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是如何“炼”成的?从建设初期到正式投产,七年多的时间,宝钢共派出3169人出国培训实习,上千职工翻译长达几十万页的技术资料,趁通勤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记录着宝钢人学习与创新“DNA”的展品,来到了世界技能博物馆。

看着宝钢股份捐赠给世界技能博物馆的三组展品,仿佛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建设宝钢的年代。

这三组展品分别为:宝钢员工出国培训学习使用的记录本等;记录宝钢员工出国培训及投产准备阶段实习、操作场景的系列照片;一幅名为《往事如歌》的油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钢员工出国培训及投产准备阶段 实习、操作场景系列照片)

1978年12月23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发表公报的同一天,宝钢在上海宝山打下了第一根桩,7年后,宝钢一期工程正式投产。

这三组展品反映的就是这7年间,为确保一期工程顺利投产,宝钢员工争分夺秒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情景。——宝钢股份企业文化部王劲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钢员工出国培训及投产准备阶段 实习、操作场景系列照片)

为此,在一期工程投产前,大批管理、操作人员被派到国内各钢铁厂进行对口实习培训,还有大量员工被派到国外培训实习,学习最先进的技术与技能。

1978年1月—1985年3月,宝钢共派出3169人出国培训实习。

张清朗就是其中之一,他去的是新日铁君津制铁所。当时他在日本参加培训学习时用的学习记录本现在成了技博馆的藏品之一。

(张清朗在日培训学习时使用的学习记录本)

据介绍,新日铁君津制铁所是当时居世界领先地位的钢铁巨头,1978年邓小平访日时曾考察过新日铁君津制铁所,而宝钢一期建设也正是以新日铁君津制铁所为蓝本。

这些学习记录本,记录下的不仅仅是当时最先进的钢铁设备操作技术与知识,也是“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的宝钢人的努力与决心。

除了学习记录本,还有12张照片也见证了当时宝钢“钻业务、学技术”的浓厚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钢员工出国培训及投产准备阶段 实习、操作场景系列照片)

这些照片记录了当时宝钢员工出国培训及在投产准备阶段实习、操作等场景。

有宝钢员工在课堂接受培训学习的场景,

有宝钢员工之间学习交流的场景,

有和国外专家、技术人员交流学习的场景,

也有现场模拟操作、岗位练兵的场景……

宝钢非常注重提升员工的技能及实操水平。为此,在一期工程投产前,宝钢所有员工都集中到各自岗位进行现场模拟操作、岗位练兵,进行了严格的上岗考核。

(宝钢技术人员在生产一线)

宝钢一期工程共引进技术秘密和专利使用权499项,技术资料长达几十万页。在3个月时间里,总厂1000多名技术人员和职工翻译完了全部资料,再分发给生产技术人员学习。

为了消化引进的新知识、新技术,宝钢员工争分夺秒,利用通勤时间学习成了当时的一道风景线。

由于宝钢在宝山,到市区差不多要2个小时的车程,许多员工就在班车上学习。宝钢股份捐赠给世界技能博物馆的油画《往事如歌》,表现的就是当时宝钢员工利用通勤车上下班时间,学习外语及技术的真实场景。据介绍,该画由宝钢员工陆兆平于2008年所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油画《往事如歌》)

宝钢建设之初,员工所展现出的热爱学习和创新的精神,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创新已经成了宝钢人的基因。

学习与创新也是成为技能人才的关键。这也是宝钢股份觉得将这三组展品很适合捐赠给世界技能博物馆的原因。

(宝钢一期工程建设工地)

说起来,宝钢股份与世界技能大赛缘分不浅。

此前,世界技能博物馆官微曾报道过的“技能大师”、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申办形象大使王军就来自于宝钢股份,是宝钢股份热轧厂的“蓝领科学家”。

(王军)

作为全国技术能手,王军本人就是技术创新的代表。当得知被选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申办形象大使时,王军感到非常高兴,也很幸运。

“我希望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更多年轻人突破岗位的局限,在技能岗位上不断学习、发明、创新。”

(宝钢员工出国培训及投产准备阶段实习、操作场景系列照片)

此外,宝钢股份所属中国宝武旗下的宝武人才开发院,是第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参与培养的机电一体化项目国家队选手分别在这两届世赛中获得金牌和银牌。

现在,宝钢股份又将三组珍贵的历史回忆见证,捐赠给了世界技能博物馆,勉励青少年在技能成才的道路始终热爱学习与创新。

展品提供人寄语

期望提供的展品启发青少年......

宝钢是我国全面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建设的第一个重大工程。但是,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每当国家战略被“卡脖子”时,宝钢总能挺身而出。这正是源于宝钢从一开始就在高起点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发展之路。——宝钢股份

对世界技能博物馆的寄语是......

展百工技艺,扬华夏风采。——宝钢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