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众钗皆薄命,都是万里挑一的优质女子,却一个又一个地进入了薄命册,不得不让人惋惜。如果要问谁最令人惋惜,在我心里,非晴雯莫属。

很多人因为脂批的一句“晴为黛影”而愤愤不平,觉得晴雯无论是从出身还是教养都远不能和黛玉比,凭什么做黛玉的影子?其实,正因为晴雯的出身和教养都远不如黛玉,晴雯才更值得悲悯。她有着和黛玉差不多的聪明才智,也有着和黛玉差不多的仙姿玉貌,而且她比黛玉更单纯更率真,将一腔忠勇进行到底,不会为自己反复思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出身和教养,不是她能选择的。反过来,有着良好出身,接受过良好教育且有着读书自由的黛玉更应该被批判。

也就是说,黛玉拥有长见识的机会,却没能成长为见识广博之人,把自己的人生像赌注一样赌在没有未来的宝玉身上。晴雯从十岁进入贾府,就再也没有出过府,不识字更不读书,她的命运就毁在见识短浅所造成的认知误区里。

晴雯最主要的认知误区,就是把预备姨娘当成了正式姨娘,误解了贾母的真正用意。

从预备姨娘到正式姨娘,中间有一个考察期,晴雯忽视了这个考察期。

众多晴雯的支持者,把晴雯之死归罪于王夫人,认为晴雯是贾母内定的姨娘,却被王夫人扫地出门。

这里有一个认知误区,晴雯不是贾母认定的姨娘,而是贾母认定的预备姨娘。原文中贾母是这么说的: “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在给宝玉配备贴身丫头之时,贾母最看好的是晴雯,认为以晴雯各方面的资质,将来最适合做宝玉的姨娘。

注意这个“将来”,只是贾母内心的预想,没有官宣,没有确定,以至于王夫人都不认识晴雯。因为有了这个预想,贾母才把晴雯安排到宝玉身边,作为预备姨娘来培养。有过中高层管理经验的人,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很清楚一个道理:企业注重从内部提拔管理人才,为此会有系统的培养计划,其中就包括对储备人才的培养。所谓储备人才,就是现在还用不上,但未来有需要,所以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有针对性的培养。一旦被确定为储备人才,在培养的同时,还会对其进行考察,最后评定是否可以转正提拔。

所以,进入考察期的储备人才,一般都更加谨慎与勤勉,比以往表现得更好,以便能顺利通过考察期。

这个道理,晴雯不懂,她把预备姨娘直接当成正式姨娘了,以为在贾母那里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只等时间到了就会官宣。所以,在她的认知里,她会一直守在宝玉身边,“大家横竖是在一处”,长长久久,相伴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预备姨娘,其身份还是丫头,不是姨娘,但晴雯却已经以姨娘自居了,甚至呈现出怡红院女主人的姿态,把自己当正牌少奶奶了。这就是判词里所写的“身为下贱,心比天高”,身份是丫头,为人处事却是主子的作派。

这正是晴雯的认知错误导致的行为错误。

贾母安排晴雯到怡红院,不是让她来享福的,而是希望她能服务好宝玉。

除了把预备姨娘当正式姨娘,晴雯还有一个认知误区,就是没有真正领会贾母的意图,对如何做宝玉的姨娘定位模糊。

让我们回头再来看看贾母说的那句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晴雯在四个方面都很拔尖,一是模样,贤妻美妾,选姨娘当然要选好看的,何况宝玉本来就是外貌协会的,长得不好看根本入不了他的眼;二是爽利,即直率、干脆,这是指晴雯的性格,不是扭扭捏捏拖泥带水的那种女孩,喜欢直来直去,这样相处起来不累;三是言谈,这里的言谈,不是指情商高会说话,结合贾母的喜好,指的是会顺着宝玉,不让宝玉堵心;三是针线,晴雯拥有一手高超的针线技艺,而宝玉在穿着上很讲究,晴雯的针线技艺正好可为宝玉所用。

从这四点可知,贾母相中晴雯为宝玉的预备姨娘,是有道理的。结合了四个方面的特点,可以全方位地照顾好宝玉,所以贾母说“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注意,贾母说的是让晴雯给宝玉使唤,说白了就是服务人员。姨娘的身份本来就是半主半奴,身负两大重任。作为主子,她有义务为丈夫生儿育女;作为奴仆,她有义务像仆妇一样服务好丈夫。所以,姨娘人选,除了要好看,还要有服务意识,而且必须能干。

第七十三回有一个细节,“赵姨娘和贾政说话,忽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忙问时,原来是外间窗屉不曾扣好,塌了屈戍了,掉下来。赵姨娘骂了丫头几句,自己带领丫鬟上好,方进来打发贾政安歇”。窗户没有扣好这样的小事,如果是主子,只需要吩咐丫头去办就够了,但赵姨娘却是“带领丫鬟上好”,和丫头们一起做,而且自己带头。

这个细节,表现的就是姨娘与主子和丫头的区别,其位置和作用在主和奴之间。赵姨娘生了一儿一女,地位早就稳固了,但她能干的习惯多年没有变。 所以,无论她多么爱生事作妖,她依然是个合格的姨娘。

这一点,晴雯没有认识到。她以为,贾母安排她做预备姨娘,就是来陪宝玉开心的。其实,她应该比普通丫头更勤勉、服务意识更强才对,而不是抱着“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的观念,把自己当成主子来享受。

正是这两种错误认知,让晴雯变了,不再是贾母眼里那个“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的优秀丫头。直到芳官被贾母指派来到宝玉身边,晴雯才有了危机感。论陪宝玉玩,芳官比晴雯更会玩。学了那么多戏,有那么多戏文在肚子里,能玩出很多花样来,因此更受宝玉喜爱。

因为有了这种危机感,自己的位置和作用随时可以被替代,晴雯才意识到,当初贾母对她的看重,并不是完全确定要让她做姨娘。所以,第七十四回,面对王夫人的询问,晴雯把自己和宝玉的关系撇得干干净净,并不惜用谎话糊弄王夫人,“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一处……我原是跟老太太的人。因老太太说园里空大人少,宝玉害怕,所以拨了我去外间屋里上夜,不过看屋子。我原回过我笨,不能服侍。老太太骂了我,说‘又不叫你管他的事,要伶俐的作什么!’我听了这话才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话是说给王夫人听的,也是晴雯说给自己听的。如果早早领会贾母的真实意图,多做点“上夜”、“看屋子”的实事,何至于落到被人下话暗算的地步?正因为她意识到了,所以,在她临终之前,对宝玉所说的话里,唯一想不通的是“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却没有半点对当不上姨娘的抱怨。

是的,她很清楚,不怪贾母反复无常,定姨娘这么大的事连王夫人都没有告知,只怪她自己会错了意,误解了贾母的意思,没有经受住贾母对她的考察,反而辜负了贾母对她的期望。

这就是晴雯最大的问题,因进入了认知误区而自误。等到醒悟之时,一切都来不及了,连做个贾府的普通丫头都没有机会了。

这又可归结为教育问题,也是红楼处处流露出来的主旨:天赋聪明的人,如果没有后天的教育引导,就容易自误,贾宝玉是如此,林黛玉是如此,晴雯也是如此。秦钟在临终前说“我今日才知自误了”,警示宝玉不要自误;黛玉在宝钗的影响下意识到“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晴雯更是在临终前对宝玉说“不是我说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其实也是在表达自误。

这也是聪明人容易犯的错,活在自负里,最终得到的却是自误的结果。