为家里长子,16岁时,就不得不承受父亲的刻意锻炼,每周周末必须在父亲的办公室里度过,参与公司的决策和讨论。

在读大学期间,穆克什也不能放松,几乎是在公司全职工作,每天放学后必须赶到办公室,工作几小时,帮助父亲处理事务。

大学毕业,因为成绩优秀,穆克什又被斯坦福大学录用,但刚上了一半,父亲却叫他退学回家,迪鲁拜认为,任何的理论知识,不如实践来的靠谱。

迪鲁拜在教育子女成才方面是成功的,他的两个儿子确实很优秀,日后他不仅传承了他的事业,而且完成了超越。

但他迪鲁拜没意识到,兄弟情义在金钱利益面前,其实一文不值。

很快,因为迪鲁拜的失误,将要造成两个儿子之间的一场厮杀。

2002年,迪鲁拜二次中风,感觉到自己时日不多,他将两个儿子叫在身边,告诉他们,自己扛不住了,集团从此要依靠两兄弟了。

迪鲁拜将兄弟两的手握在一起,放心地闭了眼,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刚离开人世,两个儿子就开始了一场利益争夺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两兄弟之间关系一直不算融洽,这就好比皇位只有一个,太子也只能有一个,其他兄弟只能算凑数的。

从古到今,很少有兄弟和睦的皇族,更没有看着巨额家产落入兄弟囊中,自己净身出户还能乐乐呵呵的。

穆克什自认为自己是长子,这么多年,父亲也有意培养自己做接班人,理所应当继承父亲的全部事业。

而弟弟安尼尔却认为,什么年代了,还搞长子长孙那一套,我也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凭什么我就是炮灰,得乖乖服从。

安尼尔刚开始还不好意思把矛盾摆在桌面上,直到2004年11月22日,穆克什发给全体员工的一封邮件,彻底激怒了他。

这份邮件里写道,“集团所有权问题”已经得到了妥善解决,穆克什将全权负责信诚工业集团一切事务。

相信安尼尔看到这封信的第一反应,绝对是暴跳如雷,自己的哥哥显然把自己当摆设,不把他放眼里。

为了表示自己还没沦落成空气,两天后,安尼尔率领集团的6位董事从信诚能源集团集体辞职,这一闹,全世界都知道,两兄弟闹掰了。

2006年,两兄弟的母亲科其拉二次出面调停失败后,决定分家,她请来多位全球知名的银行家,核算信诚集团的资产。

两兄弟各得30%的资产,哥哥获得旗下工业、石油两大集团,弟弟获得旗下信息、能源以及资本集团,剩余10%归几位姐妹。

在协议里,明确写道,兄弟两人各守本业,即便是开拓新的市场,也不能在10年内发生竞争。

本以为从此相安无事,2007年,哥哥穆克什却干了件违反合约的事情!

穆克什允许自己旗下的开采公司,向弟弟名下电力公司出售天然气,关键还给予超低折扣价。

阿尼尔找到石油部长迪欧拉,想要政府帮忙出面解决,但政府乐得拿到低价,自然不愿意搭理他。

阿尼尔很生气,后果很费钱,他买下印度33家报纸的广告页面,谴责哥哥谋取暴利:

“很明显,政府意图从中干预,提升自己的利润。不过这样的做法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唯一的受益人就是穆克什!”

哥哥更厉害,在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时,声称弟弟经营间谍网络,收集商业竞争对手数据,这是要把亲弟弟从富豪榜拉下,送进监狱的节奏呀。

为此弟弟向法院提起诉讼,直指哥哥诽谤,还要求赔偿一千亿卢布。

如果迪鲁拜知道自己两儿子为了利益互相厮杀,而名扬世界,估计棺材板都能给撬开。

两兄弟你来我往,谁都不让谁,印度总理辛格和时任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着急了,为了不影响印度经济的稳定,辛格不得不出面,请两兄弟喝茶。

最终,两兄弟在总理大人的撮合下,才暂时停战,不得不说,这两兄弟真的太有钱了!稍有风吹草动,居然能撬动印度经济的稳定。

两兄弟这么有钱,除了父亲迪鲁拜留下的遗产,其实他俩也都是超级“印钞机”。

弟弟比起哥哥稍显开放风流,虽然喜欢社交,娶了一位好莱坞电影明星为妻,但安尼尔的能力也不容小觑。

分家后,他完成了信诚信息集团的上市,从2002年到2006年,集团收入从100多亿飙升至226亿,坐稳印度电信行业的第一把交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哥哥穆克什将目标瞄准潜力巨大的零售产业,深受我国深圳发展模式启发,申请建设从事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产品开发的经济特区。

穆克什缔造的商业帝国,不仅让他以772亿美元财富位列亚洲第一,全球第11位,也让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印度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穆克什会赚钱毋庸置疑,但他花起钱来也毫不手软,他的“炫富”手段可谓形形色色,无所不用其极。

2011年,穆克什在孟买市中心买了一块风水宝地,众人纷纷猜测,穆克什将要盖一个购物中心,但没想到,他居然为自己和家人盖了一座“宫殿”。

这座耗资10亿美元的“家”,高173米,虽然只有27层,但与一栋60层高的大厦高度相当,整栋楼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超过了法国凡尔赛宫。

里面拥有独立的直升机停机坪,露天花园,占地一整层的家庭电影院,四周全是玻璃,可以观赏整个孟买的客房,有占地两层楼的健身俱乐部,和一个6层楼的特大停车场……

2008年,穆克什带着妻子、母亲和三个孩子搬进豪宅,同时入住的还有600个全职佣人,他们负责一家6口的起居和生活。

只能说贫困限制了我的想象力,1个人100个佣人的分配,怎么能使唤得过来...

你以为就这?

穆克什爱好体育,便花1.2亿美元购买了孟买印度人板球队,2012年《福布斯》杂志将其评为全球最富有的体育运动老板之一;

2007年,穆克什斥巨资为妻子妮塔送出44岁生日礼物,价值6000万美元的空中客车A319,该客机可搭载180名乘客;

普通人表达爱意送钻戒,有钱人为女友买包买车,而穆克什不是普通有钱人,他送老婆迪拜定制款奔驰。

这车能在众多豪车中脱颖而出,和迪拜定制完全没关系,而是因为这车用300000颗真钻石镶满,光数0我都能数半天...

2008年12月,穆克什嫁女,这场为期一周的盛会耗资1亿美元,媲美37年前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婚礼,当时那场婚礼也才花费1.1亿美元。

为了不落后于王子与王妃,穆克什还花费1.3亿邀请碧昂丝献唱,堪称史上最贵的明星出场费……

花自己的钱,本无可厚非,但穆克什的高调炫富还是招来非议和声讨。

很多媒体认为,印度贫困人口在过去20年增加了2倍多,高达6000万,在这样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的国家,穆克什建立摩天大楼,高调炫富,是将自己的利己个性暴露无遗。

总理辛格不得不再次出面,呼吁印度的商业领袖要避免炫耀消费,应该争当“适度消费楷模”...

这次疫情,让更多人看到印度的贫富差距有多大,穆克什为了躲避疫情,斥资5000万英镑,收购英国著名的斯托克庄园。

不久,他舍弃10亿豪宅,带着全家和845亿美元逃离印度,前往英国避难,其他印度富豪如法炮制,纷纷逃离。

《伦敦时报》曾报道,在4月24日英国宣布对印度的禁飞令生效前,至少有8架搭载着印度超级富豪的私人飞机,降落在伦敦希斯罗机场。

富豪们集体出逃,空留众多贫民,在水深火热中煎熬,不得不感慨一句,有钱真好。

看着自己的祖国成为一个病毒培育箱,不知道正在英国庄园骑马射箭的穆克什,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